分享

六月初六天门开,天贶佳节赐福来!

 文山书院 2022-07-04 发布于湖南

农历六月初六

为传统节日天贶节

Image

在传统民俗里,六月初六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农历六月初六为传统节日天贶节,贶即“赐”的意思。

这个节日现代已经很少有人提及,只有少数地区还留有这个节日的部分习俗。

“天贶节”得名于迷信皇帝宋真宗赵桓。有一年六月六,他声称上天赐给他一部天书,并要百姓相信他的胡言,乃定这天为天贶节。贶,是赐予的意思;天贶,即上天的恩赐。
或曰“翻经节”。据传此俗起源于唐代,高僧玄奘从西天(印度)取经回国,过海时,经文被海水侵湿,于是六月初六将经文取出晒干。后大小寺庙道观竞相模仿,于六月六日把所存经书统统翻出晒晾,以防经书潮湿,虫蛀鼠咬。
或曰“洗晒节”。说是乾隆皇帝巡游江南,路上恰遭大雨,淋湿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换,只好等待雨过天晴,将湿衣晒干再穿,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初六。百姓听闻此事,农家户户都于此日在大家前暴晒衣服,以后此举成俗。
总之,传统的六月初六,其主题就是一个字——晒。
是日,皇帝晒龙袍,百姓晒衣物,士人晒书箱,僧道晒经卷,宫内宫外五彩翻飞,家家户户翻箱倒柜,因而有“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民谚产生。

节日起源

Image

天贶节据说起源于宋代。

有一年六月六,宋真宗赵恒声称上天赐给他一部天书,并要百姓相信他,乃钦定这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

《宋史·真宗纪》载:“真宗四年,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此节仅限于伪托“天书封祀”,故该节逐渐演变为“六月六”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贶节”已失去原来含义,而晒红绿的风俗尚存。
主要习俗
1、各种晒

百姓人家晒衣服、被褥,寺院道观晒经书,旧时皇宫在这天晒龙袍。

2、人畜洗浴

妇女在此日多洗头,还要把小狗、小猫等宠物轰下水洗澡。
Image

3、请姑姑

“六月六,请姑姑”。过去,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4、求平安

一年四季,对老弱病残者最有威胁的季节有两个:一是盛夏,二是腊月。此时死亡率高,发病者也多,因此在农历六月六特别注意人畜的安全。

5、祈求晴天

如天气连阴不止,闺中儿女,剪纸人悬挂在门的左边,称“扫晴娘”。

这是一种比拟巫术,企图利用扫晴娘把阴云驱散,以期迎来阳光充足的晴天。

这种巫术剪纸在中国北方广为流传,如 陇东地区称为扫天婆、扫天娃娃、驱云婆婆等等。

这些人皆为妇女形象,伸展两臂,两手各持一把扫帚或树枝,作驱云赶雨的姿势。
Image
6、食俗

中国人过节,说到底离不开一个“吃”字,六月六这天也不例外。

在这天,很多地方有不同的吃食讲究。

江苏一些地区习惯在六月六吃一种面粉和糖油做的面食,说是“六月六,吃了糕屑养了肉“。

还有句古话说“六月六,要吃肉。不吃肉,生瘤毒”。所以南方一些地区还有在这天吃腊肉的习俗,吃过了腊肉,接下来的日子就能够健健康康地度过。

在陕北有“六月六,六月六,新麦子馍馍熬羊肉”的习俗。

此外,绿豆汤、酸梅汤之类的解暑美食也开始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少数民族的六月六

瑶族“半年”

“半年”是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

Image

传说很久以前,居住在山里的瑶族成天忙于打猎种地,把祭祀神灵的事忘了,长年不烧一炷香火。八方神仙享不到祭牲,嗅不到香火,很不甘心,一齐到天上向玉帝告了瑶家一状。玉帝听说十分生气,派了疟神和痧神下人间作祟,但只限一年,不能让瑶家绝后。两个瘟神来到瑶山,疟疾、泥鳅痧、绞肠痧等瘟疫顿时在这里横行起来。瑶家吃尽了苦头。

五月的一天,两个瘟神在石榴树下闲聊,被盘家老大听到了,得知两个瘟神、要过了年才走。众人十分着急,但很快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在六月初六土地公公过生日这天,瑶家像过年一样大操大办,杀鸡杀鸭,宰猪宰羊,贴对子,放响炮,唱瑶歌,走亲戚。

