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献给倪匡的诗】少年击剑更吹箫

 人和月 2022-07-05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
清·龚自珍

少年击剑更吹箫,
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
万千哀乐聚今朝。

文∣ 萧十一
倪匡先生去世,读一首龚自珍的诗。

过去真是一个“少年击剑更吹箫”一样热闹又英气的武侠时代。金庸、古龙就不说了,倪匡先生也有《六指琴魔》这样的知名作品。当然,他个人更火的,还是属于科幻的《卫斯理系列》。

但他写武侠确实也不错,甚至能够为金庸、古龙二人代笔,而且连载之际几乎没人能看出破绽。你说可怕不可怕。

而今则是进入“剑气箫心一例消”的状态,既是个体的,又是时代的。过去一度潇洒浪漫的击剑吹箫,终归被慢慢消解,迎来苍凉归棹,哀乐今朝。

在《世说新语》里,谢安就对王羲之说:“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馒头大师也说:“你熟悉的时代过去,绝非一夜间,而是抽丝剥茧的。其中一个征兆,就是你熟悉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的去世了。”

可见这样的情感,古今都一样。

当初2018年10月,金庸去世。《收获》杂志找到倪匡先生想要约稿,倪匡答:这些年身体不太好,已经不怎么提笔为文。”

于是转而变成电话访谈。

特约记者问:您曾经在《武侠小说大宗师》里写,您有三个大头的朋友,金庸、张彻、古龙。您写道——“这三个大头朋友,头都大得异乎常人,事业上也各有成就,和这三个大头朋友在一起,常有一种极度安全感!就算天塌下来,也有他们顶着!”现在这三位朋友尽已去世了。

倪匡答:今天还在网络上看到一张照片,金庸、黄霑、张彻、林燕妮、我。五个人,四个人去世了。只剩我一个了。很寂寞的,真的。我身体差到极点,百病丛生,举步维艰。但身体不好我也乐天。

图片

这段对话在当时大概无人在意,而今被细细扒出来,更是令人为之一恸。

另外,再回答一个小问题。

也算是替倪匡先生澄清一下:关于上面我们提到的,倪匡代金庸写小说的问题。

江湖一直有个传言:金庸小说,有不少都是倪匡代写的。

不少是多少?传言没说清楚,回答下,倪匡的确是代金庸写过武侠小说,但并没有很多,仅写过一部分《天龙八部》。

流传最广的说法是:阿朱就是被倪匡写死的,许多阿朱粉对此还挺耿耿于怀。

这事源自1965年,金庸要去欧洲数月,当时《天龙八部》正在明报连载,而且剧情已经到了高潮之处。

快到少林寺大战了你想想。

为了不断更,金庸便找到倪匡,原话是:“倪匡,请你代写三四十天,不必照原来的情节,你可去自由发展。”

当时著名作家董千里先生也在场,金庸还说:“.....你稿子写好之后,我想请老董看一遍,改过之后再见报。”

等于金庸找了个代稿的,又找了个审稿的。

那么倪匡代写了多少呢?约4万多字左右。

这4万多字都什么内容呢?真的写死了阿朱吗?

并不是,这4万字主要写的是阿紫和游坦之的感情线,其中的主要情节有:

丁春秋弄瞎阿紫、游坦之和丁春秋恶战等。

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此时阿朱早已去世很多章了,所以,阿朱并不是倪匡写死的。

但后来金庸修订版本时把代写部分删掉许多,只保留了写瞎阿紫的情节。

有个趣事是,倪匡说待金庸回港,见面后他的第一句话是:对不起,我把阿紫的眼睛弄瞎了。”

理由是倪匡讨厌阿紫这个角色,奈何生米已成熟饭,倪匡调侃:金庸唯有认命了。

后来金庸修改作品要删掉代写的几万字时专门征求倪匡:“想将代写段落删去,不知是否会见怪?”

倪匡回答:“见怪,大大的见怪,见怪的是你明知道我不见怪,还衷心赞成,却要来问我。”

金庸道:“礼貌上总要问一句。”

倪匡说:“去他妈的礼貌,我只是担心,我把阿紫弄瞎了,你怎么找补?”

金庸说:“山人自有妙计。”

后来阿紫在雁门关纵身一跃前,生生抠出眼珠还给游坦之,何等的执念,勇决,激烈,凄楚,倪匡说:折服。

所以划下重点,阿朱不是倪匡写死的,更没有写死乔峰,真相就是倪匡写瞎了阿紫,仅此而已。

事实上,金庸曾想过找倪匡代写《倚天屠龙记》的续集。

可倪匡说:“真开心,因为金庸居然找他代写小说,但我自知,世上没有谁可以续写金庸的小说,如果有,那一定是他睡觉太多,将头睡扁了。”

真是有趣的先生。

后来倪匡撰了条对联:屡替张彻编剧本,曾代金庸写小说。

这大概才有了坊间流言。

如今斯人远去,先生走好。

-完-

参考:倪匡《我看金庸小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