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这类“传世经典”能不能任意改编?商业行为与文化良知关系是怎样的?——我的学生曾这样评说!

 镇海中学魏建宽 2022-07-05 发布于浙江

《红楼梦》这类“传世经典”能不能任意改编?商业行为与文化良知关系是怎样的?我的学生曾这样评说!

——与《红楼梦》相遇的N种方法(第6辑)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  魏建宽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

犹记得2017年下半年,那时我们镇海中学2015级的学生已已经是高三的学生了。仿佛记得那一届高三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的试卷是由我们学校自主命题,而这次语文模拟考试的作文题则是由我负责拟制的,今天整理捡拾旧文,发现了这道作文题,还找出了当年的几篇优秀考场作文。

因为与《红楼梦》有关,特发出来,请朋友们批评,同时也是纪念一段逝去的岁月。

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文化公司策划出版了一套新书——《青春版红楼梦》,其宣传语为:“《青春版红楼梦》是225年来最优质的版本,希望《红楼梦》重新变成很多人在地铁、床头、浴缸里阅读的东西,变成现代城市里的流行品。有网友却认为:“对不起,《红楼梦》是一本可以自己挑选读者的好书,你们竟将传世经典改编成流行小说这破玩意儿。”还有网友认为:“《红楼梦》本来就是一本不会流行的书,又何苦如此改变模样让它流行?”

某文化公司的这一出版行为,为何招致网友反感?你认同网友的反对意见吗?请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论述。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为什么会拟这样一道作文题呢?

我当时给出了“命题意图”!共三点——

命题意图与学生的立论参考角度

1. 参照近年高考作文题的命题要求:写作指令采用驱动型,材料话题贴近学生,论述展开必须以理解材料及驱动指令中的二元或多元对立统一关系为前提。

2. 材料话题,选择的一个新闻事件,这一事件曾引起文化圈的热议,多家有影响力的媒体均有时评论及。之所以选择这一话题,有多个原因,其中有这样的一些导向与期望:引导学生读整本的名著(整本书的阅读);引导学生阅读高品位的文学、文化名著,《红楼梦》正是这样一部名著,《红楼梦》也是课标要求高中生必读的名著;在特别倡导要与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我觉得通过考试对学生做这样一个提醒,似乎还是有必要的。

(新世相与果麦文化公司的《青春版红楼梦》宣传材料)

3.作文题内蕴的“多元对立”如下:

第一重对立:某文化公司策划《青春版红楼梦》,其对外宣传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文化公司商业行为的逻辑就是要追求市场份额的最大化,追求资本的最高回报率,因而才会有这样的带有违背广告法的广告辞——“《青春版红楼梦》是225年来最优质的版本。而网友回应称“《红楼梦》本来就是一本不会流行的书”,作出的是一个事实判断——不是什么样的人都能走近曹雪芹的心灵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走进《红楼梦》这座艺术殿堂的。

于是就有了思辨空间:文化公司正是因为《红楼梦》属于阳春白雪这样的事实,才会策划、改编,甚至借用涉嫌炒作与欺诈的商业广告方式去推销自己的商品,——围绕这一点,学生可以有许多展开论述的空间。

第二重对立:某文化公司策划《青春版红楼梦》,其对外宣传说要将其商品变成“很多人在地铁、床头、浴缸里阅读的东西,变成现代城市里的流行品”,我们虽然不提倡以“阴谋论”的心理去怀疑这家文化公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诚意,但是消费者却有权利去质疑——“对不起,《红楼梦》是一本可以自己挑选读者的好书,你们竟将传世经典改编成流行小说这破玩意儿。”

这里也有思辨空间,《红楼梦》这类“传世经典”该不该、能不能任意(甚至为了商业目的)改编?如何思考商业行为与文化良知的关系?

考场优秀例文1】

辟除翻版之革

宁波市镇海中学2018届高三(7)班   王翌  

康诺利曾有言:“一个时代的文明最终变成下一个时代的肥料。”历史的车轮行至当代,传统名著屡屡翻新,《青春版红楼梦》的衰落尘世便是最好的例证。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应忽略那开阔景象引发的深深沉思。

宣称是“225年来最优质的版本”的《青春版红楼梦》,本应将阅读经典的浪潮推向崭新的巅峰,却在网友“视若寇仇”般的言论中变得岌岌可危。难以否认,它的策划与出版必然凝集过当代人的语言文明和智慧,存在一定的前进性与时代价值,但在它毫不加以掩饰的盈利目的前,人们更多愿意去关注它变了质的内涵,去批驳它为了“获利而不择手段地创新”,又哪里有人愿意挤出时间去停留、去推敲、去挖掘它在文化底层上的进步性与高度的凝练性呢?网友对读书的反对,实际上也是对于现当代大多数将重心倚靠在“速”“利”上的作品的深恶与痛心,对传统名著被以翻新为名而沦为盈利工具的失望和无奈。

