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质疏松症及其危险因素

 风湿中心 2022-07-05 发布于上海

各位朋友好,我是上海市浦东医院骨科敖荣广医生,随着人口老年化不断加剧,与年龄密切相关的骨质疏松症这一慢性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率却很低,治疗率更低,直到出现髋部骨折、脊柱骨折这些严重并发症,才意识到骨质疏松症。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任务任重而道远。

任何疾病的出现,都有蛛丝马迹可以寻找,骨质疏松症也不例外。本节课主要向大家介绍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发病机制,重点介绍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症早期无明显症状,因此被称为静悄悄的疾病,所以极易被忽视,而骨质疏松症患者却容易出现严重的脆性骨折。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在讲骨质疏松症的定义之前,我先简要的介绍骨头的解剖结构,骨骼是由皮质骨和松质骨组成的。皮质骨相当于饺子皮,松质骨相当于饺子馅,皮厚馅多的时候,意味着骨头结实牢固,皮薄馅少的时候,意味着骨头脆。骨质疏松症就是属于皮薄馅少,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俗话说就是骨头变脆了,容易发生骨折。从微观结构上看,骨头内部的骨小梁变得稀疏,甚至断裂。

如果把骨骼比作房子,有墙壁、大梁、承重墙等,骨质疏松了,房子的墙壁有损坏了、有些大梁断裂了、房子容易坍塌。

为什么会发生骨质疏松症呢?

这还要从骨组织里面住着的三兄弟,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细胞说起。成骨细胞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骨形成,相当于是造房子的;破骨细胞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骨吸收,相当于拆房子的。骨细胞则是提供各种工具的。

大约在30岁以前,成骨大于破骨,骨量逐渐增加,并达到骨量高峰期;30岁至40岁之间,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势均力敌,40岁之后破骨逐渐占据上风,但在雌激素或雄激素的严密保护之下,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成骨细胞功能与破骨细胞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但女性绝经以后,雌激素会出现断崖式的下降,破骨细胞失去了抑制作用变得肆无忌惮,这时就会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这叫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而男性体内的雄激素大约在65-70岁左右消失,所以男性在70岁后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这叫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做常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了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十分重要,这样我们可以对号入组,危险因素越多者,患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越大,需要尽早到医院检查。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

  • 不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包括种族、年龄、女性绝经、脆性骨折史、家族脆性骨折史

不同种族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是不一样的,白种人的风险高于黄种人,黄种人的风险又高于黑种人。

绝经后的女性是高危因素,一般情况下55岁至60岁以后的女性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会明显增高;老年男性也不能忽视,特别是年龄大于70岁的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也会明显上升。这些人群要关注每年的身高变化,如果发现身高变矮或者有腰背部疼痛等情况出现,建议到骨质疏松专科门诊进一步检查。

另外,自身发生过脆性骨折,或者直系亲属发生过脆性骨折的,也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因为遗传因素对骨密度、骨质量及骨折发生率均发挥重要作用,母亲患有骨质疏松症,其女儿患病风险也将有所升高,所以骨质疏松症会遗传,需要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 可控因素

可控因素包括低体重、不良的生活习惯、相关疾病、使用的药物等。

    • 体重

对于骨质疏松症而言,体重越轻的人,得骨质疏松症风险越高,体重指数(BMI)≤19,意味着您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大家可以测一下自己的BMI指数,看看是多少?BMI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 指数)是一个很方便的骨质疏松自测工具。OSTA指数评分=(体重kg-年龄)×0.2,OSTA 指数大于-1,骨质疏松症为低风险,-1至-4之间,骨质疏松症为中风险,小于-4意味着骨质疏松症高风险。

我们再来看下图,红色显示骨质疏松症高风险,黄色为中风险、绿色为低风险,也就是说年龄越大,体重越轻,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就越高。当然,并不是越肥胖,骨质疏松性的风险就越低,体重最好还是保持在合适的范围之内为宜。

    • 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比如日常活动少,吸烟、 过量饮酒、过多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等;钙和维生素D缺乏、高钠饮食等。

    • 相关疾病因素

相关疾病也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最常见的是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内分泌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性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神经性厌食、雄激素抵抗综合征、高钙尿症等。

风湿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炎、吸收不良、慢性肝病、胃肠道旁路或其他手术、胰腺疾病、乳糜泻等。

神经肌肉疾病,包括:癫痫、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脑卒中、脊髓损伤、肌萎缩等。

血液系统疾病,包括: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血友病、镰状细胞贫血、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

其他疾病,包括:中度至重度慢性肾脏疾病、哮喘、慢性代谢性酸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病、器官移植后、充血性心力衰竭、抑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淀粉样变等;

对于做过妇科手术,如子宫或者卵巢切除手术的女性,其绝经期会提前,要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乳腺癌术后的患者

    • 药物

可控因素里面,最后要重点介绍的是药物,如糖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受体激动剂;质子泵抑制剂;巴比妥类药物;抗病毒药;长期抗抑郁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甲状腺激素;抗凝剂(肝素);抗癫痫药;肿瘤化疗药等,均会提高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尤其是糖皮质激素。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病例,女性,66岁,无外伤的情况下出现腰背部疼痛,既往自身免疫性肝病,口服糖皮质激素2年,未进行骨质疏松治疗,摄片显示3个椎体出现了明显的压缩改变,提示这个患者就是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严重骨质疏松症,在无外伤史的情况下出现了多个椎体的脆性骨折。

激素性骨质疏松骨折
  • 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 国内大规模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激素治疗的风湿病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超过80%,而约有1/3的患者从未接受过任何规范的防治;

  • 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高达30%-50%;

  •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绝经后妇女,37%会出现无症状的椎体骨折,14%的患者具有≥2处骨折。

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支持

项目编号:21DZ230310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