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绝:曹雪芹的文,王扶林的戏,易中天的嘴!——与《红楼梦》相遇的N种方法(第10辑)

 镇海中学魏建宽 2022-07-05 发布于浙江

三绝:曹雪芹的文,王扶林的戏,易中天的嘴!

     ——与《红楼梦》相遇的N种方法(第10辑)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  魏建宽

(易中天作品集《闲话中国人》,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 

《光明日报》有一子刊,是《中华读书报》。这张报纸,有时间我都会去翻阅,其中有一版,名为“家园”,大概是取读书人的“精神家园”之义。

《中华读书报》策划了一个“名家专访”栏目,话题是“我的枕边书”,采访人是《中华读书报》的编辑记者,受访人则是当代的作家、学者。

2021年3月31日,《中华读书报》刊发的是“枕边书”系列文章第52篇,采访的对象是当代学人易中天,易中天的文章为《我挑枕边书可是“以貌取人”的》。内有这样的文字——

易中天:读书,我可是个“以貌取人”的。

记者:以貌取人?

易中天:当然。枕边书就像枕边人,总得看着顺眼不是?

记者:对于读书,您有什么建议吗?

易中天: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所以我还是主张读经典,但是千万不要勉强。我是主张放开让孩子们读,想读什么读什么。当然有个底线,诲淫诲盗不能读。阅读随着成长会变的。小时候我喜欢《三国演义》,现在很憎恨;小时候对《红楼梦》不感兴趣,现在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好的

读易中天的文章,看上三言两语,你就会为之拍案叫绝。答记者问,他才是真正的主人,记者别想让他掉进预设的圈套中;他妙喻时出,还不乏幽默感;“枕边书就像枕边人,总得看着顺眼不是?”这样的句子,亏他想得出;他引经据典,“取法乎上,仅得乎中”这等句子张口就来;他快人快语,就差没像刘再复那样说《三国演义》是中国人的地狱之门,他也毫不掩饰自己对《红楼梦》的赞美之情,直言《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最好的小说。

易中天曾在另一个场合,称《红楼梦》是中国最好的也是最后的诗歌、中国的“挽歌”。

喜欢《红楼梦》的作家,我都喜欢,所以也就会生起好奇——易中天会如何讲《红楼梦》。

易中天是在央视百家讲坛讲《三国》出名的,他讲《红楼梦》会不会也同样吸引人,我很好奇。

真该感谢互联网,一点不费工夫,就找到了一段视频,是易中天讲《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的。

看完,忍不住让人叫绝!又不由得去找王扶林导演的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鸳鸯抗婚”的那一集观赏,接着再又翻开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第四十六回细细读完。

不由得感叹,真是“三绝”啊!——曹雪芹的文,王扶林的戏,易中天的嘴!

我等语文教师若能得易中天口才的十分之一二,学识的百分之二三,课堂也将生色不少啊!

    又及:易中天视频中讲的主题是“中国人的面子”,其详细的分析见其《闲话中国人》一书。刚好老魏的书架上有这一本,前几年读过的,现整理出来了供有兴趣的朋友欣赏。

尊者是不能当真贬损自己的。他的赔偿办法,只能是设法给对方一个更大的面子。比如《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写贾母因贾赦要强娶鸳鸯而“气得浑身打颤”,一肚子火发在正巧在旁的王夫人身上。王夫人与此事并无关联,贾母无端怪她,话说得又重,又是当着众人的面,她在众人之中又是地位最高的,自然很没有面子。及至探春提醒:“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贾母这才发现,错怪了王夫人。不但伤了王夫人的面子,对于“一贯英明”的自己而言,也是没有面子的。于是便先对薛姨妈(王夫人之妹)说,“可是我老糊涂了”,算是认错;又说,“你这个姐姐,他极孝顺”,实则进一步认错;又批评宝玉(王夫人之子)说,“我错怪了你娘,你怎么也不提(醒)我,看着你娘受委屈了”,这就已带赔礼性质;最后又要宝玉“快给你娘跪下,你说:太太别委屈了,老太太有年纪了,看着宝玉罢”,这就已是赔罪了。这一下,王夫人自然捞足了面子,忙笑着拉起宝玉来:“断乎使不得,难道替老太太给我赔不是不成?

显然,这里的症结是:贾母不能向王夫人赔不是(贾母既放不下这个身份,王夫人也消受不起),而王夫人丢失的面子又只能由贾母帮她找回来。于是才有这么多拐弯抹角。薛姨妈在血缘上是王夫人的妹妹,在身份上又是亲戚,所以先拿她做转弯的契机,面子就比较好看;宝玉是王夫人的儿子,贾母的孙子,辈份最低而血缘最亲,拿他做替罪羊,既不伤面子,又不伤感情,赔偿了王夫人,自己并不亏本。贾母的这个算盘,实在打得很精。但贾母却兴犹未尽,还要扳本,于是又批评凤姐(王夫人之侄女兼儿媳)说:“凤姐儿也不提醒我!”那凤姐也是面子专家,居然一口咬定:“自然是老太太的不是。”理由是:“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其实,贾母的“不是”,是错怪了人;凤姐的“不是”,则是没有提醒。但贾母的“不是”,是不能深究的;凤姐的“不是”,则又是冤枉的。以凤姐的身份地位,怎么能提醒?而贾母的错误,又怎么能揭发?凤姐既不能喊冤(会扫了贾母的面子),又不能认账(原本没有错误),只好胡搅蛮缠。然而效果却极好。不但贾母赚足了面子,连众人也都笑起来了。大家都有不是,大家又都有面子。倘若不是碰上这群面子精,哪有这样的好事?

当然,要玩这种“面子游戏”,也得大家都有眼色,懂得游戏规则才行。比如贾母要宝玉跪下替她赔罪时,王夫人就较不得真。一较真,就麻烦了:你犯的错误,凭什么要我儿子来认账?同样,当一个人对我们说对不起时,我们也不能当真去丈量一下,看看他的面子到底有多大,和我们的面子是“对得起”还是“对不起”。实际上,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对不起时,他并不认为自己的面子当真就比对方小。当真比对方小,说对不起就没意义了。所以,说对不起,并不吃亏,至少也能确证自己的面子其实并不太小。相反,如果说了对不起对方还不依不饶,则冲突就会升级。因为这意味着对方并不承认大家面子一样大。你不仁,那就休怪我不义。你既然不肯承认我说对不起是谦虚,是客气,是自贬,是给你面子,那就只好去证明你的面子原本就和我不一个量级,我对你的伤害原本就理所当然了。

(选自易中天作品集《闲话中国人》第108-109页,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 

马瑞芳说的是李希凡与周汝昌的恩怨,道的却是人物形象分析的原则!——与《红楼梦》相遇的N种方法(第9辑)


温儒敏先生为什么要给“《乡土中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热”来降温?——兼谈如何破解“温儒敏悖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