因此,反对声音的此起彼伏,理固宜然。“世界上真正的温煦的美,是熨帖着大地的。”《青春版红楼梦》的出现,非但不是文化脉络的传承与革新,恰恰相反,是迎合浮躁的尘世而诞生的对名著的亵渎。它所带来的快速、精简的阅读,是脱离了大地,更脱离了美的。《红楼梦》的美学价值与精神力量,只有在完全的投入与专注中才能体悟到,这一过程即是读者对书的筛选,也同样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对于读者的筛选。正如网友所言:“《红楼梦》本来就是一本不会流行的书,它的受众面不广阔,但足以让它绽放光华;《青春版红楼梦》能赢得追捧,也无法企盼在那些'速读主义者’之中得到生辉熠熠。”

如托尔斯泰所说,人是无法达到完善的;但人是可以越来越近地走向完善。书亦如是。《红楼梦》不完美,也无法完美,但相信在历代学者的解读与精进之下,在那些翻版书的盛起继而凋落之后,它本身也会愈为深刻、广泛地得到理解。而不是由我们去降低它的门槛,碾碎它的文学价值。我们应当尊重,并支持它这一漫长的演化,而非以另类的文字去让它在时代潮流中变质、衰颓。

培根在《谈人的天性》中说过,“人的天性中不是生香卉,就是长野草。所以要适时为前者浇水,为后者铲除。”我们所亟待的,便是在书的世界里,浇灌文明花木,辟除那名著沃土中的片叶只草。

(补记:王翌同学2018以高考711分的优异成绩被北大录取)

考场优秀例文2

《红楼梦》流行化之我见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  2018届高三(4)班 周梓洛

近日,某文化公司出版了《青春版红楼梦》,希望《红楼梦》能够变成现代城市里的流行品。此举招致网友反感。网友认为《红楼梦》作为经典,不应变得流行。

网友的心思其实很好理解。他们珍之重之的《红楼梦》一旦变得流行,就会被三教九流之人亵渎,神圣不再,实乃掉价!而从根源上来讲,网友的反对出于一些根深蒂固的心理:优秀的经典与流行品是相对立的,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应原封不动地传承,不应有所修改。

果应如此吗?我并不赞同。阳春白雪固好,下里巴人亦佳,曲高和寡、响遏行云是一种高境界。妇孺皆知、老妪能解亦是一种高境界。柳永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者,让宋词走出官府宫墙,走入市井街巷,以白描、铺叙之笔,以俚俗、平实之言,状尽世情百态,绘尽浮生悲欢。柳词是流行的,“凡有饮水处,即能歌柳词”;柳词也是经典的,那“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清,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馨香,穿越千年的历史烟云,直击人们的心底。同样的,谁也不会去否认莎士比亚作品的经典,然而他的戏剧亦在供广大市民观赏的剧场上流行了几个世纪。其实,经典与流行并非是对立的,高深莫测并非是经典唯一的标签,从古今中外的文学史来看,作品由高深变得流行是一种趋势。《红楼梦》作为白话小说,与千年前的《诗经》《楚辞》相比,已是一种流行。而时代在发展,出于文化传播的需要,让流行更加流行一点,亦未尝不可。

现今有一种误区,就是将经典神化,认为我们应把经典像宝物一样封存,像神一样崇拜,任何对经典的改动都是大不敬。其实不然。韩非子云:“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经典的传承,文化的传承不应是原封不动、故步自封的,而应在继承保留中加以发展、创新。昆曲作为我国戏曲活化石,其发展因长期“叫好不叫座”而步履维艰。白先勇先生大胆改编昆曲经典《牡丹亭》,让古老的经典焕发青春活力,让“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吟唱流行,这难道不是一种更好的文化继承吗?《红楼梦》亦是如此,若合理改编此书使其流行,让更多人解其中味。想来曹公九泉之下,也会欣慰吧。

当然,让经典变得流行并非胡乱修改。当今文化界刮起一股妖风,经典被肆意篡改亵渎,历史被轻易歪曲推翻。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从这个意义上讲,网友的担心和反对不无道理。

因此,将《红楼梦》流行化的改编应建立在合理适度的基础上,留其骨,存其气,又添入时代精神。真正“优质”的版本应该既要让古代经典保持其筋骨精髓,又能让今天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考场优秀例文3

莫让“阳春白雪”沦为“管弦呕哑”!

宁波市镇海中学2018届高三(6)班  吕安

近日,一文化公司意将《红楼梦》改编为流行小说,遭到网友批评。我也与众网友持相同观点:改编《红楼梦》这一行为,荒诞而又可笑。

网友对该举措的反感其实不难理解:《红楼梦》本是中国的传统文学经典,本应是文学中的“高山流水”;而该公司将其改为通俗小说,一方面“阉割”了文学作品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也严重低估了读者们的审美水平。改书这一举措,实是将“阳春白雪”之乐奏出了“管弦呕哑”之音!

