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 | 纪念威廉·福克纳逝世60周年

 知易行难nev5ph 2022-07-06 发布于河南

作为美国意识流文学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作品特点用他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来形容也十分贴切。他构建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共有60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个长篇、短篇小说中穿插交替出现,时间从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众声喧哗的多声部复调叙事中,主人公的上帝视角被模糊,移交给了各位讲述者。他们袒露骚动的内心独白各自的“真相”,给读者带来了不同于传统小说的阅读体验。

图片

 威廉·福克纳(William Cuthbert Faulkner,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

福克纳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近百篇短篇小说,1950年,因为“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今天是福克纳逝世60周年纪念日,给大家推荐福克纳的9部代表作品,一起翻开书页,潜入喧哗与骚动的激流中去,去唤醒那些古老而不死的温柔与激情。

《喧哗与骚动》

豆瓣评分:8.8

图片

作者: [美国] 威廉·福克纳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 李文俊
出版年: 2004-08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作家花费心血最多、本人最喜欢的小说。书名出自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麦克白的有名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小说讲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恨疚交加,竟至溺水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能……

本书通过这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最后则由黑人女佣迪尔西对前三部分的“有限视角”作一补充,归结全书。小说大量运用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手法,是意识流小说乃至整个现代派小说的经典名著。

@saintdump

一整天。一二章简直是与作者的近身肉搏,三四章又能读出南方阴森森的封闭感,福克纳对语言的驾驭让写作者绝望,四个视角展开的不是故事,而是人格的演绎,作者就像是在用文字表演,如同忍冬花的香气一样排山倒海,但我相信还是悲悯驱动着他,“他们在苦熬。”

《我弥留之际》

豆瓣评分:9.0

图片

作者: [美] 威廉·福克纳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As I Lay Dying
译者: 李文俊
出版年: 2010-6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重要小说之一。讲述美国南方农民本德伦为遵守对妻子的承诺,率全家将妻子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的“苦难历程”。整整十天的行程灾难重重:先是大水差点把棺材冲走,后来拉车的骡子被淹死,大火几乎把遗体焚化。结果长子失去了一条腿,老二发了疯,三子失去了心爱的马,女儿打胎不成,反被药房伙计奸污,小儿子也没得到想望的小火车,而本德伦却装上了假牙并娶回了一位新太太……

小说完全由本德伦一家、众邻居及相关人员的五十九节内心独白构成,多角度讲述了这个故事,是作者运用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手法的又一杰作。

@麻麻睇

光看书名以为是本自传,没想到却是部冷峻审视人性之恶的檄文。译者提请读者将此作品视为一则寓言,阅读过程中频繁转换的第一人称则似是一个个分镜头剧本,拼接起一幅蒙太奇诗歌。一家七口隐隐凑足七宗罪之数,然而历经了种种困境与磨难后,他们日后的结局竟仍然是无一幸免的绝望。

《八月之光》

豆瓣评分:9.0

图片

作者: [美] 威廉·福克纳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Light in August
译者: 蓝仁哲
出版年: 2015-3-1

又一部在“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小说,以多重叙事角度和情节结构闻名。故事主要分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关于乔·克里斯默斯的悲剧性故事。另一条线索是关于莉娜·格罗夫的喜剧性故事。小说通过描写杰弗生镇十天的社会生活,体现了人类“心灵深处的亘古至今的真实情感、爱情、同情,自豪、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

@苏菲

完全不同以往读过的那些小说,粘稠而干净,基调缓慢但信息流动很快,多视角切换,精准的比喻和形容词,某些情节还有留白。

《押沙龙!押沙龙!》

豆瓣评分:9.2

图片

作者: [美] 威廉·福克纳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Absalom, Absalom!
译者: 李文俊
出版年: 2010-6

