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前说对牛弹琴是玩笑,而现在变成了现实

 盲观 2022-07-05 发布于安徽

以前说对牛弹琴是玩笑,而现在变成了现实

2022-07-05

现在我们在听一些演讲的时候,最会有听到部分的口头禅:“对”、“是的”、“就这样”等等,每次听到这个的时候,我就感觉有点别扭,毕竟在我看来,是因为这个演讲者并没有自己的定位,想要互动又不会互动的感觉,并不是说的不好,而是自己再接自己的话,并不是说专业的形式不行,只是如此的话,可以用互动的形式,就是上下皆不舒服的感觉。

或许这是来自于我们现在的说话,我们现在经常说话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口头禅,当然我们都知道这个并不是口头禅,只是出现的频率太多,我称之为口头禅而已。

有时候我很好奇,演讲的时候,要不互动,要不传授,要不交流等等,只是不管哪种形式,这些口头禅都不应该出现在自己的嘴里。而聊天更加如此,或许是演讲向聊天学习了。记得以前很多演讲的会主动去学习一些心理学或美声等,学习聊天的见不到多少。或许是现在的节目变化,主持人都不再那么要求普通话了,甚至有点方言等的反而更受欢迎。你看看这些的主持人,有多少是普通话很好的,而那些不太好的,反而主持做得很好。

这是一个什么势头,一个全面互联网自媒体的势头,是一个感觉上偏向好的势头,是大家都可以发声的势头,是一切美好的开始,毕竟可以全渠道发声了,大家都在简单的交流了,都在一切聊天谈话。

简单来说,就是互联网使得媒体变得简单,大家都有机会可以在一起发声并交流,也就是聊天。

既然我们都在学习聊天,那么为什么,自己要说“对”、“是的”、“就这样”等这样的口头禅呢?这不是尴尬时候给自己台阶下的一种方式吗?就像是电视里那些很尴尬的人,才会如此自问自答!

全面全民学习交流,到最后却自问自答?我想到了相声里面说的那句,不能让话掉地上,但我记得这个是以前很正常的事情,为什么现在却变成了捧哏的专属?如果说是专业技能,我还能了解一下,当成专属,就有点理解不了了。毕竟“父母呼,应勿缓”,这应该是最基本的一个本能行为才对。

现在的聊天,的确,感觉互动性越来越小,主要就是很多时候,相互之间没有反应,我记得以前常说,当我很激动的时候,对面没有反应,我就不想再说什么了,或许这个就是我们之前说的那个场和氛围的问题,大家不在一起,反而感觉有点不知所措了。

对牛弹琴、话不投机半句多等等,这样的典故我们都已经耳熟能详,但是现在却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以前也仅仅只是说说,后来变成了玩笑,而现在却成了现实。

可见,或许是因为我们现在不会聊天了,做任何事都没有反应,很难再引起当年的那种氛围;亦或许是因为现在我们接触的东西太多,每个人的喜好都有了特别精准的垂直,我们越来越难的去简单划分兴趣点,虽然长尾依旧存在,但却更多的出现于网络,以至于大家更愿意拿起手机;当然,还有最后一种可能,也是因为互联网,我们的接触面太广,经常把一些不在一个频道的人放在了一起,以至于沟通成本越来越高,以至于大家都已经不会聊天;如果说来,自然也会有一些心气高的,看不上,也是很自然的……

只是,无论哪种的结果都会表现在简单的聊天中,我们不会聊天,以至于每次说话时,都感觉对牛弹琴。只不过,对方在说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感觉罢了!

————完————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

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

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