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版“拆弹专家”:从帮助一位“心脏病患者”避免“搭桥”看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tnj660630 2022-07-05 发布于江苏

  一个中医到底能治什么病,有时很难讲清。不一定是医学的复杂性,而无法向公众清晰传达。恰恰可能因其过于简单,简单到了无人敢信的地步。

  不论何种流派的中医,终其一生只是在做一件事,恢复人体的自愈力。自愈力能自愈什么病,只有自愈力才知道。换言之,一个中医可能并不清楚他能治什么病。

  如果我在临床跟一个对中医全然不了解的患者如此讲,多半会让他大惊失色。于是,仅仅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对外宣传是讲擅长治疗痛症。因为无论何种痛症,取针,疼痛程度有所缓解,医患双方就容易达成共识,建立信任。

  然而针刺绝不等于只能解决痛症。事实上痛症的缓解或消失,在于恢复了人体的自愈力。只不过疼痛可以瞬间消失,容易给患者留下深刻影响。好比宜家的冰淇淋,永远只卖一元钱。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因腰痛来针刺的不孕症患者突然怀孕了,一个因腰痛来针刺的患者发现子宫肌瘤缩小了,一个因腰痛来针刺的患者不再性冷淡了,此外乳腺结节,股骨头坏死,膝关节积液,强直性脊柱炎等等疑难重症都有一定疗效。

  然而在宣传上,不会考虑宣传治疗不孕不育、子宫肌瘤、性冷淡……那怕实质上已经做了这样的工作。这主要基于市场策略考虑,而非医学本身。

  长时间以来,总有一些接受了我的服务,建立了信任的客户,不约而同的会问同样一个问题,“你到底能够治什么病”。思考了很久,该如何回报这份信任。当然可以把具体的病名列出来,但这不是医学的真相,也不是我追求的医患关系。

  前不久接手了一例需要心脏搭桥的案子,我想从讲述如何帮助这个患者避免搭桥的经过,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带有启发性,开放式的回答,主要是为终生客户准备的。

  男,年龄72岁,因胸闷心慌入院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室性早搏,高血压3级(检查报告如下图)。医院给出的治疗方案是,搭桥,宜早不宜迟。

  这样的方案,连不懂得医学的人都会觉得是九死一生。然而又能在哪里获得不一样的解决方案呢?这个方案靠谱吗?现实比搭桥残酷。如果不接受搭桥,带出来的一系列问题有可能成为更大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成本问题,还要有相当的专业知识支撑。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结局很有可能是病急乱投医。

  因家属信任,连夜将父亲从老家接来。

  面对一个被确诊需要搭桥的患者,犹如面对一颗随时随地要爆炸的炸弹。刘德华有一部电影《拆弹专家》,现场的气氛基本就是电影的翻版。

  但现实是,我可以非常轻松的选择不拆。支持我冒险的唯一原动力,是家属的信任。这种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患者信任我不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是家属。没有家属的信任,剩下的就不用谈了。这种信任来自于时间的积累,金钱不是最重要的考量。

  首先把脉。在把脉之前,拆弹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了。老人家虽然年纪大,但是常年从事体力工作,身体底子不错(炸弹威力可能不大)。虽然从前有心闷胸慌,但持续时间不长,像这种闷到需要住院检查还是第一次(炸弹可能才刚刚启动)。住院五天,除了一些西药,没有经过其他治疗(炸弹没有被乱拆)。当天晚饭胃口还不错,语言表达没有问题(炸弹距离爆炸可能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现场表现除了头昏沉,明显有提不起气的症状,没有任何不适(可能是一个常规炸弹)。初步判断,都是一些利好消息。炸弹的内部情况,到底如何只有把脉。

  了解或不了解中医的人,无意或有意地觉得中医很神奇。神奇是写小说。中医的每一个动作,都有清晰的目的,运用着排除法,捕捉病机,在极短的时间形成最优的解决方案。一切都是在极其理性的思维指导下完成的,只不过它呈现出来的形式(比如把脉),让不懂得她的人觉得神奇,不科学。也就是说,增加了信任成本。反过来看,故意把中医的一些方法神秘化,有时候起到了减低信任成本的作用。

  左右手的脉象已经明显“结代(脉学术语)”,微弱,停顿,开始呈现没有规律的趋势。把脉大概用了十分钟。通常把一个患者的脉,大概三十秒到一分钟。

  如此慎重,是为了判断这颗炸弹能不能拆,如果拆,是凶多吉少还是吉多凶少。最终在沉取的时候,摸到了一点微弱的“滑脉(脉学术语)”,并且感受到它是被压制的状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直接决定要不要拆,以及如何拆的思路。

