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游:他的一生,除了爱别离,更有大宋

 毗陵桥上星如月 2022-07-06 发布于上海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首由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晚年时期所作的七言律诗《临安春雨初霁》,在一开篇便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

如果不去看作者的名字,初读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也许读者不一定能将此间明艳唯美的杏花春光词与那位动则便高唱着“一身报国有万死”抑或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词人陆游相联系到一起。

哪怕是碰见几朵鲜花,听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的陆游。

那位一生都在翘望王师,却到死也等不来一句北定中原的陆放翁。

彼时已是六十二岁的陆游,在家乡山阴已赋闲了五年。闲居在家的日子里,那些属于他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好似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

宣和七年,十月十七。陆宰偕夫人唐氏从水路进京,本是奉诏入朝述职,却于淮河舟上喜得麟儿,取名陆游。

关于这名字的由来,到也有诸多版本。

据南宋叶绍翁在《四朝闻见录》中记载,是因为唐氏临盆前曾梦见大词人秦少游,不如就取名“陆游”,以敬先人。

而据清朝诗人查慎行《得树楼杂钞》中所言,陆宰期待自己孩儿能内外兼修,便从《列子·仲尼》中“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一句给第三子取名游,字务观。

古时士大夫家族给孩子取名冠字,大都喜好从典籍中找。两相对比之下,査慎行的这种说法似乎更合理一些。

从前初年的北宋是文人的天堂与乐园,可陆游出生的那年,北宋王朝在连年的战火中岌岌可危,乐园早已分崩离析。同年金兵南下,两年后汴京城被金人攻破,伴随着史上前所未闻的浩劫国耻,一国两君徽宗与钦宗皆被强行掳走,一同被当作金人战利品洗劫一空的,除了皇宫国库及城中的古玩书籍、金银玉器,还有后宫妃嫔,皇孙贵胄,王公大臣,以及太监宫女,民女,官女,妇女……达到一万多人次,此后去过上猪狗不如的奴隶生活。

靖康之耻,亦是正式敲响了北宋亡音。

这一年,英雄岳飞刚满25岁,而陆游尚在襁褓之中。

曾经辉煌的大宋王朝只好退居半壁江山,在徽宗十一子赵构的带领下,辗转苟且于南方再高举宋旗,史称南宋。

就这样,杀伐、失地、颠沛流离的家国之痛,拉开了陆游的人生序幕。

出身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的陆游自幼聪颖,自幼便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加上从小就泡在了堪比图书馆的藏书之家中,十二岁便能文赋诗也不足为奇。

回过头来看,说是家学渊源,倒也一点都没有夸大。陆游的高祖陆轸是真宗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追赠太傅;而祖父陆佃是北宋后期名臣,精通经学,师从宰相王安石,官至尚书右丞,追封楚国公,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典籍;父亲陆宰,官职虽不如先辈显赫,但也是北宋赫赫有名的藏书家,更是同主战抗金的叔父陆宲一样,是一位志存高远的爱国之士。

据《跋傅给事贴》上记载,陆游幼时常看到父辈们“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青年时期师从曾几,这位曾经在国家危难之际,写下了“问我居家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寒心”之句的先生更是位心怀忧国的士大夫。

“儿时万里避胡兵”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虽然给幼年陆游的弱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重的创伤,可在家庭与日常接触的人士们浓重的爱国思想熏陶下,不是国仇家恨,就是收复中原。耳濡目染之中,同时也在年幼的陆游心里种下了一颗炽热的爱国种子。

长大后的陆游不愿仅仅将自己框在一个蒙受先辈恩荫而得的“登仕郎”职位上安稳度日,他踌躇满志于“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能够有一天亲临战场,杀敌报国。在他看来,只有通过自己取仕做官,才能实现自己爱国忧民的远大抱负。

少年陆游带着满腔热血步入仕途,前两次的科考落榜并没有打击这位少年人一颗进取的心。绍兴十三年,陆游进京临安再次参加了科考,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一次是朝廷针对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设立的进士考试,当然,和前几次结果相同的是,这一次他依旧没有考上。

虽然这一次,是他距离成功最近的一次,以省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力压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原以为能一举夺魁大显平生所学,用他的话“落笔辙千言,气欲吞名场”,最终却发现竟无缘殿试。世人多将这一次的落榜归于秦桧的身上,这位臭名昭著的南宋宰相一心想要自家孙子夺得状元之名,哪能允许其他“不长眼”之人凌驾于孙子名次之上,陆游挡了秦埙的道,自然是要被秦桧除名以泄恨报复。当然,力主判定陆游考卷为第一的主考官陈之茂也为自己的正直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那个时候,南宋与金朝的作战中,以宋高宗秦桧为代表的主和派反对抗金,主张求和。而陆游在这次科考当中文章的主题却是力主抗金,恢复中原。因此,秦桧便以陆游“喜论恢复”违背当时国家的政治策略为由,取消了陆游科考的名次。

