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三班主任病了,为啥没有学生探望?

 付春文苑 2022-07-05 发布于浙江
新学期伊始,我参加了山东省教师教育网的学习。
在《关爱学生-师生间的沟通艺术》一节课里,出现这样的一个案例(我不会剪辑视频,只好剪切了下面两幅图片),应该来源于一个电影故事。
这位老师说:我在生病的这段时间里,没有一个同学来看我。

    一位高三班主任老师,整天逼学生拼命地备战高考,尤其在最后一百天的时间里。老师累病了,住院一星期,竟然没有一个学生去探望,连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的也没有。
什么原因?老师铁面无私,管理同学们太严格。她自己在教学一线上带领学生备考时,可以算得上是位“拼命三娘”,可在同学们眼里她也许就是一个“灭绝师太”!
也许,也许啊!也许有学生巴不得她永远别再做自己的老师。
从画面上看,这只是一则电影故事,但绝对来源于生活,因为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我从教38年,教过的学生得有几千人吧,可和我保持联系的却寥寥无几。什么原因?我反思过,那就是对待他们太严格。
有的学生曾经砸碎过我宿舍的玻璃,也有的学生半路上拦住我的儿子打一顿,然后把自行车给扔进河沟里。
对学生严格,应该没有错,“严师出高徒”这可是千古“师训”。未成年的学生,有人贪玩,对这个问题的认知能力欠缺,可还有三五年就要离开岗位的我这个老疙瘩,怎么对教之严有些踌躇了呢?
不管怎么样,山川难改,性格难移,我依旧保持着严师的工作态度,站好最后一班岗。我不十分了解衡中,不知道那里的师生除了收获成就感以外,是否也有遗憾?
最近有个老师在网上走红,《人民日报》等报刊都多次刊登她的事迹,她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我们看到的是她亲手把16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送进大学,但我还看到的是她整天拿着小喇叭跟“催命鬼”似的逼孩子们像陀螺一样,一秒时间都不能荒废。

16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子啊!那个“催命鬼”是你们的恩人,要不是她,你们可能一辈子也走不出大山,可能还在延续跟母亲或者奶奶一样的山妇生活。我还知道有些女孩子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大山里做老师,接过张老师手里的小喇叭,让大山里的孩子们都走出来。

要说张老师够“狠”的,其实我也狠过,其中有一次就重重地把学生“揍”了一顿,至今仍然后悔,放到今天,后果将会很严重。

客串 过来人

后悔那次“揍”学生

作者:李付春 (中学高级教师

 虽说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但我还是想说说我永远都忘不了的一件事——我曾经拎着板凳腿打过学生的屁股。

二十多年前,我做班主任带初三毕业班。因为年轻好胜,身为班主任的我总指望班里多几个学生考上重点高中,所以我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那天离中考还有三天,班里已经停课,让学生自由复习,其他任课老师也不来辅导了,但我规定:班里的优秀学生一个不能走。他们是要冲刺重点中学的,所以我盯着他们,一个不能少,一刻不能玩。“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是我对他们常用的“口头禅”。


  那天上午十点左右,我离校去集上买菜,回来时提着菜就先进教室里去看学生。结果发现,班里成绩前十名的男生一个都不在。我生气地问:他们哪去了?在座的一个小男生轻声说:去操场了吧。我便径直去学校操场找人,发现那十来个男生正在操场上“撒欢儿”呢,吱哇怪叫地在打篮球。我二话没说,在墙角找了一根板凳腿就冲了过去。没想到他们看见我,竟比我跑得还快,一溜烟儿地回了教室。可他们还是没有逃脱,每个人屁股上都挨了我两三下板凳腿。

当时已是七月,孩子们穿得很单薄。我看他们捂着屁股老老实实坐到位子上认真学习去了,心里也解气了。心想你们这下可老实了,这就是你们不听话的后果,看你们哪个还不认真备考?谁还敢去撒野?没想到,孩子们其实都窝了一肚子的火,有个词叫“敢怒不敢言”,放这里也许最恰当了。但这是后来我才知道的。

【本文刊登在 2019.01.25 《羊城晚报》   版次: (A14) 花地·校园达人】

        那年中考成绩揭晓,我们班成绩果然非常令人满意,考上重点高中的人数是其他两个班之和。那时候时兴给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敲锣打鼓地送“喜报”,有一阵子我觉得特别光荣,觉得自己好像就是个大“功臣”。接下来几天,有些学生家长备好“谢师宴”,我招呼其他任课老师如约而至。没想到听完家长们的感谢后,学生竟对我进行了“声讨”:“老师,您经常告诉我们,有张有弛乃文武之道,您打了我那两板凳腿,我确实挺有怨气的。一是我们老大不小了,在教室里当那么多女同学的面,我们面子上挂不住;再就是我们马上就要上考场了,也想疯一疯,发泄一下学习压力,对考试应该有好处。”
        学生的一席话,让我很难受。他们说得有道理,以至于下一家再请我吃“谢师宴”时,我都有些打怵,是真不愿意去了。虽然我当时出手也是手下留情的,肯定不会把他们屁股打出伤来,我爱他们,怎么会对他们痛下狠手?我还指望他们两天后上考场考出好成绩来呢。但我心里就一个词:后悔!后悔我的家长作风,后悔不该打他们。


      从此以后,我对学生一如既往的“严”的同时,也开始努力把握好一个“度”,并且坚决不再打骂学生。想一想,打骂学生,现在不仅是违法的事情,恐怕也是老师无能的表现。人都说“严师出高徒”,但光“严”是不行的。老师是教书育人的,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正是叛逆的年龄,他们被打后会觉得丢人。教师“严”过头了,轻者会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严重了甚至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身体伤害。
        尽管二十年前那次被我打过的学生如今都已成才,无论哪一个,每次打电话时我们聊起来,他们都说感恩我当初的严厉。可是事情过去这么久,我依然觉得后悔,这事还是我心中过不去的一道“坎”。

本文刊登在:

后悔那次 “揍”学生

  作者: 李付春   日期: 2019.01.25   来源: 羊城晚报   版次: (A14) 花地·校园达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