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圳又有两新地标!新小梅沙“会客厅”封顶;坪山区坑梓科技文化中心预计2024年交付使用​

 生菜家的大白 2022-07-05 发布于广东

近日,深圳市属国企特发集团投资建设的,深圳首个旅游业态的城市更新项目-小梅沙片区整体改造项目再迎好消息,子项目梅沙客厅主体结构封顶,较原建设计划提前12天完成,这标志着小梅沙片区整体改造项目,又迎来了一个重要里程碑时刻,为完成2022年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梅沙客厅项目

梅沙客厅项目占地面积为975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7万平方米,由一栋15.9米高塔楼及室外配套组成。

项目建成后,将作为小梅沙片区城市更新单元的“会客厅”及供给整个小梅沙片区的“能源站”,集游客服务、文旅游乐体验、文旅融合展示空间、主题活动演绎和交流、信息管理等功能于一体是片区重要的游客集散、功能展示和信息咨询场所。

自梅沙客厅项目开工建设以来,特发集团旗下特发小梅沙投资和各参建单位,保安全、控品质、保进度,历时225天,克服疫情、场地狭小、拆撑工序复杂,钢混结构体量大、雨季连绵等,不利影响和困难,完成从一片泥,到顺利封顶,一纸蓝图到拔地而起的蜕变,项目主体通过深圳市优质结构工程初评。

目前,梅沙客厅项目建设,已转入多单位协同作战阶段,特发小梅沙投资将继续,坚持科学策划、周密部署,做好统筹协调与服务,秉持工匠精神,严守安全底线,力保年底竣工验收,早日向市民呈现,“国际都市亲海度假区”的亮丽身姿。

打造深圳东部科技文化“标杆”,

坪山区坑梓科技文化中心预计2024年交付使用

近日,据坪山区建筑工务署消息,坑梓科技文化中心建设正在热火朝天推进中,项目用地面积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预计2024年建成交付使用。

▲坑梓科技文化中心设计效果图

坑梓科技文化中心是坪山区重要的文化设施和公共建筑,树立了一个现代特色与传统文脉相结合、辐射粤东地区的深圳东部科技文化标杆,是高标准推进坪山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东部文化高地的需要。建成后可更好满足辖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坑梓科技文化中心分区设计效果图

项目建筑风格现代前卫,新颖时尚,既有“科幻盒子”般科技馆、客家围屋式文化馆,也有原木拱廊下的图书馆、罗马广场样的文化剧场以及广东地区最传统的室外公共活动区域——“花街”。

当前,项目“加载进度”如何?又有哪些工艺及管控措施亮点?一起先睹为快!建立数字化平台,助力项目智慧建造,项目建设以BIM为载体,结合数字设计、数字生产、数字化平台,从深化设计、构件生产、施工管理等方面。

全面推动项目数字化落地,BIM+倾斜摄影

基于中建科技智能建造平台,项目每天使用无人机对现场进行航拍;采用倾斜摄影技术,生成项目实景模型。将复杂的施工现场和BIM模型比对,进行施工场地布置和优化;辅助技术部门确定基坑支护方案和土方分段开挖顺序;分析材料堆场和施工道路布置,确定材料运输路线,进行线路优化。

▲BIM场地布置及进度模拟

BIM+虚拟样板

引入虚拟样板先行制度,在施工准备阶段对项目重难点部位进行BIM深化设计,包括预制构件深化、钢结构及木结构构件节点深化、管线预留预埋及机房高支模深化等。之后将深化模型上传至轻量化平台,施工前进行三级可视化交底,施工过程中生成BIM模型二维码,在对应部位张贴,施工现场劳务人员通过扫码了解安装做法和施工工艺,实现项目质量的全过程有效控制。

▲BIM节点深化

BIM+物联网

预制构件模型轻量化完成后,基于智慧建造平台的生产数据管理及构件生产管理,使用BIM模型导出BOM数据,指导工厂制定要货计划、物流追踪、构件排产等管理工作。BIM构件模型在平台中通过二维码与实际构件逐一关联,实现生产、运输、进场、安装、维护全生命周期信息追溯。

▲构件追溯

BIM+数字管理

项目应用了全方位视频监控,实名制+分账制系统,质量安全APP,基坑监测、大型设备监控、建筑垃圾、噪声、水污染、扬尘、光污染等先进信息化系统。以数字平台为数据传输中心,实现对项目的全方位信息化管控。

▲BIM平台管理

引进新型工艺,协助现场技术难题破解,环梁节点处理

采用环梁作为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连接节点,有效传递框架梁端的剪力和弯矩,具有优良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可实现“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概念设计。

施工过程中采用“环梁钢筋预绑扎,整体吊装”的形式,使节点施工简便、质量易保证。

▲环梁大样图

设计优化:对大直径钢筋环梁规格进行优化并选择最优施工方案。

智能机器人应用:利用大型数控弯曲机、智能建造机器人进行环梁钢筋弯曲、焊接,实现工业化生产,保障钢筋加工、焊接质量。

装配式胎架应用:本技术利用槽钢可组装胎架实现环梁在地面的预拼装,有效降低了高低跨临边及高空作业风险。

环梁装配式吊装:本技术通过环梁预拼装,利用主筋吊点,实现了环梁的装配式吊装,施工方便快捷。

▲环梁施工效果图

基坑自动化监测

项目基坑工程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基坑安全状态。综合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云计算等技术,确保工作过程更加规范便捷,结果更准确及时。

▲基坑自动化监测数据成果

项目基坑桩顶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立柱沉降、周边建筑物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周边地表沉降和周边管线沉降等人工监测,在采集完成后使用app连接仪器即可上传至监测平台;而桩身应力、锚索内力、支撑轴力及地下水位等自动化监测,通过系统平台设置自动化采集模块有关参数即可完成实时自动化采集上传至监测平台。对所有监测数据实行“不落地”上传,统一计算模式,及时自动解算分析数据,实现分级自动报警,分级外理的工程安全管理。

制定标准化管理方案,严格落实管理措施,文明施工管理

项目根据防尘、城市品质提升、文明施工形象相关规定,建立责任分工制度,每日开展巡查,确保文明施工形象良好。

扬尘防治管理中,项目在角撑、对撑部位拉设水平防尘网,并在项目基坑顶防护栏处装设第二道喷雾设备降尘,有效抑制现场扬尘,防尘控制措施和效果获多方好评,并荣获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坪山管理局“工地扬尘治理示范工程”称号。

▲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

无酒精化管理

为加强项目安全生产管理,项目建立健全无酒精化上岗管理制度,明令禁止任何人员酒后进入施工现场,在现场各门岗均配置酒精测试仪,对每名进场人员进行酒精测试,对酒精测试值超过10mg/100ml的人员禁止其进场,坚决杜绝员工酒后上岗安全风险。

▲无酒精化管理

防疫网格化管理

项目严格把控进场人员防疫关,严格落实深圳市建筑工地新进场“14+3+4”防疫政策,新进场人员首先查验14天行程和连续3日深圳市内核酸记录,无误后填报纸质排查记录并报送至区建筑工务署申请进入白名单,录入白名单后到场单独居住4日并完成2天2检核酸。

▲三级防疫管理

构建“总包—劳务分包—班组”和“施工现场—生活区—办公区”的“二线三级”白名单网格化管理体系,按照“界线清晰、任务适当、责任明确、便于考核”的原则,将项目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格,建立网格化管理团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