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远不要与不同层次的人争辩!!!

 一人一心一念 2022-07-05 发布于云南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遇到那种固持己见的人,就想着与其辩论一番,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正确”。

殊不知,多数时候,越争辩,越辩论不清,越辩越气愤,谁也说服不了谁,后来还演变成了对人不对事,乃至人身攻击,最终以不欢而散收场。

庄子曾说:“大辩不辩”,辩论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不辩。

人的生长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导致了世界观和价值观也不同,就像我说大海很美,你却说它淹死过很多人,所以你不喜欢看海,而我也忘了来看海的目的。

层次不同的人,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所以,永远不要与不同层次的人争辩

1

一个人认知的层次决定了他人生的层次

小时候,我跟着外婆在很穷的乡下生活。

每年过年之前,村子里都要干塘分鱼,把鱼归拢成一筐一筐,看似差不多,但好像又有点区别。为公平起见,全村人抓阄,抓到哪筐算哪筐。

有个村民抓到了9号,另一个村民,也抓到了9号……怎么会有两个9号呢?

其实这两个村民,一个是6号,另一个是9号。

问题是,9号那筐稍微仔细看就会发现要大于6号那筐,所以两个村民都说自己是9号那筐,丝毫不肯让步、妥协。在争执,吵闹中进而动手厮打,最后闹到了村支书那里。村支书过去看了看,发现6号那筐鱼是略少于9号那筐鱼,就从自家那筐鱼里,拿出一条放进6号筐,这才平息了纷争。

然后村支书摇了摇头冷笑道:这俩蠢货,也就是一条鱼这么点出息了。

后来,事实证明果真是这样。

若干年后,我重返外婆的小村庄,看那争执鱼多鱼少的两户人家,一户门楣破败,赤贫如洗;另一户家徒四壁,一无所有。

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一个人认知的层次决定了他人生的层次。

2

和不同层次的人争辩,就是浪费时间

“宁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经常和志同道合的争论彼此的见解,但不要和愚蠢的人论短长,否则得不偿失。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生活中,与他人打交道,在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上,千万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要因此而生气,生气不仅会伤了自己的身体,还会损耗自己的福气,如果因为生气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还会惹出大事,做出让自己后悔莫及的事情来。

情绪,生气、愤怒等,都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果你与之计较的人,各方面都不如你,甚至他连你说的话都听不懂,你还有必要去和他计较对与错,是与非?和这种人争辩,就是浪费时间。

不如转身而退,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对于那些容易引起矛盾的人和事把它们隔置一边,不去计较,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做人做事的态度,才对的起自己的层次。

3

不是什么人都配得上你的解释

曾在网上看到胡歌与卓伟有这么一件往事。

2015年,卓伟别有用心地做了一句诗“骨相清奇本绝配,歌影婆娑映浦江”,试图爆料胡歌与江疏影的恋情,还在微博上分别@了胡歌和江疏影。

一时间,舆论哗然,看热闹的吃瓜群众不嫌事大,纷纷端起小板凳,等着双方剑拔弩张的互骂。

没料到,胡歌只是不温不火的回了一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这句话出自冯延巳《谒金门》,南唐皇帝李璟曾拿这句话取笑冯延巳:“吹皱了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胡歌引用这句话,说的意思就是,我谈不谈恋爱,关你什么事?

