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画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阶段?

 元康百草园 2022-07-05 发布于浙江
作者:周忠树
85美术新潮的时候,李小山先生写了一篇《当代中国画之我见》的文章,文中的观点是中国画穷途末路论,在中国画坛上引起很大的震动,很多老画家对此也发表了很多不同的意见。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因为那篇文章所引起的大讨论,无形中也推动了中国画的创作发展与繁荣。
关于中国画如何创新,如何发展,已经有很多著名画家、评论家频频开座谈会讨论,并把理论研讨会的发言稿整理结集出版。他们各自对中国画如何发展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后来吴冠中先生又提出笔墨等于零,又引起画坛一阵讨论。
就当代中国画的现象,发表一下我个人的一点看法。首先是中国画必须要姓中,中国画的创新不能胡来,不能把胡来作为创新的借口,不能把中国画画得不伦不类。要画出血统纯正的中国画作品,必须要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去挖掘。

李苦禅先生曾经说过,西方国家在若干年之后,他们还要反过来学习我们两千多年前先贤圣人的哲学思想。我们现在却丢掉了优秀的文化传统,丢掉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而去学习西方的写实主义绘画。
当代中国画的审美严重西画倾向,违背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国家级中国画的画展上工笔写实绘画占到90%,画面都是制作出来的,有的一幅画画了半年才完成,还有的画居然是按照照片原样照抄。这样发展下去,不利于中国画的全面发展。
中国画的创作可以分两条线同时发展,首先是写意画,要挖掘传统优秀艺术精品,向元、明、清写意画大家学习;其次是向宋代著名画家学习工笔画的创作,宋代的绘画艺术已经达到很高的高峰。两条线相辅相成,互补长短优势。在意境和学养方面,要向古人学习诗词,向先贤们学习他们的哲学思想,把中国文化的写意精神充分表达出来。

自从中国画教学把素描作为中国画的基本功开始,已经把中国画的路线引导错了,中国画的传统基本功应该是书法、线描、笔墨
我们回头来看,历史上优秀的中国画作品里所体现的是意境深邃,诗情画意,笔墨或潇洒淋漓,或规整严谨,无不显示出传统美学的艺术思想。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画的发展方向应该有主流,中国画的主流就是要有中国风格、中国元素、中国精神。
中国画的出路在哪里?中国画的出路在于笔墨创新,要在传统基础上,把最经典的笔墨艺术语言发挥到极致,把东方美学文化艺术精神发扬光大。
艺术贵在百家争鸣,以上所谈只是一家之言,不妥之处恭请各位方家斧正。


小编:以上文章中,关于中国画的未来应如何发展,作者周忠树先生提出了自己看法。必然有人赞同,肯定也有不同的意见。当下这个时代,经济基础的牢固,给艺术发展提供了土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混乱。中国画应该如何发展,如今的艺术界也是众说纷纭,谁都说服不了谁,难有一个统一的观点。
小编有个粗浅的看法,当今中国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圈内“人士的鱼龙混杂。有人真心热衷于国画艺术,想用实践摸索出一个可行的发展方向。可是有人打着创新的幌子,把传统的东西都丢弃了,无笔也无墨,还美名其曰是与时俱进。可能是弄出了新的艺术形式,但更可能只是为了炒作罢了。还有人或许继承了一些传统的笔墨功夫,但是不钻研、不读书,整天只想着攀关系、混圈子、炒名声,只想让自己的画在外行眼里显得值钱,然后方便自己低价结缘。在这类人眼里,国画怎么发展,有没有创新,或者创新得是好是坏,根本不重要,他们只在乎自己的画能卖多少钱。
但是进了国画圈子的人,不管是什么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人认为笔墨等于零,还有人坚持没有笔墨等于零。圈内如此混乱,圈外人就更看不懂了。时间久了,便分不清谁好谁坏。让传统绘画的普及更难,也让初学国画人摸不清方向。这样的环境下,国画如何能够发展?
以下分享一些优秀的传统国画,算是为国画艺术的普及略尽绵薄之力。
齐白石·可惜无声 花鸟工虫册页













沈周·卧游图册






任伯年·花卉图册十二开












石涛·陶渊明诗意图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