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玲文||我家养羊四十年

 文史艺苑 2022-07-05 发布于山西





我家养羊四十年

文/李玲文


“五一”长假期间回村里看望父母,谈起院中羊舍圈养的大小十数只羊时,父亲非常痛惜地说:“因为给羊剪春毛,把一只大公羊也折损了!”

具体原因是,村里现在剪羊毛已经不用传统手工剪刀,改作电动推剪。这种先进物件蘸水作业,贴着羊皮下去一推一大片,干净利落寸毛不留,既省力又高效。推剪完毕,大羊小羊全身溜光白净,恰似给它们脱下了一件贴身纯毛袄儿。然而今年“五一”前那段时间里倒春寒肆虐,雨雪交加,剪毛后的羊们裸身露体,冻得瑟瑟发抖,状况相当凄惨。公羊虽说膘肥体壮,却不及母羊、小羊抗寒耐冻。

第二天,父母喂草料时发现这只公羊全身抽搐,东倒西歪已然不能站立,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妻妾子女们吃吃喝喝,潜意识里还想进食,却支配不了身体。邀来懂行的邻居看视后,说是剪毛后受冷冻中风了。一天过后愈发严重,眼看已无法医治,只能趁还活着时卖掉,时价2000多元的羊只卖了1000元。事后父母既心疼又后悔:早知这样,迟剪上一段时间或用手工剪刀给羊留些花茬短毛也就不会有这事了。当然这都是后话,气候异常变化是主要因素,毕竟事出意外谁也无法预料。

伤感之余,父母终于拿定了主意:过上几个月,等几只小羊长大些,把这些羊一并出卖,不再喂养了。

回顾我家自从联产承包以来养羊的历史,父亲深情长叹,今年正好整整四十个年头(1982年——2022年)!

1982年春,东土棚村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农村政策改革,全面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首先各家各户依人口按地力分等类(责任地、口粮地、荒坡地)承包相应亩数的土地,地里的庄稼都随着土地分了青苗。再次生产大队里的大小牲畜以及农具等都配套分给了相应农户。我家除分得一头耕牛外,还有一只白山羊,大爹家分到一只青山羊也交给了我家饲养。农家小院里整天牛儿哞哞羊儿咩咩生活气息十足,年轻的父母亲脸上洋溢出从未有过的欣慰与满足。

一段时间过后,父母觉得山羊不好管理,长膘慢不易育肥,于是将两只山羊卖掉,花了50元钱向邻居宫志恒买来一大一小两只绵羊。这两只羊是母子俩并各具特色,大母羊黑花脑袋,小母羊红花脑袋。就这样开启了我家四十年间养羊的历史,羊们一代一代相传到如今,人羊之间感情颇深!

家中有羊,最初是由邻居——大榆树主人应大爷承揽放养。这应大爷姓吴,父辈从永祥山村搬迁到东土棚村,没有娶妻成家,是条光棍汉。农业集体化时就是大队的羊倌,联产承包后仍干老本行——放羊。他自己养几只,同时给邻居们承揽放羊,以此为生。特别是要添置一只优种公羊,就像他自己的一面招牌,以此吸引人们来找他放羊,那时个户人家都没几只羊,均没有添置公羊的必要。

羊群在夏季伏天最热的时候需要回晌,但也只是在大榆树下乘乘凉,并不回自家,其余时间都是早出晚归的。这样每天早上把羊们送到应大爷院子里的羊栏,晚上再把羊们从大榆树下接回家,常常都由我来完成。

别看绵羊平素胆小,老实巴交的,其实也是会欺侮小孩子的。

冬季里的一天,那时我十岁左右。黑花母羊产羔了,生下一只像它一样的黑花小羔。由于天气寒冷,父亲怕把小羊冻坏,就把它们母子俩带回住所东面一间空屋,在地上铺几条破麻袋片和一些柴草,让他们暖和些。当我进这屋看它们时,这只黑花大母羊大概是出于保护小羊的本能吧,抬起前腿刨着地状如吃东西似的吧嗒着嘴向我冲了过来。吓得我立刻落荒而逃:羊要咬人啦!