两个瘟神很奇怪,又在石榴树下商量,却被盘家老二听到了,方知瘟神不见吃萝卜,不见下大雪,心中有疑。于是他们家家都煮了一大锅葫芦,故意到处喊娃子吃“萝卜”,又把石灰撒到田间、房头。这才瞒哄过两个瘟神,提前返回了天宫。人们才得以安康,而且半年的谷子成熟得格外饱满。

于是六月六过半年的习俗传了下来。每年的过节这天,瑶家都要撒石灰、放响炮、贴对子,以企盼人畜无灾,五谷丰登。
藏族“响浪节”

Image

响浪节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民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六月初四至十七举行。“响浪”是藏语,意思是“在一个地方转,求神保佑”。

节日时,藏族男女老少来到草原上和高山密林中,扎帐篷、宰牛羊、备香茶、设美酒,祝贺节日愉快。骑手们骑着骏马、牦牛参加赛马、 赛牦牛、射箭和“ 大象拔河”等活动。

青年男女在钹、锣、唢呐乐曲声中唱着热情奔放的祝酒歌,跳起欢乐的锅庄舞,演出藏戏。
满族“虫王节”

虫王节是满族传统节日,农历六月初六举行。

Image

节日当天,每家派出一个人到虫王庙拜祭,人们杀猪宰羊,敬献虫王爷,祈求虫王爷不生虫灾,让庄稼有个好收成;留在家的人,翻箱倒柜,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布依族“六月六”

六月六”又称“敬盘古”、“过小年”,是布依族的盛大传统节日,布依人在农历六月初六、十六、二十六的任何一天,都可以过“六月六”。有的地方六月十六或二十六过节,叫“六月场”或“六月桥”。

Image

布依族人民于每年农历六月六(盘古逝世日)这天,宰猪杀牛,包粽子供奉祖先。每逢六月六,布依族人民喜欢吃糯米饭和糯米粑,喝糯米酒,家家户户还要杀狗庆贺。

节日期间,妇女们背着装满粽子的篮子,串寨走乡,探亲访友,青年男女身穿民族服装,手提箫筒或二胡,口吹木叶,成群结队来到广场,举行对歌、掷花包、赶表(恋爱方式)等活动。

有关节日的来源传说不一。

一种传说是,在人类早期,布依族的始祖盘古善种水稻,并把种植水稻的技术传授给当地百姓,后盘古与海龙王的女儿结为夫妇,并生一子名新横。盘古在若干年后的六月初六去世。人们为了纪念他传授种植水稻技术,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供奉活动。

另一种传说是,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六月初, 兴义县大土豪刘三勾结 龙广的 大地主 刘四,对 安龙布依族人民进行屠杀和掠夺,布依族人民经过英勇斗争,终于在六月初六这一天获得了胜利。为了纪念这次斗争,布依族人民将这一天定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瑶族“晒衣节”

Image

晒衣节是广西 桂平盘瑶地区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农历六月初六举行。

节日当天,热闹非凡,清晨各家宰鸡杀鸭开庆祝会,宴饮后,全家动员,有秩序地把棉被、衣服、鞋子、箱笼、柜子等物拿到屋外晒坪上暴晒,晒上一两个小时翻转再晒,然后把衣物搬回厅堂凉一下,再放回原处。

夕阳将落时,全寨人还要对着太阳招手,表示对它的感激。

土族“花儿会”
花儿会是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土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举行,为期5天。

“花儿”是一种民歌,又称“少年”。“花儿”的唱词大多是即兴编成,有对唱和独唱两种形式,内容丰富多彩。

Image

关于“花儿”,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说很久以前,有五个美丽的土族姐妹,各个都有一副银铃般清脆的歌喉。每当她们唱起“花儿”的时候,万物都听得着了迷。许多英俊的小伙子慕名前来与她们对唱,可是整整过了三天三夜,小伙子们相继败下阵来。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五朵彩云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飘过来,带走了五姐妹。

后来人们说,五姐妹被封为“花儿仙子”,天天为玉帝唱“花儿”呢。为了纪念她们,人们便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花儿会”。

“花儿会”期间,当地的土、回、东乡、撒拉、保安各族人民,身穿具有特色的民族服装前来赶会,而且还带着帐篷、大饼。

会上,大家互相赛歌,以沟通心灵。很多艺术家慕名而至,采集生活素材,撰写文章,进一步扩大了“花儿会”的影响,使其成为一个中外驰名的歌唱盛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