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敏感不是病,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

 一笔之秋 2022-07-05 发布于广东
  • 你是否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理解出了另一种的深层含义;
  • 你是否会因为拒绝过一个人,而心里总觉得缺了一句“对不起”给对方;
  • 你是否会因为他人的评价,而想很多很多解释安慰自己;
  • 你是否会因为自己讲错了一句话,晚上睡觉还在想为什么要说那句话。

有以上现象的人群,很多人都喜欢称之为“敏感”的人。

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时常会觉得自己心里好像装着一个放大镜,对很多事物的感知特别强烈,喜欢想太多,又有点矫情,甚至还有点玻璃心。

比较在意他人的眼光,会因为别人一句话陷入自我思考怀疑中;

也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情绪低落。

我以前时常觉得这应该是一种心理疾病的缺陷,直到看了作者伊尔斯·桑德《高敏感是种天赋》

他在书中指出“高度敏感型人拥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可以感知到事物细微的差别,并对信息进行深入的加工。”

并且“高敏感人群在人际交往中有无与伦比的天赋。因为往往是我们这种“内向敏感”的人,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能够更好地进行深入的、高质量的交流。高度敏感,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人格特点。”

或许,敏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也不是所谓性格缺陷,而是一种与生俱来难得的天赋。

敏感的天赋

敏感型人拥有比一般人发达的神经系统,可以感知到事物细微的差别,并对可知的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加工

这种深入的加工,需要活跃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所以说置身同样的环境下,敏感的人一般能比别人接收到更多的信息。

我们更能直观地感受到美和快乐,也能更好地感知他人的情绪以及需要做些什么来改善物质环境。

据研究表明往往敏感度越高的人,越容易共情,情商越高

很多高敏感型人在做着照顾他人的工作,拥有着为人称道的良好口碑。

容易共情,意味着你比较擅长站在对方的处境中感受,而一个优秀的倾听者,更容易让人感到舒服、安宁和信任。

停止敏感带来的自责,活出真实的自己

人是永远无法消除天生的敏感特质,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与敏感相处的方式,停止敏感带来的自责,感受更多美好的事物、想象更多丰富的世界、创造更多不一样的机会,并且肯定自己的那份独特。

其实,每个人身上的每一个特点,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好了可以势如破竹,反之则会身心受阻,敏感也是一样。

  • 当我们不再为敏感所累,而是善用自己与众不同的优势;
  • 当我们不再耗费精力去伪装成别人眼中期待的样子,而是慢慢地将真实的自我展现出来;
  • 当我们不再自身努力控制负能量,而是选择自己舒服的方式待人接物;

那么,你将会拥有一个截然不同、全新的人生。

这世上,不管你做什么,或者怎么做,总会有人不喜欢你,评论你的所作所为,所以请做你想做的事,请做你自己。

周国平曾说过:许多人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上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不要质疑自己,做你自己、爱自己,活出真实的自己,要相信你值得所有的美好 。

敏感,从来不是脆弱的延伸词,运用得当可以是智慧的化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