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利时蓝牛:牛中的“健美冠军”,一天长3斤肉,中国却没引入

 _Vesper_ 2022-07-06 发布于甘肃

比利时蓝牛:牛中的“健美冠军”,一天长3斤肉,中国却没引入

原创2021-05-20 16:08·牧海

比利时蓝牛是世界上体格最强壮的牛,同时也是备受欢迎的专用肉牛,发达的肌肉、雕塑般的外形还为这一物种赢得了动物界“健美冠军”的称号。

和普通牛相比,比利时蓝牛的体型更加硕大,体表覆盖着一层白色皮毛,中间有蓝色或黑色斑点,斑块大小不一。同等体型下,比利时蓝牛比普通的牛更重,公牛的平均体重为1200公斤,母牛的平均体重则为725公斤。

比利时蓝牛:牛中的“健美冠军”,一天长3斤肉,中国却没引入

比利时蓝牛并非比利时的原种牛,而是由多种牛杂交培育后形成的产物。据资料记载,在19世纪比利时的中北部地区,当地的本土牛和英国的短角牛发生了杂交,产生的后代又与来自法国的夏洛莱牛进一步杂交,由此就形成了比利时蓝牛的前身。

到了1950年,欧洲人越来越倾向于选用肌肉占比大的肉牛,这导致育种方向也跟着发生了变化。真正的突破发生在60年代,在这一阶段的育种过程中,一个控制肌肉生长的基因发生了异常突变,导致新一代的比利时蓝牛肌肉异常发达,变成了妥妥的“肌肉牛”。

比利时蓝牛:牛中的“健美冠军”,一天长3斤肉,中国却没引入

尤其是在肩部、背部、腰部以及臀部,肉块组织发生了明显的重叠,呈现出典型的双肌特征,极大地提高了肉用性能。这一突变原本在意料之外,没想到却高度迎合了消费市场,受到了欧洲乃至全球市场的热烈欢迎。

基因的意外突变,也给比利时蓝牛的命运带来了变化。在没有发生突变之前,比利时蓝牛原本具备乳肉兼用的生产功能,在发生突变之后,比利时蓝牛则变成了彻底的肉用牛。虽然长相有些怪异,但比利时蓝牛的肉质纹理和营养风味着实让不少人欲罢不能,被先后引入了美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不包括中国)。

比利时蓝牛:牛中的“健美冠军”,一天长3斤肉,中国却没引入

比利时蓝牛每天能长3斤肉,肌肉含量比普通牛肉多18%~20%。由于肌肉过分发达,比利时蓝牛的脂肪无法正常沉积,牛肉的脂肪含量比其他牛种低了30%左右,胆固醇含量非常低。

刚出生的牛犊体型巨大,给母牛的生产带来了很高的风险,难产率高达95%以上。母牛的肌肉虽然发达,但是产道宽度较窄,骨盆尺寸也相对较小,分娩过程异常艰难。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不得不采用剖腹产的手段进行人工助产。

比利时蓝牛:牛中的“健美冠军”,一天长3斤肉,中国却没引入

但剖腹产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首先,剖腹产会对母牛造成巨大伤害,如果手术进展不顺利,甚至可能会导致母牛丧命;其次,剖腹产需要专业的兽医才能完成,这意味着人工成本和工作量的增加。对于中国的养牛业来说,专业兽医的人才缺口巨大,自然繁殖的顺产率实在又太低,这也是我国迟迟没有引入比利时蓝牛的重要原因。

比利时蓝牛:牛中的“健美冠军”,一天长3斤肉,中国却没引入

比利时蓝牛的“难产危机”,根源还是出现在基因突变上。那么问题来了,发生突变的这个基因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1997年,发表在《基因组研究》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比利时蓝牛发生突变的基因为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STN基因,这种基因在天然情况下就存在一定的突变率,但概率极低。该基因的功能位点一旦发生突变,骨骼肌就会过度发育,动物的表型也会随之变化(最典型的就是“双肌”性状)。

比利时蓝牛:牛中的“健美冠军”,一天长3斤肉,中国却没引入

MSTN在不同物种中的突变后果

迄今为止,科学家在不同的品种牛中都找到了这种基因,著名的皮尔蒙特牛也是因为这种基因发生了突变才形成的。除了牛以外,这种突变在其他动物身上也会出现,比如鱼类、鸟类以及各种哺乳动物——这其中也包括人类。

比利时蓝牛:牛中的“健美冠军”,一天长3斤肉,中国却没引入

突变牛和正常牛肌肉纹理比较

比如在2004年,美国媒体报道了一名双肌表型的巨婴,肌肉异常发达,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后来的基因检测证实,该婴儿MSTN基因的外显子与内含子的连接处发生了突变,鸟嘌呤(G)变成了腺嘌呤(A),导致前体蛋白合成提前终止。

相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引起巨大轰动的还有惊世骇俗的“虹鳟鱼事件”。

罗德岛大学的布拉德利教授研究了MSTN基因已有数十年的时间,是该领域的资深专家。为了研究鱼类是否会出现和比利时蓝牛相似的性状表现,布拉德利教授带领的团队花了500个小时的时间,向2万个虹鳟鱼卵中注射了干扰素,试图抑制MSTN基因的表达。

比利时蓝牛:牛中的“健美冠军”,一天长3斤肉,中国却没引入

正常虹鳟和突变型虹鳟

在孵化出的鱼苗中,其中有300尾鱼的MSTN基因被成功抑制,背部肌肉明显凸起,肌肉含量比普通的虹鳟多了15%~20%。虽然这次试验培育出的虹鳟鱼外形怪异,但研究人员却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科研成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美国和欧洲,每年养殖的虹鳟鱼大约有50万吨,如果全部都替换成突变型的虹鳟品种,那么产量就能够增加7.5~10万吨,经济效益颇为诱人。

比利时蓝牛:牛中的“健美冠军”,一天长3斤肉,中国却没引入

在美国的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以及加利福尼亚州,鳟鱼养殖场数量就多达1000个,这些鳟鱼每年能创造8000万美元的产值。如果布拉德利教授的突变型虹鳟能够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那么即便不增加饲料的投喂量,总产量也能够提高20%左右。

无论是比利时蓝牛还是变异虹鳟,本质上都是为了增加出肉量而人为培育的品种,背后的商业价值才是最大的驱动力。为了经济效益而进行品种改良,这一点原本无可厚非,真正让人担心的是——科学家正在计划将这种突变效应用在宇航员身上。

比利时蓝牛:牛中的“健美冠军”,一天长3斤肉,中国却没引入

在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始终处在失重的环境中,这会导致人体的肌肉组织加速萎缩、骨骼肌的密度显著降低。为此,美国的科学家曾提出“通过敲除人体MSTN基因的方式”来避免肌肉萎缩的疯狂想法。

2020年9月7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报告指出,这种基因疗法既能够增强人体的肌肉质量,还能够提高宇航员的骨骼密度,效果比定期锻炼更明显。同年12月,40只小鼠在佛罗里达州乘坐航天飞船进入了太空,此次试验的目的正是测试突变型小鼠对太空环境的适应性。

比利时蓝牛:牛中的“健美冠军”,一天长3斤肉,中国却没引入

同样的基因操作手段是否会应用在宇航员身上,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一个由比利时蓝牛引发的秘密,正在对全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至于是利是弊,不仅需要社会公众的深刻探讨,还需要加强科学的评估与研究——毕竟在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的问题上,多一份谨慎就多一份保险。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