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遗址是迄今发现最大的史前都邑性城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相对独立的城垣组成,具有军事防御功能,依山而建气势恢宏。城内分布着大量宫殿建筑、房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等构筑精良形制完备,是龙山文化时期陕北区域最重要的活动中心,距今4300-3800年。 这样强大的城邦,到底是什么人群建造的呢。对于这些疑问,不久前付巧妹的研究团队,就为此解开石峁人群的母系来源。但我们对石峁人群的父系来源还知之甚少,目前公开的资料不多,不过从已有的数据以及考古线索,我们或许能对石峁人群的父系组成略知一二。 先说石峁的位置,地处西北、东北、北亚三地交汇的三岔口。因此,从地缘角度推测,石峁人群的父系来源应该与这三地人群有关。 ![]() 请看靖边五庄果墚遗址的父系数据,五庄果墚遗址属于石峁文化的早期类型。这里7例数据中,有3例C2b、1例O2a-F8(属M117)、2例N-F963(N南)还有1例NO。其中1例C、2例N、1例NO都属于未分下游,位点年龄超过1万年以上,在这没有分析其来源意义。 另外的2例C2b1b1-CTS10923,分化年龄约6300年,出现在5千多年前的庙子沟遗址中,位于五庄果墚的东北方(如下图,三角形为五庄果墚遗址位置,方形为庙子沟遗址位置),年代上,庙子沟遗址也比五庄果墚遗址早约1千年。这里的时间与地理楔度表明,五庄果墚遗址中的人群来源应该是有古东北因素。 有些意想不到,还有1例O2a-F8,分化年龄约7000年,居然历史出现的情况与这里的C2b比较相似。 ![]() 另一份同属石峁文化的神圪垯梁遗址数据,也发现了C类型及O2类型。但神圪垯梁的C属于C2e,与前面的C2b不同,暂且未在其它遗址中发现。另1例O2a-F8细分到了MF15397,位点年龄约4900年,与其5200共祖的兄弟支系出现在4千年前的磨沟遗址中,磨沟位了甘肃省,这可能就是石峁人群中的西北影响因素。 ![]() 以上线索中,已经找到东北因素及西北因素的影响,其实石峁遗址还有来自北亚因素影响,这点体现在文化上。 ![]() 石峁的石雕人头像 ![]() ![]() 石峁遗址的石雕 石峁遗址发现的石雕艺术,与南西伯利亚的奥库涅夫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之间的渊源不仅是体现在石雕艺术上,还有出土了不少于20件的口簧(口弦琴)。历史上的口簧也出现在外蒙古的阿尔泰等地,这些地区的历史上活动着N父系人群,恰好五庄果墚中也检测到N类型,或许能为石峁遗址中独特的文化元素提供解释。 ![]() ![]() ![]() 除此之外,石峁人群的父系组成中有没南部因素呢,是存在着这种可能,但考虑到考古证据表明石峁与陶寺属敌对关系,而石峁代表着北部势力,陶寺代表着南部势力,因此石峁父系构成中,南部因素会非常小。 (补充可能部分人不知道的信息:陶寺遗址测出的父系,基本全是F444。在石峁文化遗址中暂时未发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