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港湾|最美长安街征文选登|姬华|长安街,年华的絮语

 剑钧文学图书馆 2022-07-05 发布于河北

最美长安街 · 征文选登

  长安街,

年华的絮语

                        文|姬华

                        一

        那一年,我在哈尔滨当售货员的两个表姐,慕名来北京,说是想看看当时的全国劳模、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一个周末的早上,我们乘着大“一路”,沿着西长安街去了王府井。

      在车上,我给她们讲了我曾亲眼看到的张秉贵卖糖真功夫:不论是水果糖、牛奶糖,还是酥糖,他从一两到一斤都基本能一抓一把准,并“唱收唱付”,真称得上是个传奇。两个表姐神情专注地听我讲完,羡慕地说:“太棒了,真神!我们也要亲眼看看真人,人家是怎么做到的。”

       谁知,这车一过电报大楼,她俩就坐不住了,嚷着要下车,说要先逛逛长安街。于是,我们在西单路口东下了车,沿着街北的人行道,一路向东走去。过了府右街,就看到中南海的红墙了,大表姐兴奋地说:“姬华,生活在毛主席身边,你可真够幸福的。”二表姐也说:“小时候,我做梦都梦见过天安门。”

       两位表姐的话触动了我的心弦,让我一下子想到我与天安门的情缘。读小学时,我居住的北京西郊离长安街很远,用当今的数据说,那是五环外,要换乘三路公交车,两三个小时才能抵达长安街。好在有年夏天,父母单位专门排一辆大轿车,安顿放暑假的学生入“少年之家”,举办的第一个活动就是去天安门广场游览。我听了,内心狂喜。晚上找出来最漂亮的花裙子,在大衣柜的镜子前试了又试,想象着明天那个快乐的时刻。

       次日,当那辆蓝白相间的大轿车承载着一个个幼小心灵的强烈愿望,飞驰在长安街时,我坐在车上,眼睛一刻也舍不得离开窗外。当车子从电报大楼驶过时,恰好听到报时的钟声响起,声音未落,远远就看到中南海的红墙了,一想到毛主席就住在这里,心情就无比兴奋。

       许多年过去了,没想到远在哈尔滨的两个表姐也有着和我当年一样的心情,都企盼着在长安街上走一走,感受着新中国的铿锵脚步。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大轿车驶入天安门广场时,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发出欢呼声,争先恐后地趴在车窗上往外看,还叽叽喳喳议论着。带队的赵阿姨告诉我们,同学们可不能白来,回去后要写一篇天安门广场的作文。

       我们雀跃着在广场上狂奔。小学课本上的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历史博物馆等高大建筑,就那么赫然地近在咫尺,我们的歌声欢乐地飘向了每一座壮观的建筑物,我们少年之家的红旗也与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一道飘动。这于儿时的我是多么大的观感飞跃和心理满足啊!

        当天晚上,我写了一篇作文《我爱北京天安门》。这是当年很流行的一首儿童歌曲,创作于1970年,同学们都喜欢唱。我用来做为题目,也是我心里最想说的一句话。

       多次来往于长安街,我的作文题材也丰富起来了。有几次语文老师还在班里朗读过我的作文,说我的作文“是用心看,用心写的。”这句话让我很感动,并铭记至今。长安街,是我心中的街,她记录着我的童年,也记录着我的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壮美的长安街也深深地融入了我的心灵,成为我成长中最长情的伴陪。

                       二

       我和表姐们从天安门城楼下走过,仰望城楼那重檐歇山式屋顶上的黄琉璃瓦,在阳光上熠熠生辉,毛主席画像高高悬挂,一种崇敬之心油然而生。天安门城楼之南不远处就是亿万人景仰的毛主席纪念堂。于是,我又给她们讲起了当年的一件往事。

       从儿时起,长安街在我心中就有一份经世的温暖,为长安街做点事情,竟成了我不为时空阻隔的心心念念。1977年4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和单位中被选中的几位同事骑着自行车,沿着长安街来到天安门广场南端的毛主席纪念堂修建工地,参加义务劳动。