从此以后,它似乎认定了我不是它的对手,每当我送羊、接羊的时候,每每就会这样子向我示威,使我甚为忌惮。父亲大为不解:还会有羊要咬人之事?反正那时我是真怕了这只羊。在大母羊的鼓动下,那只渐渐长大的黑花母羊羔,见到我也要抬腿刨地极尽恐吓之能事,只不过没有像它母亲那样做出要咬人之状罢了。直到父亲亲眼看到这一切,才相信了我的话,并教给我一招:别示弱,用棍子吓唬它们一下即可。这样我终于反败为胜,顺利完成了每天的送羊接羊任务。

老黑花母羊之后,小黑花母羊也卖给别人。当初那只红花母羊就成了我家羊群的主力,在它以及它的孩子们的大力生育繁衍之下,多年来一直维持着我家大小十数只的养羊规模,这些羊基本都继承了它们老祖母的红花基因。同时通过人工选择,选优汰劣代代相传。

我家这类羊是本地传统品种,个头不大鼻颊高隆,身体健壮极少生病,饮食不挑颇耐粗饲。生下母羔后,父母亲会优中选优,那些身体健壮、长相俊美、饮食随人等一应俱全者往往会被留下繁衍产羔,;生下公羊均会被留成站羊(不出群,留在家中喂养的羊)或阉割或不阉割,经过父母精心照顾偏吃偏喝的,一年下来养得肥肥壮壮的。人常说小雪时节卧羊(宰羊),但我家一般都不会宰杀食用。用母亲的话来说是,自家的羊一把草一把料地亲手从小喂养大,人羊情深实在不舍得害其命食其肉。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家人口多家业薄开支大,冬上时把育肥的站羊变卖成钱,供给家中日常开销。

上世纪80年代,农村里虽说已经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农家人衣食无忧。但种植业为主的旱作农业需靠天吃饭,一来粮食能否丰收还不一定得看年景;二来春种夏耘秋收冬藏,靠变卖粮食赚俩钱周转期相当长。这样家庭养殖副业就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养鸡的卖蛋,养猪的卖肉或卖崽,养羊的卖站羊,人们把这些都形象比作家庭小银行,供给不时之需,卖粮食的钱积攒起来办家庭里的大事再用。

我们兄妹三人上学的书本学费,家人们的衣帽鞋袜费用,家庭柴米油盐等日常开销,均是从这些养殖业而来。鸡、猪、羊等家禽家畜对我们家庭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然而父亲母亲在同时经营种植养殖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就更是一言难尽了。

养羊这行业看似简单,但真正想从中获益,就得讲究科学养殖了。

养羊之初,父亲只是在公羊方面做做文章,羊倌应大爷家有一只好品种公羊就给周边邻居家羊们改良了基因,既省事又省心,效果还不错。

上世纪90年代,我县农业局的牵头,引入鲁西小尾寒羊这一优良品种,身形高大,产羔率高(一次3—4只)。于是父亲也高价买来一只和家生羊一起混养。渐渐发现了这类羊的种种不足:不宜出群放养只适合圈养,光走路就会累趴更别说吃草;食量大,一只小尾寒羊所需的饲草饲料与两三只本地羊相当;虽说一次能产羔3--4只,但体质健康的仅有两只,另两只体弱不堪,随时面临夭折;即使存活下来,四只小羔一时哺乳,大羊的奶水还不够,需要补充大量羊奶粉,主人劳累不说,还得花不少钱;母羊怀孕产羔哺乳过程体质下降严重,身体软弱不堪奶水又不足,即便再三重点照顾,饲料除了玉米还它额外加上莜麦、黑豆,差不多有一半饲料都给它吃掉,仍补不起它的身子骨。还有,毛质粗硬,肉质口感差,都比不了本地品种羊,不受人们欢迎,卖不上好价钱。

所以,这只小尾寒羊在我家生活了差不多两年时间,父亲无奈把它卖掉了。

渐渐这类纯种小尾寒羊就淡出了东土棚村养羊人们的视线。人们在饲养过程发现,小尾寒羊与本地品种羊杂交后的品种,无论饲养过程还是市场效果就要好很多,能更好集中两类羊的优点:身形中等、行动敏捷、体质强健,适合放养;一次产羔两只,存活率高;肉质毛质均得到改良。于是一段时间里村下各家各户都养成了这种杂交品种羊。

2002年,国家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养羊人家饲养方式由野外放养转变为庭院圈养。多年来风里来雨里去的羊倌应大爷应时下岗了。用他的话来说是,终于撂下这个多年的苦逼罪了。话里道出这位老人满满的辛酸与不舍,放羊的罪是受够了,但多年来的羊倌生涯与羊朝夕为伴,似乎使他觉得生活中以及精神上已离不开这些羊了。其实应大爷年岁已经不小,是该歇歇了。接下来老人家圈养了几只羊,还有来自土地承包给别人后收取的租地费用,也足够维持一个人日常生活开支了。

随后的日子里,东土棚养羊人家纷纷将大群变小群,小群转圈养。圈养这种饲养的方式会局限于场地、时间和精力,不能分栏,大羊小羊集中一体饲养,大多家庭养羊的规模为十几只,至多二十多只,还得专门添置种羊。