福克纳最重要,也是最复杂、深奥,最具史诗风格的一部作品。书名源自《圣经》典故,书中描述的亲子之间的爱与恨、兄妹之间的暧昧感情等,也具有《圣经》故事的色彩。

故事讲述的是美国南方一个家庭从1860年到1910年左右所经历的激烈的分崩离析的故事,小说叙述方式独特,各人物从不同的角度,带着不同的主观感情“解释”过去,呈现出复调特征,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进入故事,得出答案。福克纳在这部小说中运用神话模式、多角度叙事、意识流技巧使其有别于传统的小说,也有评论学家认为,这部作品开启了“元小说”的先河。

@阿巴厮

福克纳难写,读者难读,简直就是耐心的较量和比拼,能认真啃下来的,不仅是给福克纳鼓掌,也要给自己鼓掌。以三个方式的描述,来讲萨德本家族的故事,人物不停地切换,叙述方式也是天马行空,读得又累又过瘾。超越杰作的杰作。

《野棕榈》

豆瓣评分:8.5

图片

作者: (美)威廉·福克纳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The Wild Palms
译者: 蓝仁哲
出版年: 2009-1

福克纳笔下最令人心痛又最具魅力的长篇小说之一,由《野棕榈》和《老人河》两个独立的故事以“对位法”的方式交织而成。《野棕榈》中的一对男女突破社会规范和世俗约束,为自由和爱情牺牲了一切,最终女的因堕胎而死,男的因非法动手术致人死亡被判五十年监禁。《老人河》讲的是洪水泛滥期间,两个犯人,一个高瘦一个矮胖,受命在洪水中救人,高个子犯人在水上漂泊了十天,颠沛流离达七周,圆满完成救人任务后回到监狱,却被荒谬地加判了十年徒刑。两个故事中四个绝望的小人物拼尽全力期望争得起码的自由和尊严,却注定了只是痴心妄想。

@毕巧林

福克纳这部十章节的小说有两个故事组成,以“对位”法的结构著称,再次验证了艺术的相同性,好的文学作品具有和谐的音乐般的节奏。而这两个故事,也将环境描写与心理暗示的结合到极致,气氛渲染得格外引人心弦,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豆瓣评分:8.8

图片

作者: [美] 威廉·福克纳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 福克纳短篇小说集
译者: 陶洁 编
出版年: 2001-9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多采用写实手法,情节鲜明,戏剧性强,生活气息比较浓厚。福克纳对自己的短篇小说评价很高,认为其在艺术高度上仅次于诗歌,因为作家写“长篇小说时可以马虎,但在写短篇小说时就不可以……它要求几近绝对的精确”。

这本短篇小说集收录了福克纳创作的短篇小说中的优秀之作,如《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干旱的九月》等,代表了福克纳短篇小说创作的风格和主要成就。

@樹君

福克纳作为美国南方系的代表作家真是充满“不可解”的力量,浓稠而且用力准,充满了《百年孤独》般的魔幻、回溯、环回、互文的结构和修辞,情感冲突在这里乍看似不合理,读时却毫不违和,就像把人类感情机制原始地暴露出来。

《福克纳随笔》

豆瓣评分:8.3

图片

作者: [美]威廉·福克纳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 李文俊
出版年: 2008-1

本文集收录福克纳所有成熟的文章、演说词、书评、序言以及有意公开发表的信函。大多数的篇页是他创作后期的产物,其中许多反映了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有所增强的公众人物的责任感。虽然有些文章为了金钱上的需要不得不在限期之内赶出,却绝非草草写成的应景作品。对于觉得自己没有兴趣的题目或是他认为不能很好完成的任务,他是绝不接受的。

从这本非小说性的文集的每一个篇页,都可以窥见作为艺术家以及作为人的福克纳的某个方面。这些篇页,在向我们显示出这位极其热诚、异常复杂、非常隐秘的作家在职业生涯的后四十年愿意向公众揭示的那些部分的同时,也使我们得以更进一步地厂解他的为人与他的作品。

《去吧,摩西》

豆瓣评分:8.8

图片

作者: [美] 威廉·福克纳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Go Down, Moses
译者: 李文俊
出版年: 2010-6-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