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顺,是一种传承

 付春文苑 2022-07-05 发布于浙江

本文是付春文苑推出的第(532篇文章,如果想看更多,请关注公众号。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那就点“在看”以后转走,谢谢!

我太太在我眼中算不上是个合格的妻子,但她绝对是个好儿媳,好婆婆。
也许是我标准太高,也许是文化差异的区别,也许是情趣爱好不同(此处省去300字,担心引起亲友众怒)。
 
话说十几年前,我住校,周末回家担心她冷。我扯来塑料布,把门窗外面订上御寒。搬桌子,拿凳子,竖梯子,都是我一个人干,她不习惯为我“帮忙”。你想,97年修盖的房子,那窗户口和门口都很大,我只好用两枚图钉把两个上角简单固定住才能把这个活干好。
应该是两个人合作才能做好的活,一个人独做,能舒服吗?(…)
还有一次是N年前的暑假中,我想骑自行车去少林寺转一圈,儿子不放心。最后协议开车去,第一天晚上住濮阳,结果儿子耍赖了,不去了。我搜出路线,咱们绕个弯去东平水浒影视城玩玩,然后就直接回家。每人60元一张票,我那妻子检了票、进了大门,就找一个树荫下坐到我转完,然后回家。
书归正传,咱说孝顺。结婚这么多年,妻子最大的优点是孝顺(…)。她的孝顺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孩子回家先找奶奶爷爷,我回家以后发现门口有车,我也习惯性地先去父母所住的后院。
好多年了,我养成了熬夜的习惯,我让父母晚上不要把大门关死,因为我会写字的间隙进来看看他们,掖掖被角,要是听见我进来我会问喝水不,用盆儿不?
 
在疫情肆虐的今春,六个月的时间蜗居在家。寒假+疫情+暑假,在妈妈生命的弥留之际,由我(们)朝夕的陪伴,足以!但时间已经过去50天,我依然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就连儿子到楼上,换下鞋子就往往奶奶曾经住过的房间跑,站立一会后含泪走出,“我以为奶奶还在床上睡觉呢。”
 
孝顺这个话题,我认为不是讲的,我从来没给儿子讲过“孝顺”。我甚至说等将来我退休了,游走天南地北,说不定就死在景区内了,我会带好身份证。接到通知后就地火化,骨灰撒在有山有水的地方,不用带回搞仪式。
 
老百姓有句俗话:好儿不如好媳妇。
前文说了我,我妻子最大的优点是孝顺父母。当初,她孝敬自己的爹娘,我认为这没错,孝敬她的爹娘就会对待我的爹娘好,因为孝顺是刻在骨子里的,不是装出来的。
这么多年来,我工作在外,住校一周不回,爹娘无所谓。妻子回个娘家,我妈会在村口等她俩小时。
 
妈妈走了以后的每个纪念日,我都不回城,一个人就在家呆着,心想妈妈回家找我见不到怎么办?不能走。可是,一次也没有托梦,一次也没梦中聊天。
 


可就在前日,25号那天。我放学后跟爹爹说:“走,咱去丰收节上看看。”
“不去,在电视上看了,中央台演的,除了棒子锤子就是红辣椒(怎跟我说滴一样啊),有什么好看的。”
“明天上午有演出!”我翻开朋友圈里别人发的视频。
“真滴冒?那明天上午去,我手头活没干完呢!”
“晚上的风景是白天看不到的,走吧!”
好说歹说总算劝他上车了,我知道“顺”和“孝”同等重要
开车直接去了丰收节现场。我说,明天演节目的大戏台子就在这里。然后陪他转转,他却喜欢去了游乐场,还有成年人玩的碰碰车。我说您玩吗?我也没玩过,陪您玩一次。他说怕晕,不玩。
内蒙古大羊肉串,来一根?
不要,吃不动。
糖葫芦?吃够了,毛毛(糖城广场光头老郑)经常给咱家送。
面筋?
么是面筋?
就这个,我指指摊位上。我也没吃过,应该好吃。
十块钱三根,老人就要一根。尝尝。
到了第二天还念嘟呢,不合适,买馍馍吃两天,这三两口吃进去了,么好吃的!
 


第二天一早,我对爹爹说,您去湖边走一圈,看看人家那些唱歌跳舞的。我去游泳。
也就这天的游泳,最畅快,前所未有的,几乎在深水区转了一大圈。大约一个小时。说不定成了今年野游的最后一次。
 
回家冲澡,吃早饭。
这时,我见大儿媳妇徐英拎着一大包面包、月饼还有水果进来(南天糕点,名吃),说是给爷爷买的带回去吃。
早饭后我驱车带老爹去丰收节现场,我见有人带着马札。我想,我车里也有,有备无患。没想到到了现场还真没有,有的让人霸占了。我幸好给老爹带来马札,要不就席地而坐了。
我说您在这里看,我在左边树荫下的草坪上坐,您能看到我。当然我得能看到他!

节目是市中办专场,都是城里人儿,节目一定是很好看。
我坐草坪上,发现旁边一老大爷骑自行车来的,车子上绑着马札,还“霸”着一张“官座”。
我一句“大叔”,他就把马札给我了。“你是哪个单位的干部?”我说都不是,是来陪老爹看演出的。看来那位“霸座大叔”会不会认为我要没收他的椅子?
转眼间到了十一点,我接到二儿媳王蓉打来的电话:“爸爸,刚才看您发朋友圈了,中午饭做好了,您带爷爷往这来吃饭吧。”
 


也许大儿媳给我爹买糕点,二儿媳让我们去她家吃午饭。我的两个犬子根本还不知道呢。
孝顺,是一美好的传承,不用讲,那是潜移默化,那是上行下效,这种潜移默化,不仅影响到儿子,还会影响到媳妇。
 
就在这天晚上,我却突然病倒了,很重!真是莫名其妙,站立就艰难。莫非您在天堂看到我们游玩嫉妒?可您再也没有机会了。莫非您在暗处一直“祝福”着我?
您走了以后从来没有梦中照面,更不说缺什么。
我请了两顿纸钱,等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给您送去。尽管五七烧了了那么多的纸,可那都是亲友送的,不能表达我对您的孝心。
但愿晚间我们能梦见,说会话。您可别再爱我爱得这么难受,我受不住了,接近崩溃的边缘。
有朋友圈劝我,也尽孝了,应该没有遗憾。
我说,你说的很对。估计三两年以内我很难走出,因为谁都代替不了我。我也知道过度悲伤真的不是伤筋动骨,那是身心的巨大创伤。
节选改编 陶潜 的诗文结束今天的话题: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尽孝莫迟疑。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请点亮“在看,然后请点“原文”就能看到更多的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