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摩托车领域的昔日霸主-聊聊嘉陵(1/2)

 探觅汽摩 2022-07-05 发布于四川

浑浑噩噩的2020年过去一半了。新冠疫情过后,虽然我国多数大城市某些政府部门仍然死板的固守着那腐朽不堪的“禁摩令”,但我们国产摩托车的新车好车却一台接着一台的出。凯越500F、春风CJ1250-J、钱江追600…

前不久,一款与众不同的国产摩托车宣布即将上市,那就是高金GK500。这一下就引起我的注意,急忙翻看发动机参数,以为又是那台说起都无聊的KE500,结果发动机排量赫然写着“486cc”。

果然与众不同,高金就是高金(高金的故事我择日再聊)。同时也可以说,嘉陵就是嘉陵。

各位是不是觉得奇怪?为什么你话锋一转突然说到嘉陵了?

因为虽然这台高金GK500的外观是由奥地利公司设计的,但开发核心技术团队是从老嘉陵出来的,嘉陵作为曾经中国摩托车品牌的霸主和黄埔军校,它的学生像种子一样散布四方,其中有些人是不服气的,是不甘心的。他们加入了高金完成了这部作品。

各位是不是觉得,作为曾经中国摩托车界的老大,甚至很多地方管摩托车就叫“嘉陵”,似乎很久都没有听到过它的消息了?

2019年7月9日,*ST嘉陵发布公告称,拟变更公司名称,变更后的公司名称为“中电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更名之后,其业务范围变更为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包括基础电池机理的研究,电池制备新工艺的开发及应用,卫星和装备用电源产品的应用研究;电池材料,化学电源,物理电源,电源系统等。

随着城市禁限摩的逐步扩大,城市里大多数的人对摩托车越来越陌生,人们似乎都淡忘了嘉这个摩托车品牌了英雄迟暮,惋惜之情真是难以言喻。今天就来说说嘉陵这个品牌的故事。

嘉陵前身为清政府曾国藩、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于1875年在上海龙华镇创办龙华制造分局,至今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

1932年日本侵略中国、进犯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此后数年,工厂辗转搬迁河南巩县、湖南株洲。1938年,工厂从湖南株洲内迁重庆,定址重庆市西北郊双碑嘉陵江畔。1949年重庆解放,12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工厂。1953年4月1日,工厂定名为国营第451厂(也叫“国营嘉陵机器厂”)。

略去那段不光彩的浩劫之后,嘉陵迎来的生机。

1978年,改革开放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嘉陵开始探索民品生产的路子。经过反复调查,8月,嘉陵做出了开发及制造民用摩托车的重大决策。

当时,开发摩托车的捷径就是引进国外技术。但在谈判中,国外提出的合作条件一个比一个苛刻。为了给国人争口气,嘉陵做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造出'争气车’”的决定。

1979年2月,党委书记孙寿彭率团考察日本摩托车生产技术。

1979年4月20日,嘉陵开始组建摩托车研究所,6月底完成对购买的本田样机解体测绘工作,到9月2日解决试制样机所需金属材料,在一无技术资料图纸,二无专用设备,三无原材料的情况下,仅用了四个半月的时间,1979年9月15日,嘉陵第一辆摩托车,二冲程轻便摩托CJ50组装成功,首辆中国民用摩托就此诞生了!

当年10月1日,嘉陵共试制出样车5辆,实现了“向国庆30周年献礼”的目标。在国庆期间,这5辆嘉陵CJ50型摩托车在天安门绕场骑行引发了全国轰动,到年底前试生产的55辆更被北京市民一抢而空。

1980年嘉陵生产CJ50型摩托车2500辆,陆续投放北京、成都、上海、重庆等市场,引起了强烈反响,当年重庆当地人亲切地称呼这台车叫“老白干”。

1980年9月26日,组建“嘉陵摩托车经济联合体”,走上了大批量、专业化、社会化协作生产摩托车的模式。为了打开销量,嘉陵不得不把成本3000多元一辆的摩托车定价为600元,所以在最初几年,摩托车销售一直是军品补贴。拿CJ50为例,全车有1560个零件,仅仅加工一个弹簧,成本要10多元,全车19个弹簧成本就要100多元,如果把全车弹簧交给专业厂生产,价格会控制在40元以下。于是,嘉陵展开了跨系统、跨行业的零部件配套工作。

从最初5家发展到后来的100多家,在嘉陵的带动下,众多摩托车企业在重庆诞生,成就了重庆“摩帮”的美誉。大家都围绕着“嘉陵”这个香馍馍赚钱,形成“经济联合体”,一些嘉陵的配套企业,资金雄厚起来后开始向整车发展,最典型的就是宗申和隆鑫。嘉陵也迅速扭亏为盈。

本田当然不会错失这一良机,经过多次波折,1981年12月10日,嘉陵与日本本田公司签订《JH8101技术合作合同》。

这一年,嘉陵摩托车产销量突破5万辆,成为中国摩托车行业产销量最大的企业,此后直到1995年,嘉陵产销量一直位居行业第一。那时的嘉陵,创造过多个中国第一,备受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在研发和创新上也走在行业的前列,广泛参与研发技改,合资项目。

1983年4月,嘉陵引进日本本田公司专用设备建成摩托车检测站;并成为重庆市和四川省摩托车及小型内燃机质量监督检验站。10月29日,嘉陵与日本本田公司签订《JH8302技术合作合同》,引进日本本田公司70型四冲程摩托车技术。

1983年,嘉陵摩托车产销量突破10万辆。1987年2月21日,嘉陵引进日本本田公司关键技术设备、年产60万台(套)70—125CC发动机生产线建成投产。11月,经国家计委、经委、体改委批准,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正式成立,并实行企业集团试点和股份制试点。

 (未完待续)






全世界只有不到1%的人关注,你还真是百里挑一的人
长按,即关注



 
聊聊台湾机车双雄之一-三阳的点点滴滴(2/2)
 
聊聊中国制造的摩托车
 
聊聊台湾光阳的一路走来(2/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