陆游并非埋头苦读的书呆子,其中曲折焉能不懂?只是少年的傲气就像出鞘的宝剑,绝没有畏缩回头趋炎附势的道理。更何况陆游的理想一直是想做像岳飞那样的将军,取仕做官也不过是为实现报国理想的权谋之计。毕竟,那可是在年近半百之时也能留下“秦岭打虎”美名的陆放翁啊!世人皆赞辛弃疾天生一副英雄好汉模样,堪称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殊不知陆游亦不逞多让,他从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介书生,也不甘心只做个存粹的文人。

绍兴二十五年,秦桧病逝,陆游正式出仕为官,不久又调入京师,任敕令所删定官。此刻南宋朝廷中的抗金派逐渐抬头,纷纷要求收复失地。早在踏入朝堂的那一刻,陆游的爱国热情,再度喷薄而发。他多次向高宗上书,提出了诸多爱国的建议。

看到肆意加封的外臣,他便进谏阻止以免“扰乱朝廷体制”;皇帝玩物丧志,他便劝言君上严于律己。就连徽宗皇帝一直宠幸的奸臣杨存中,他也敢直言上谏要求圣上罢免。在那个朝臣各个心怨杨存中却无一敢上言的时候,陆游挺身而出,且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势头。这一身铮铮铁骨,也激起了众人的血性,于是纷纷复议。高宗无奈妥协,只得降了杨的职。表面上陆游因其正直清明,被升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负责司法工作,而实际上到底还是得罪了高宗,不久后被降职罢免。

直到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赵昚即位,陆游的仕途才有所起色。主战派的孝宗皇帝不但替岳飞洗冤平凡,而且还非常欣赏陆游,破例赐他进士出身,任其为枢密院编修官一职。正当陆游以为自己终于得遇伯乐,可以施展自己平生抱负之时,再度因耿直的劝谏之言,兼之要求圣上罢黜身边龙、曾两位奸臣,惹君王反感。结果鱼肉百姓的奸佞好端端地立于朝堂之上,而眼里揉不得沙子的陆游,却被降职贬官,一贬再贬,直至无可再贬。

这一搁置,便是许多年。

乾道八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他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这是他离疆场最近的一次。然而,南宋朝廷养兵不用,苟且偷安。王炎被调回京,幕府被解散,而他为北伐精心编写的《平戎策》也被朝廷否决,北伐计划毁于一旦。陆游的一腔报国热血到头来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

再到后来,宦海沉浮。被贬谪,被启用,再被贬谪,被启用、再度被罢职……

每次被朝廷遗弃,被君王贬谪,无一不是触碰逆鳞,喜谈恢复。

此后的很多年,他依旧固执地守着心中的信念,主张抗金,收复中原。

五代时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出去,实际宋朝就从未实现过大一统,陆游没见过,他爹没见过,他祖父也没见过,可是临终,他还惦记若有一日王师北定,让儿孙记得告诉他。不幸的是直到他的儿孙相继报国而去,都未能等到。

他一生的主旋律都是爱国,不曾更改。如果说他为谋仕途,稍微转圜。明知主和派把控朝廷,他哪怕有一丝的政治投机念头,跟着拥簇高宗和秦桧的大部队高呼几声和平万岁,人生或许就不一样了,至少说得到官职和升迁的机会就大很多。

可他偏不,绝不拿原则换权位。

山河故土,寸寸不让。

嘉泰二年,距离陆游被罢官已是十三年之久,朝廷诏陆游入京,担任同修国史,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等到国史编撰完成,宋宁宗升陆游为宝章阁待制,陆游遂以此正式致仕,时年放翁已经七十九岁。

被免官后病身居荒野,仍为国担忧,他写“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觉得自己永无上战场的可能了,只能在梦里驰骋沙场,他写“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再后来,生了重病,一病不起,他知道没机会看到王师北定了,于是写下绝笔:“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至此,他人生的篇章伴随着这一辈子的驰骋爱国之心,正式落下帷幕。

世人提及陆游,总是津津乐道于他的原配妻子唐琬与钗头凤。

百年前,在临终前的最后一年里,八十二岁的陆游拖着病体重游沈园,数次张皇四顾,却只剩下凄凉悲怆。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算是他这坚硬倔强的一生,柔情的注脚。

【文人小传】: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的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