  先让患者平躺,对腹部做了一轮检查,然后翻身,趴在床上,对背部做了一轮检查(本文不是探讨如何治疗心脏病,检查的具体内容,以及接下来的操作手法就不写了)。

  这些检查最终指向一个方向,腹压过大,并且推测腹压过大可能压迫心肺,导致心律失常,供血不足,从而形成结代脉,胸闷心慌等症状……腹压为什么会过大,现在还不清楚。当务之急先降腹压。

  又经过一轮检查确认,选择在小腿上的穴位进行针刺。这是一次试探性拆弹。一针两秒钟,一共两针。三十秒之后,再次循压患者腹部,顶手感消失两到三成。又等了五分钟(让血液循环起来),再把脉,脉搏力度明显比扎针之前强了不少。说明治疗思路可能靠谱。

  仅仅这两针,患者头晕头昏,提不气来的症状就会缓解,只不过要让患者自己感觉到,需要时间,有可能要到明天早上。信任此时成了加速度。如果家属给足信任,患者的信任不足,可能就会选择停下来。

  医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职业,有时具备上帝视角,清晰地看着貌似微不足道的决定,如何实实在在的影响着命运走向。

  两针见效之后,立马上了一套降腹压的针法,大概追加了五六针,一针两秒钟,整个施针过程不到五分钟。再次触压腹部,顶手感又消了五到六成。六七分钟之后,患者明显觉得呼吸轻松不少。再把脉,脉搏力度大增,结代脉基本消失,接近正常人水平。

  反复体会了几次脉象,之前被压制的滑脉渐渐被释放出来,惊喜地发现脉象从之前的沉微变成了“双聚关(脉学术语)”。这是一个重要的证据,代表患者腹部有积食,而且很有可能是导致腹压过高的主要原因。说得再直白一点,吃多了撑着了,撑出了一个心脏搭桥。换言之,脾胃捅了篓子,心脏只是个背锅的。

  当然,你可能会问,如果是积食导致腹压过高,扎了几针又没把积食扎出来,怎么腹压就降低了。诸如此类的疑问,也是当时患者和他全家的疑问。

  老人家当场就说,我消化能力特别强,一顿吃五六个馒头,从来不觉得肚子胀,大便天天有,非常正常。

  面对这些疑问,除了表示理解之外,别无他法。因为患者是基于自己的体验,说出的真实感受。任何理论知识在真实的体验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遇到危机,除了信任,其他都是废话。拆这样的炸弹,每一秒钟都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危机。

  经过这一轮针刺,我可能发现了拆解这颗炸弹的密码。但它是不是真的密码,还有待时间验证。如果第二天把脉,脉象发生变化,可能这个密码就不成立。

        第二天中午,收到一个利好消息,患者清晨排了许多黑色大便,觉得腹部轻松不少,吸气更加有力,头部昏沉再度减轻。

  下午把脉的时候,脉象依然是双聚关,加上清晨的排便反应,可以非常肯定患者是由于长时间吃多了,导致脾胃消化不良,进而引起了所谓的心脏病(这并不是说血管没有堵塞,检查报告有问题)。

  立马开了下积食的药方。针药配合,双重火力全开。后续几天接连不断排出大量黑便,腹围缩小的尺度,肉眼可见。随后又进行了两次针刺,两天之内老人家的症状基本解除,成功避免心脏搭桥。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代表一拆永逸,后续调理之类的问题还有很多,不在本文探讨。

  于我而言,拆弹的关键任务在第二天下午再次把出双聚关的那一刻就已经完成了。真正能够引爆这颗炸弹的导火线是积食,不是血管堵塞。

  这里再补充一点,为什么患者不会觉得腹胀。是因为这种胀满的情况,不是瞬间形成的,相当于温水煮青蛙,特别是脾胃能力本身比较强健的人,代偿能力更强,所以他感受不到。

  也就是说连自己的体验都可以出卖自己。转而相信一个陌生人的荒唐看法,只不过这个人把了一下脉。这里面的信任成本得有多高。可以说难以复制。

  通常信任可以靠金钱衡量,命悬一刻不见得。

  我想对终生客户讲,遇见你我,是彼此幸运。最实在的一句话:不要问我可以拆什么炸弹,因为真的不知道,炸弹类型千差万别,遇到炸弹打电话,如果实在拆不了,绝对不可能出现强拆的情况,敬请理解最重要。我不是刘德华,利用中医技术避免心脏病搭桥不是拍电影,但人生理应比电影有更多的可能性。

图片

患者病情诊断报告

图片

刘德华·《拆弹专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