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康家都下村吉安市乡村振兴见闻 文|01一线 2022年7月3日,星期日,天气转阴。笔者早晨7:35来到康家村采风。停车都下村。环顾四周,这里满目青翠,村祠门前古樟繁荫。2014年间建造的“大司马第”祠堂格外引人注目。几位70、80多岁的老人正在户外活动。当我进村走在池塘边正在修路的施工现场,一位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听说我的来意,老远便同我打招呼。我便迎合了过去。 他叫肖仁祉,1948年4月初五出生,1米5左右的个子,看起来人很精明,是本村事务管理委员会理事之一,人们都习惯叫他“野崽”。闲聊中,他说,他认识我父亲。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在乡办企业石灰窑同我父亲共过几年事。我于是随他陷入了这段往事。他特别动情地对我说:“记得你父亲是解放初期的党员,办事干练很有头脑,任过几个村的支书。后来,调白沙乡政府工作时,委派到乡办企业石灰窑当会计,那时,特别关照过我。可惜,石灰窑经营了几年后就停烧了”。 我问他拐脚是怎么回事,他说:“小时候得麻痹症留下的后患”。“小时候可怜,一生坎坷。自己一岁多就死了父亲,后来随娘嫁往本村委石井村。1974年才允许回村结婚。1994年老婆又不幸得白血病过世,留下两个儿子由他抚养长大。”他告诉我,大儿子倒还听话,在县城开餐馆。2002年成家后,给他生了两个孙子,2021年大孙子17岁考在赣州上大学,小孙子今年10岁,上小学。最让他牵肠挂肚的是他1984年出生的小儿子,在县城哇哈哈饮料厂工作,因不太爱说话,至今还未成家。 他说,今年因凤凰镇申报规划都下村,列吉安市乡村振兴旅游产业项目建设,他是理事会成员之一参与其中。我巧遇此事,随村委几位干部陪同凤凰镇纪检肖书记来到施工现场了解情况。今天虽说是星期日,可是,这里的乡村干部也没得闲,他们除了来察看现场建设进度,更多的是来做群众思想工作。之前项目规划时,修建环村公路需要占据几户村民的少量宅基土地,还有涉及一些青苗补偿问题。开工前,他们曾向部分涉及利益的群众表明了项目建设的来由和它的意义。也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但也有个别人家不理解,故而再来调解事情。 镇领导肖书记挂点此项目。虽说是90后年轻干部,但见他在做群众思想工作时,总是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村支书王士军,和同他搭班的专职副主任王海华,一个中等身材,宽头大脸,一个稍身体修长,瘦头长脸,两人都是2011年前后接手上任的村干部,他们都传承了上任支书王伙根、村主任曾荣根的行事法则,作风过硬,配合默契。他们轮换上来配合支持镇领导肖书记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 王支书特别嘱咐在旁边的肖仁祉老人,由他陪同我在村子到处转转。我于是随他参观了都下村“大司马第”祠堂,并在那里拍照留念。随后,去游览了这里由陈老板承包的30年期井冈蜜柚、黄地柑果园基地。听肖仁祉老人说,果园接环村公路,中间将开辟一条观赏兼采摘大道。同期项目建设,全村将进行巷道、家家户户的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竣工后,都下村将会以更美的乡村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都下村的后人必将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 离别都下村时,肖仁祉老人一直紧紧拉着村支书的手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我能活到今天,多亏了你们!”一番发自肺腑的话,让在场的我感动不已。 回到康家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计李洪清和妇女干部李大歌在会客室等待我们。李洪清,穿白大褂,中等身材,人显得非常光彩。原来他还是一位中医,在服务中心旁边开了一间诊所。他有个贤惠的妻子和一双儿女,今年,儿子中考成绩优秀。此刻,全家还沉浸在喜悦之中。李大歌,兼职妇女主席,1987年出生,河南登封人,同王支书一样宽头大脸,许昌大专毕业后外出打工结识远嫁到了都下村。今天单位轮休,此时,她抱着两岁多的儿子来参加村委碰头会。镇领导肖书记、村支书和村主任给她讲述了她所在的都下村当前吉安市乡村振兴项目工作进展情况,并要求她回村后,配合开好晚上的村理事会,做好村上群众的工作。她满怀信心表示理解并会支持这项工作。看见战斗力这么强的一个村领导班子,我禁不住拍下了他们在一起商讨工作的情景。 我开始明白,吉安市乡村振兴建设项目为什么会选择康家都下村。除了这里有得天独厚的优美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更是因为这里的民风纯朴,群众的眼光长远和对待人生姿态的开明。我相信,康家都下村吉安市乡村振兴工作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应该经得起时代的检验,也将获得群众的好评!
作者声明: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另外,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若作品中的文字、美术、摄影等有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取得联系,我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或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