       此时工程进入了尾声,杂活儿很多,凡是机械接触不到的地方,都需要人工去处理。我们时而搬砖,时而捡碎石,时而用铁锹铺垫不平的地方。当时工地上机械轰鸣,夯声不断,说话要放开嗓门儿大声喊才能听得见,我的嗓子就沙哑了,还有插队时落下的腰肌劳损也无情地凑起了热闹,开始隐隐作痛。工地上,有位大嗓门指挥在不停喊着话,交待着工作,原来每一个碎活儿都有要求的,比如一个砖堆是横4块,竖4块码放的,那样才不会倒塌,所以搬砖时必须4块4块地搬,多一块少一块都会影响码砖人的速度。

       劳动结束了。我刚要离开工地,那个大嗓门指挥让我们喝点水再走,还把一大瓷杯水递到我手上,说了句:“杯子刷过了,喝完放水桶盖儿上就行了。”当我反应过来,说了声“谢谢”时,那高大的身影已走得很远了。我感动地喝光了那杯温热的水,嗓子很快就不疼了。

       我和同事骑着自行车穿过宽阔的长安街,放眼望去,顿然感到,长街两侧的每一幢建筑不光有着规划、设计、施工人员的专业大手笔,还必须有我们这些“小工”不可或缺的“找补”碎活,去一丝不苟的奉献。想到这,我的心情是那么愉悦和敞亮,还带有满满的自豪感。

       同事们看我骑得飞快,就问我“腰不疼了?”我说:“不疼了。”他们就七嘴八舌地开玩笑,说我是喝了一杯工地指挥的“仙水”,治嗓子,还治腰……

       那天回到家,夜色已浓。我在妈妈辅助下,才把全身放平在床上。没一会儿,爸爸和妈妈就一个端着荷包蛋,一个端着一碗汤走进来。我坐了起来,先给他们讲了同事们讲“仙水”的玩笑话。爸爸笑着说:“仙水也不解饿呀,快把仙蛋吃了吧。”妈妈也说:“还有仙汤。”三人一起大笑起来,可还没到半分钟,我的笑声就戛然而止——嗓子和腰都不给力。

       毛主席纪念堂在1977年5月竣工落成,9月9日正式开放。当时每单位可推荐两人参加瞻仰活动,因为我参加了纪念堂的建设,有一点儿“小苦劳”,遂又成为被推荐人之一。那天,我又一次来到天安门广场,走进了毛主席纪念堂大厅,想起那一日刻骨铭心的搬砖,真是百感交集。曾几何时,我用心灵追逐着天安门广场四周的宏伟建筑,而今,我也有机会为新建的又一座殿堂添砖加瓦,儿时向往长安街的情结,终于有了一次亲身的经历和体验,这是何等的幸运。

                        三

       我们一路行走在宽阔的长安街上,两个表姐一路拍照,像是要把整个长安街都收入到镜头中似的。走过了天安门西,走过了天安门东,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东单路口西,一脚踏进王府井大街,远远就看到了北京百货大楼了。

       时值周末,北京百货大楼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我们直奔糖果柜台,排在长长的队伍里,远远就看见了张秉贵。表姐们眼前一亮,带着惊喜的表情朝前边张望着。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只见张秉贵面带微笑,八九不离十地展现着素日练就的常人难以达到的真功夫。上海姐姐选了好几种糖果。张秉贵笑着说了句“上海宁”(上海人),就连着进行了几个“一把抓”,之后一一包好。他边打着手势边说“两个漏”(两块六),他的风趣把大家都逗笑了。

       走出百货大楼,几位姐姐一路余兴未消地聊着张秉贵,赞美他不愧为全国劳模,不愧为全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我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王府井商业街,能够呈现出享誉全球的繁华街市,不可小觑,有千千万万个平凡的张炳贵们,用他们平凡的劳动和崇高的精神风貌来砥砺支撑。

       走到东长安街,不禁驻足回望有着“金街”之称的王府井大街,用她辉煌的历史年轮和繁华的现实光环,秀出了当年长安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而今,这些有温度的故事,都已成为路途中的回忆。感谢与长安街的相遇相知,让我的心灵走进了大美的长安街,让我采撷着浓淡相宜的生命芬芳。

      长安街,犹如年华的絮语,充盈着我的一生!

姬华 

北京市写作学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东城作协会员。

曾在《十月》《人物》《北京晚报》《知音》《家庭》等刊物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文章。结集出版散文集《生命留痕》。曾参加《大百科全书》《中国古代诗词典故辞典》的编写。

       点击下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