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种植和艺术有相通之处吗?甲骨文字典说字——艺(埶)

 赵文耕 2022-07-05 发布于山西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一下的写法和含义。艺有多才多艺,十八般武艺,艺人、工艺、园艺,艺术等。

【艺,演变,汉典】

埶(即艺的繁体字或体),既是象形字,也是会意字,商代甲骨文的埶字像一个人双手捧着一棵树苗的样子,那个忌跪着的人形丮读作jǐ,丮象人伸出双手要去做什么动作,丮意为握持,后来的楷书丮旁与丸相混。西周金文中的埶字由甲骨文字形发展而来,金文埶右边还是人张开双手弯屈着身子的样子,左边上是苗木,下部增添了个土字,表示苗木是要种在土壤中的。发展至小篆阶段,埶字的写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右边的人字形与独体丮字的小篆字形一致;左边变成了坴。埶就是藝的初文,简化后变为艺。

裘锡圭先生在他著的《文字学概要》里说到埶字在古代还被用来表示势,后来表示势的埶加力成勢,表示艺的埶先加了艸成蓺,又变作藝,在简化字里,埶旁简化为执,跟執的简化字执相混。

埶的本义为种植,比如《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后稷像】

后稷,姬姓,名弃,黄帝玄孙,帝喾嫡长子,母姜原,尧舜时期掌管农业之官,周朝始祖。后稷出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被称为稷王或者农神,五谷之神。《诗经·大雅·生民》说弃为儿童时,好种树麻﹑菽。成人后,好耕农,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民皆效法。后稷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后稷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后稷是第一个建立粮食储备库和畎亩法。

【艺,不同甲骨文写法】

畎亩法是一种抗旱耕作方法,就要先耕翻土地,疏松土壤。疏松的土壤,可以加速雨水下渗到深层,把多雨季节降水蓄存起来。畎是沟,亩是垄,畎亩法的特点:在地势高的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这叫做“上田弃亩”。在地势低的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这就叫“下田弃畎”。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

畎亩法,也叫垄作法

《诗经·大雅·生民》还讲到怎样收获、脱粒、加工成熟食品,然后把它们放在祭祀用的豆器里,供奉给上帝与祖先。

对早期的农业社会来说,种植是极其重要的技能,因为有技能才可能获得好收成,因此艺引申指技艺,才能。如《广韵·祭韵》:“艺,才能也。”

艺也指六艺:《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古代教育子弟的六种科目称六艺,六艺一般指“礼、乐、射、御、书、数;有时“六艺”也指“六经”。六经是指儒家的六种经典,六经一般指《易》、《书》、《诗》、《礼》、《乐》、《春秋》。

【孔子的六经,正好对应黄帝内经的六经】

早在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了。当时的人们把陶土掺水湿润后塑成一定的形状,干燥后用火进行烧制,成为坚硬的陶器。在商代,由于陶窟的改进和新粘土的使用,以及釉的发明,人们创造了比陶器胎质细密、坚硬,外表光滑,而且更具实用性的瓷器。比如良渚文化,红山文化,还有彭头山文化,城背溪文化,不仅发现现了陶器,还在陶器上发现了稻作农业痕迹稻壳与谷粒。

【把汉字做成艺术】

一定的技艺,如果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都会给人以艺术性的享受,故艺有艺术之意。比如中国的汉字书法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都表现着不同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价值取向。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甲骨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 种形体逐渐形成。

【李白仅存的书法墨迹,据说拍卖创下天价】

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华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有名的还有玉、青铜器、瓷器等。

以上是对艺(埶)的理解,有说的不对的请老师们,朋友们指正,感恩大家!

阅读更多:

农作物的种植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工艺,是美的。甲骨文台历说字——艺

甲骨文台历说字——田

原来群众指的是在田间劳作的人。甲骨文台历说字——众

华夏两个字的演变和华夏民族的关系

最应该掌握的500个甲骨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