我家选择了院内正房下面西房前的空间,从南向北除去骡圈、草料房外,在羊圈门前专门修建了集中圏栏一体的场所,羊栏上面搭建石棉瓦简易顶棚遮风挡雨,方便全天候喂养。南、东两面栽有木头栅栏外置木槽,大羊受限只能栏内活动,但能从羊栏内伸出脑袋在槽内自由取食。机灵的小羊却可以从羊栏空间随意出入,每当吃饱喝足后,就会结伴来到院子里撒欢儿嬉戏,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四散逃入栏内。

木制羊栏容易被羊损坏,木制食槽清理起来不方便,于是父亲后来又更换为成铁制一体槽栏,既拦住了羊又方便喂养。

实现圈养之后,羊的品种改良就得依靠自己了,父亲在保留原有品种(其实由于种羊的缘故已经得到改良)的基础上,买来一只杂交寒羊作为公羊,又向养羊户邻居以及村里贩羊户用或买或换的方式改良自家品种,这样基本形成我家现在所养羊的品种格局。

虽说养羊实现了圈养化,但饲养环节仍然较为粗放不够科学细致。一年中,只有夏季锄罢后,父母有了闲暇才能给羊们割些鲜嫩多汁可口有营养的野草,给羊们换一下口味;冬上农闲时,父母得了空闲才能给羊们煮些土豆加入粗玉米粉谷糠之类暖暖香香的拌食,羊们有幸得以改善一下饮食。其余时间,羊们饲料一般都是自家种的玉米,草料通常为红芸豆、黑豆秸秆。总之,羊们的饮食结构是单一的,摄入营养元素很是不足,导致羊们体质较差容易生病。稍有不适就需要打针吃药,疫情严重时会同时病倒几只,更需要人们灌汤喂药殷情招呼,稍事迟疑就会导致羊命呜呼,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一胎生产双羔,有时母羊的奶水不够,还得补充许多羊奶粉进行人工喂养。一天得喂七八顿,小羊仍然会打门撞窗求索无厌,花钱不少,人也相当麻烦劳累。

父母前几年就有卖羊不养的想法,我们兄妹三人非常赞同。但往往只是当时说说就没有下文了。一则养了这么多年的羊,辈辈相传,人羊情深舍不得;二则家里种植下的粗粮秕谷,谷糠土豆等又舍不得丢弃,有羊来吃可以杜绝浪费。

这次大公羊的意外折损,终于让父母拿定了卖羊的主意。一只商品羊从小喂养到能够出栏,玉米等饲料要吃许多,再加上羊奶粉医药等开支,这中间还要付出大量人力,和卖羊的收入一折算,利润基本没有。再说玉米的价格高又容易变卖,况且父母年龄渐高,喂养起来颇有些力不从心,这些都是实际情况。

这样,自从联产承包1982年到如今2022年,吾家整整四十年的养羊历史华章即将落下帷幕。

四十年如一日的匆匆忙碌中,如水般岁月在不经意间从指缝一滑而落,洗去了父母的青春芳华,他们头发渐渐花白;冲去了父母的靓丽光洁,他们皱纹渐渐增多;带走了父母的伟岸挺拔;他们身形渐渐佝偻。

四十年如一日的匆匆忙碌中,我的父母,倾注浓浓慈爱之心,不分黑夜白昼迎来一只只幼小的羔羊生命;饱含无限欣喜之意,不管风里雨里添草备料守望着羊们茁壮成长;满怀一万分依依不舍之情,送走孩子般疼爱过的成羊换取一叠叠微薄的收益。

四十年间的长河岁月里,作为羊二代的我拿着这些来自羊们的馈赠,交出了学费,购来了书本,穿戴整齐自信得体地行进在求学旅途上,得以长大成人、顺利毕业成才。直至结婚成家、置房安居,都未曾离开这一只只羊们的贡献。

如今,假日里我们一家四口相伴回村看望父母时,两个孩子仍能从慈爱的爷爷奶奶手中接过一张张或绿或红的零花钱:“刚卖了两只羊,拿去买些吃食......”

四十年的养羊岁月里,祖孙三辈人其乐融融,共享天伦;羊们一代代济济一堂,欣欣向荣。

四十年养羊岁月如诗如歌般绵远悠长,

四十年人羊情缘如磐如铁般执着未了!

人守护着羊,羊依恋着人;

人关爱着羊,羊供养着人......

2022年7月1日

作者简介

李玲文,男,1975年生,山西神池县人,忻州师院中文系毕业。微信名:逍遥庄主。现就职神池三中,中学一级教师,喜欢研读文史,有感于身边琐事变迁写些随笔。作品散见《桑梓情怀》《文史艺苑》等。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李玲文||漫话农村照明

李玲文||东土棚学校的变迁

李玲文||我村的关帝庙

李玲文||土棚堡下话土棚

李玲文||初涉求学路——我的幼儿班

李玲文||桥沟往事

李玲文||追忆奶奶——郭氏闰艮

李玲文||大榆树下的童年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zb16632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