不做任何解释,寥寥数字,看似风轻云淡,实则言义尽显。

最狠的报复就是若无其事。当有人对你报以恶意的诽谤时,你不如静下心来想想:这种不在一个层次的人值不值得我去争辩?与其和不同层次的人,做无休止的争辩,还不如省下时间和精力,虚心学习,努力提升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永远不要为不值得的人去浪费时间,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事,尽力去做最好的自己,当自身优秀了,你的脚下全是路,当自己变好了,你的圈子必纯净!

~~~~~~~~~~~~~~~~~~~~~~~~~~~~~~~~~~~~~~~~~~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有时遇到与自己意见不合、想法不同的人,总想与其辩论一番,以证自己的“正确”。

然而多数时候都是,越争意见越大,越辩真相越不明。

最终,谁都说服不了谁,只能不欢而散。

卡耐基曾说:

在争论中获胜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论。

人生长的环境不同,所见风景各异,三观亦会天差地别,更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

层次不同的人,很难站在同一阵线。

所以,永远不要与不同层次的人争辩。

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被认可,时常想说服所有人和自己保持一致。

直到日渐成熟,才恍然明白,有些人注定处在不同层次,根本不必多言。

美剧《老友记》中,有这样一个桥段:

在一次聚餐时,考古学家罗斯听到好友菲比说自己不相信进化论,很是诧异。

他问菲比为什么不相信,菲比说她觉得达尔文的研究结论很简单。

这让罗斯难以接受,他立即讲述了很多专业知识试图说服菲比,并说到:“进化论不是用来让你相信的,而是科学真相。”

菲比却丝毫不为所动,一句否决了。

罗斯不甘心,吃完饭他仍跟在菲比身旁,不停感慨:“你怎么能不相信为进化论呢?”

随后,罗斯又讲了一段长篇大论,以论证进化论的正确性。

菲比还是置之不理,反而极不耐烦地说:“为什么你要强迫让所有人都同意你?”

罗斯顿时哑口无言,见口头说服失败,他索性提着一整箱科研报告和一些2亿多年的化石来证实。

可菲比看也不看罗斯带来的各类证据,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

最终,罗斯只能无奈地离开。

罗斯以为用专业知识和科学依据能说服菲比,可他忘了,在科学领域他和菲比根本不在同一层次。

菲比只是一名按摩师,根本不懂科学问题,她只愿相信自己想相信的。

因此,罗斯纵使说再多,也都只是徒劳。

很认同一句话:

“人实际上是说服不了另一个人的,结果无非是更激烈地争吵。”

茫茫人海,每个人沉浸在自己固有的生活观里,很难被他人打破、扭转。

尤其是不在同一层次,思维认知不尽相同,又怎能聊出和谐的画面。

层次不同,不必互相说服,无言是最好的回答。

酒要和知心之人对饮,话要与懂得之人畅聊。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别人理解不了的远方,悄悄抵达就好。

与人争辩,从来不是明智之举,而是用自己去博弈他人的赌局。

有时会在不知不觉中,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看过一个新闻,24岁女孩小陈因工作和老板产生分歧,忍不住同老板争执起来。

争论完后,小陈仍感到愤愤不平,一度气到胸闷、心慌。

直到下班回到家,小陈还未缓和过来,竟开始恶心、呕吐,甚至浑身无力,难以行走。

家人见状,立即将小陈送到医院。

最后医生诊断为,小陈因情绪激动引发甲亢危象,需要马上住院。

争辩最易损耗身心,人看似是和别人争,实则气晕的是自己。

网上有人提问:“为什么爱争辩的人,往往都过得不好?”

高赞回答说:“因为争辩是一种对自己的消耗,辩得越多,失去越多。”

呈口舌之快,不仅难以赢得想要的尊重,反而会滋生茅盾,丢失气度。

有位网友讲述过表妹的一段经历,颇为现实。

表妹刚从美院毕业,在一所培训机构当美术老师,但刚工作不到三个月被辞退了。

起因是表妹教学时,主张让学生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自由发挥,她不会过多干涉学生创作。

而部分家长却认为,表妹对学生太放任,开始质疑她的专业能力。

表妹容不得自己的专业被怀疑,但凡有家长提出疑问,她都会从艺术的视角和家长争论一翻。

一来二去,家长虽表面不再说什么,内心却对她意见更深。

后来,几位家长索性联合投诉,要求换掉了表妹。

富兰克林说过:

如果你老是争辩、反驳,也许能偶尔获胜,但那是空洞的胜利,因为那样你永远也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争辩,从来不会真正赢得别人的认可,只会无限拉低自己的人品。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更难在同一维度看待问题。

要知道,不是所有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浅海的鱼不知深海黑,深海的鱼不懂浅海险。

非要和别人一争高下,是强行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别人,既为难别人,也消耗自己。

一个人最大的失败,就是赢了道理,输了心情和气度。

有一个测试,同时给两个学生播放威尼斯小艇的视频。

一个学生性格活泼,喜爱音乐和动画,但不喜欢文字。

另一个学生恰好相反,文静内敛,平日喜爱看书,阅读诗词。

视频中有不同大小的小艇,和彩色的文字介绍。

看完视频后,老师要求他们创作一个作品,方式不限。

结果,活泼的学生画了一幅以物体为主的画,文静的学生写了一篇以介绍为主的文章。

