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德女作家笔下的“母亲” | 斯文蕾娜·库奇克对话朱婧

 无明7782 2022-07-05 发布于德国
Image

《蓟马》

斯文蕾娜·库奇克 著

克拉森出版社

2021年

Image

《那般良夜》
朱婧 等著
南京出版社
2021年
作为“文化接触——作家驻留”项目的一部分,歌德学院中国携手哥廷根大学德中跨文化日耳曼学和文化比较研究所和南京大学德语系于2022年7月10日举行工作坊对谈活动,斯文蕾娜·库奇克将围绕家庭关系以及许多其他话题,与朱婧展开对话。本次对谈通过Zoom平台线上举行。

两位作家将围绕各自的文本展开对谈。来自南京大学和哥廷根大学的中德两国跨文化日耳曼学专业的研究生分别将两者的小说选段翻译成了德语和中文。

“书中有许多照料他人的场景。”读到朱婧的小说《那般良夜》,斯文蕾娜·库奇克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小说讲述了一个三口之家的平凡故事,其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中国母亲。斯文蕾娜·库奇克2021年发表的《蓟马》也是一部关于复杂家庭关系的长篇小说。故事的地点位于北德的联排住宅区,时间被设定在刚刚实现统一的德国。人们很容易就会把这部小说中的母亲——她名叫诺拉·贝克——拿来与那位“中国母亲”进行比较。朱婧笔下的母亲几乎毫无保留地照料他人,而诺拉·贝克则试图以不同的方式解决其他事情。

2022年7月11日19时,斯文蕾娜·库奇克还将做客哥廷根文学之家(地址:Nikolaistraße 22)的跨文化读者见面会活动,从更多角度深入探讨家庭、社会、成年等《蓟马》所涉及的主题。点击“阅读原文”,可浏览两本讨论书目的试读章节。

“文化接触——作家驻留”项目由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与哥廷根大学德中跨文化日耳曼学和文化比较研究所合作举办。自2008年起,该项目一直为来自德国和中国的艺术家提供了到访对方国度和促进两国艺术对话的机会。

《蓟马》与《那般良夜》——

文化比较中的家庭话题

斯文蕾娜·库奇克对话朱婧

时间:2022年7月10日,16:00 - 17:30 

主办: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哥廷根大学德中跨文化日耳曼学和文化比较研究所,南京大学德语系

嘉宾:斯文蕾娜·库奇克、朱婧

主持:芭芭拉·邓格尔,陈民

语言:中德双语

形式:线上(Zoom)

https://uni-goettingen./j/61145833339

Meeting-ID: 611 4583 3339

— 嘉宾 —

Image

© Dorothea Tuch

斯文蕾娜·库奇克1977年生于吕贝克,学习文化学专业,现在柏林生活。她已出版四部长篇小说,其新作《蓟马》2021年由克拉森出版社出版。她的作品曾荣获多个奖项和资助,其中包括柏林文学工作坊“Open Mike”奖、柏林参议院奖学金及中国、波兰、克罗地亚等地驻留奖学金。她的戏剧作品《金子在我们脚下的地里消失》受邀参加2019年剧作家戏剧节并在柏林德意志剧院首演。此外,斯文蕾娜·库奇克还曾荣获2019年席勒纪念奖青年促进奖和2022年黑贝尔奖。

Image
© 私人
朱婧,生于1982年,江苏扬州人,文学博士,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市第二期青春文学人才计划签约作家,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签约作家,江苏省紫金文化艺术优青。2003年起开始文学创作,在《花城》《钟山》《作家》《萌芽》《青年文学》《雨花》《青春》等文学刊物发表小说数十篇,其中部分被《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长江文艺·好小说》等转载,或收入多种年选和选本。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写作教学,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小说评论》《扬子江评论》《当代文坛》等刊物发表文学批评。出版短篇小说集《关于爱,关于药》《惘然记》《美术馆旁边的动物园》,长篇小说《幸福迷藏》。2019年出版小说集《譬若檐滴》。获江苏省第七届紫金山文学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