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若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dawn的图书馆 2022-07-05 发布于贵州

7月3日下午,香港媒体报道,“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科幻小说作家倪匡去世,终年87岁。

在生前的一段采访中,倪匡说:“我最反感的就是有人要我走路一小时、要做运动、要忌口,我问目的是什么?人家说是为了长寿。

但我的目的跟你不同,我最好现在就死掉。

生活中,他是个放荡不羁的风流浪子,年逾古稀也是如此,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但在工作里,他却极度自律,他曾经同时为12家报纸写连载,写作二十年从来没有断过稿,被称为“香港甚至全中国写作最快的作家”。

人为什么而自律?怎样才能自律?

倪匡对生活和工作不同的态度,或许能让我们找到其中的关键,他曾说:

“我写作的动机,一是谋生,二是兴趣,三是因为我没别的本事,写作是我唯一的谋生技能。”

文章图片1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一切起源于内心,内心的动机,决定了人们的注意力,影响人们的想法、情绪和行为。

文章图片2

你有没有发现,你三番两次下定决心要做一件事,比如存钱、减肥、运动,最终都坚持不了几天,有时候受到一件意外事件的刺激,比如家里人生病了、或是自己体检指标高位预警,你就忽然能有计划地存钱或是控制饮食了。

这个意外事件激发出来的,就是你改变的动机。

TED演讲讲过一个故事。

卢卡斯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生活困苦,家中有妈妈和妹妹,然而他无法面对生活压力,夜夜笙歌,无法自拔。

在他即将成为大一新生的暑假,他的母亲病重送急诊。

曾经一起度过各种难关,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在死亡边缘挣扎着,尽管母亲勇于对抗病魔,最后还是离开了人世。

就这样,卢卡斯成为了一家之主,他必须养活自己、照顾妹妹。

正值暑假,卢卡斯找了一份全职的工作,他唯一的目标就是每天都去工作,日复一日。他也不放弃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养家的意志不曾动摇。

文章图片3

他不想让朋友知道自己在打工,每次朋友晚上约他去狂欢,他都以教妹妹的功课为由拒绝。

他习惯了每天工作的节奏,也不再买垃圾食品,而是在每天工作结束后,准备健康的晚餐和隔天的早餐。每天除了工作,就是下厨,直到开学。

开学后,卢卡斯必须同时应付很多事,他改做兼职的工作,确保自己每堂课都出席,免得落后于其他同学……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整个大学时期,他没有中途休学,还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毕业后,他得到了高薪的工作,并维持着过去的生活作息。

最后,妹妹也进了大学,他与妹妹各自成家,一直维持着良好的关系。

想象着过世的母亲会为卢卡斯感到开心,卢卡斯扭转了生活态度,从原本的放荡不羁,变成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动机”。

强烈的动机可以激发人的潜力,母亲过世后,一家之主和照顾妹妹的责任引领着他,他别无选择。

我们也常常在电影里看到,拳击手打到最后一个回合,就要失败的时候会想起自己为什么要打拳,顿时就有了爆发力。

《心理动机》中提到,人类的活动有三大基本动机:对稳定关系的追求、对地位的渴望和对新知识的探索。

文章图片4

安吉拉·阿霍拉|浙江人民出版社

人是社会动物,对互动和社交关系有天然的需求,因此,我们对别人的行为、情绪和面部表情异常感兴趣。

我们好奇谁和谁做了什么,需要知道自己能信任谁?谁在装腔作势?谁又认识谁?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为自己搭建稳定可靠的关系。

卢卡斯在母亲去世后能够改变生活方式,深层的动机是他希望能维护和妹妹之间稳定的家庭关系,有了这层关系的保护,其他的社会关系才有意义。

同时,人们的工作节奏和工作表现也会受到他人的影响。有别人在身边时,人们会更快喝完杯中的饮品。

人们听什么音乐、喜欢什么歌曲、买什么衣服,工作有多努力、为孩子起什么名字,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他人的影响。

在社会关系中,人们往往热衷于了解有权有势的成功人士,比如,世界最富有的家族如何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

人们不会说出“我想要拥有更高地位”的话,但这的确是人们的基本动机之一。

试想,如果我们没有任何影响力,那么我们的话就会被当作耳旁风。我们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在职场上、朋友之间、家里的餐桌上,可能得不到关注。

于是,人们努力提升地位,并收集能显示自身地位、表明自身成功的标志。

阶层意味着秩序和稳定,也能促进合作,善于与他人做比较的人能生存下来,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能轮到自己,什么时候能插队。

最后是对知识的探索。

人类乐于寻求信息,有了解“为什么”的需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控制火,了解了天气的瞬息变化如何影响不同的物种。

我们对世界了解得越多,越能更好地生存,人们积累知识,就像其他哺乳动物储存食物和水一样。

生存并不容易,好奇心帮助我们探索身处的世界,进而适应环境、管理环境。

“感动中国”曾授予一位平凡的母亲——陈玉蓉。

她的儿子患有一种先天性疾病——肝豆状核病变,二十几岁时,病情恶化到随时可能威胁生命的程度。

儿子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陈玉蓉决定把自己的肝捐出一部分换给孩子。

不幸的是,陈玉蓉自己患有重度的脂肪肝,要想给儿子捐肝,她必须立刻减肥,同时不能有太剧烈的运动。

带着这个使命,陈玉蓉开始每天沿着河坝走路,5点起床,沿着堤坝走一个来回,早晚各走一次,每天10公里。

饮食上,她每天只吃半个拳头大小的米饭,只吃清水煮的青菜,“吃两块饼干都觉得对不起儿子”。

文章图片5

就这样,陈玉蓉用了半年的时间,减掉了16斤,减下脂肪肝,成功为儿子捐出了一半的肝脏。

我们常说,减肥只要“迈开腿、管住嘴”就可以了,但是在美食面前,这两件事又变得格外艰难。

而对于陈玉蓉来说,让她做到严格自律的,是“救孩子一条命”的责任和使命感。

作家斯蒂芬·茨维格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此生的使命。”

有了使命,你就有了做一件事、坚持一种生活方式的最强动机。

当你为自己设立目标的时候,不妨多问自己两句:这个目标背后,你真正的动机是什么?你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

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有了这股动机,你就会有坚持的勇气和意志。

作者 | 甘蓝蓝,写好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日子。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