这种事件的发生,一方面来自该公司对审美差异的存在视而不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人都因其生活背景、家庭教育乃至价值观念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有人喜好通俗易懂的流行小说,就势必有人青睐曲高和寡的经典文学。若是强行让经典沦为通俗,先不论对于文学作品本身是否是一种亵渎,对于社会整体的阅读审美的发展也会有极其负面的影响。试想,若将《神曲》改编成打油诗,将《安娜 ·卡列宁娜》改编为“都市言情小说”,又有谁能从其中体会到经典文学的厚重与饱满?

另一方面,高度商业化的书市“催化”了这种现象的产生。想必该文化公司只看见了流行文化大行其道,便幻想着凭借“经典文学流行化”的噱头从中捞一杯羹。所幸,我们的读者还能够保有坚定的文学价值取向,能对这种亵渎经典的行为说“不”。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可谓是大众在商业化进程中保持自我的一根“救命稻草”。若是连这根稻草都要一并薅去卖钱,那么人们还能拿什么来抵御金钱的诱惑,来给自己孤独而又不甘平凡的灵魂寻找一个归宿?

高尔斯华绥在其短篇小说《品质》中借哥斯拉之口控诉商业社会对工匠精神的侵蚀;而今天,我们更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审美意趣与文化取向,保护经典文学“阳春白雪”的高雅之音。如今,政府正呼吁我们进入“全民阅读”时代。读书想必是好的,但如何寻找好书、阅读好书应该是每个人阅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其中,阅读经典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事半功倍的选择。若是出版商都如同该文化公司一般,为了迎合低俗口味而将文学经典塑形为流行文化,那么文学就会失去其原有的普世价值,大众审美也终将沦为快餐化的廉价审美。

因此,还是让我们保持警醒,莫让“阳春白雪”沦为世人的“管弦呕哑”!

(补记:吕安同学现在香港中文大学就读。)

附:《北京日报》时评——《对不起,<红楼梦>不需要伪流行》

对不起,《红楼梦》不需要伪流行

路艳霞

这两天,刚刚面世的一套新书《青春版红楼梦》在读者中和业内引起质疑,在豆瓣网上,读者就像商量好了一样纷纷给出“一星”,而《红楼梦》权威出版社也认为该书号称“225年来最优质版本”,让人哑然失笑。

推出这套新书的新世相前一阵子在地铁里发起了丢书大战,这回又做了一桩吸引眼球的事情。其通过自家公众号率先发布新书出版消息,关于推出该书的初衷,有这样的字眼儿:“这么多年来繁复的学术研究、解读,让《红楼梦》越来越像一本'古籍’,凝重得让人看着就害怕,不敢轻易阅读。”文中还称,那么多人的青春都有《红楼梦》,《红楼梦》却不再陪伴人们的青春了,这太可惜。

《青春版红楼梦》由新世相和果麦文化联合推出。新世相方面称,果麦文化用3年时间采访专家,以著名的“脂砚斋”批注本为基础,吸纳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多个版本逐字对比,更正了许多讹误,包括7处“批注误入正文”这种持续了200多年的错误;保留了“回前诗”等经常被删除的元素。而如此这般的努力是希望“读《红楼梦》重新变成很多人在地铁、床头、浴缸里阅读的东西,变成现代城市里的流行品。”

出版消息一出,豆瓣网上群聚的网友气炸了。网友“诺华森”说:“对不起,《红楼梦》不需要伪流行,它是一本可以自己挑选读者的好书。”网友“宽宽宽叔”不客气地说:“你们成功地将传世经典改成了流行小说。我没有别的愿望,但求这本破玩意儿的作者不要署曹雪芹的名字。”另一位网友“北方知寒”甚至有点苦口婆心的味道:“《红楼梦》可以自己挑选读者,而不是被读者挑选,本就是一本不会流行的书,又何苦如此改变模样让它流行。”也有网友揶揄说,正在脑补地铁上男生捧着如此粉嫩的书阅读的场景。多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是读者公认的《红楼梦》权威出版社,策划部主任宋强回应说,《青春版红楼梦》号称是“225年来最优质版本”,让人哑然失笑,“另外据说请了专业团队整理、修订了很多错误,就请公布一下专家团队的名单,并公布修订的错误在哪里。”他言辞激烈地认为,如果不敢公布,说明只是欺骗读者的夸大和不实之语。

据宋强透露,人文社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尝试进行《红楼梦》的整理和加标点,后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冯其庸先生领衔整理、校订,启功、俞平伯等资深学者都曾参与过。由冯其庸担任主编的新校注本《红楼梦》于1982年出版,此后在不断重印过程中,人文社还不断进行修订,但即便如此,也从未敢宣称是“225年来最优质版本”,“我们对经典始终心存敬畏。”

温儒敏先生为什么要给“《乡土中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热”来降温?——兼谈如何破解“温儒敏悖论”!


亲近《林黛玉进贾府》, 敬重《红楼梦》一辈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