这个现象,就是心理学中的“选择性注意”

意思是在外界诸多刺激中,人们只会注意到某些刺激或刺激的某一方面,进而忽略了其他刺激。

同样的事物,在不同性格和喜好不一的人眼中,会呈现出别样的理解。

纵使是关系要好的朋友,同样很难始终保持观点一致。

白先勇和陈文茜都是台湾知名作家,同是多年的挚友。

当年,白先勇凭借青春版《牡丹亭》广受喜爱,很多人为其中的爱情故事所动容。

然而,好友陈文茜却不以为然。

白先勇也并未生气,而是了解得知,在陈文茜心中,爱情是不可靠的。

此后,白先勇就很少在陈文茜面前提及《牡丹亭》,更不会请她给予意见。

白先勇的理解,陈文茜心怀感激,她曾公开表示:

“对此,我非常感谢。他可以创新,我可以顽固,谁也不去说服谁。”

是啊,每个人有自己的棱角和瑕疵,谁也不会被谁说服。

唯有理解尊重,才能相处悦心。

康德有句经典名言:

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

万丈红尘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哈姆雷特。

志同道合,只是偶然,观点不一,才是常态。

真正成熟的人,不会急于争辩说服,而是懂得接受不同。

与人相处,最顶级的方式,是尊重别人的三观。

正如罗素所说:“只有玫瑰和茉莉一同开放,这个世界才会有参差多态的美。”

周国平说:

“一个人如何对待持有不同观点的人,比他自己持有何种观点,更能反映他的文明程度。”

充满智慧的人,心是坦然的,往往更无惧不同的声音。

把不对眼的当做东风过耳,若有能入心的则安静聆听,相倚为强。

面对不同,最高级的辩论,就是不辨。

人生,是一个不断醒悟的过程,在一次次碰壁后才会看透,缄口不言,已是回答。

以不辩应万辩,用沉默作答,时间自会给予公证。

世间万事,只要你不在乎,就没人能驳倒你。

往后余生,别让外界的声音干扰你的清梦,让争议来去匆匆,你只需 “我自安好”。


永远不要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那是一种无谓的消耗

《道德经》里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诸葛亮舌战群儒,一生经常与人辩论可谓雄辩之才,但是他却说:大辩不辩辩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辩!对待有些人,可能唯有沉默,才是最好的方法沉默是金!

庄子在《秋水》篇里讲过这样一句话:夏虫不可以语冰。就是说不要和夏天的虫子谈论冬天的冰,这纯属浪费时间。

因为它从来没有感受过寒冬,它从来没有体验过冰雪,在它的世界里只有春天的阳光和炎炎夏日,它永远都无法理解你所说的冰雪寒冬,这纯属浪费时间。

这就好像是给一个从未见过光明的盲人讲关于光的事情,你很清楚,你不可能说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光明,因为他从来没有体验过光明。

他可以了解光的理论,光是由什么组成,但那不是光的本身,他永远不会了解真正光是什么?光是不能被传达的,光是不可以言说的,它是一种经验。不可说,不可说啊。

李嘉诚先生曾说:“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事,就是给年轻人讲经验,你讲一万句不如他们自己摔一跤,眼泪会教你做人,后悔会帮你成长,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师,人生该走的弯路,其实一米都少不了。”

和不同层次的人沟通,是一种漫长的无奈;和不同层次的人争辩,更是一种无谓的消耗!

未曾经历,不成经验。他从未去过你到过的地方,从未经历过你受的痛苦和磨难,不知道你读过的书,不认识你遇见的人。

隔着太多太多的障碍,沟通就是一场漫长的无用功。有时候唯有沉默,一笑了之可能才是最明智的方法。

《道德经》里讲: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是说:天道是利益万物而不伤害,从来不和任何东西争。

人应该效仿法天道,天道不争,圣人不争,那么人们也应在竞争中学会“不争“的智慧。

真正厉害的人,没有工夫和你争来辩去,他们都在笃实地行动。与其和他辩论,不如脚踏实地的践行。况且,很多道理不是辩论就能辩清楚的。

赵括纸上谈兵,在沙盘上把众人说得哑口无言。皇上把兵权交给他,他转眼就把几十万大军带入火坑。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与其争论不休,不如踏实去做。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内心丰盈的人,从不活在别人眼里,从不活在别人嘴里。

《庄子》里有个叫士成绮的人,听到时人常常夸赞老子,于是跋山涉水,来拜访老子。看到老子外表平平其貌不扬,住的地方也极其普通。

便说:别人说你是圣人,我看是老鼠还差不多。老子看了他一眼,低头继续读自己的书,完全不理他。

第二天,士成绮觉得自己太过分了,来找老子道歉。谁知道老子对他说:“我如果有获得大道的实质,你骂我是猪、狗、老鼠又有什么关系,我还是我。”你说什么,是你认为的,它并不能影响我,也不能改变我。

喜欢和人争论,多半是内心还不够笃定。只要认定自己是对的,面对那些指责自己的人,淡然一笑不必太在意。

有时候不管你做什么,不管你多善良多优秀,总会有人指指点点冷眼相对。

越是不如你的人,越是羡慕,嫉妒,恨!给你各种诽谤;有些事看透没必要说透,有些人看穿没必要揭穿。

有些误会何必在意,有些谣言何必争论。不争辩不代表你心虚理亏,而是因为内心无愧,清者自清,身正品正,总有一天时间会验证。

有时候沉默是一种智慧,不争辩是一种修行。永远不要和不同层次的人争辩,你只管做好自己,本本分分,坦坦荡荡,时间会帮你澄清。

人这辈子,重要的不是和别人争辩,你不需要向别人证明,人品端正,无惧流言蜚语,清者自清,内心无愧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