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海油:海上低渗油田首口油井实施压驱技术后增产效果显著

 lzy66lzy 2022-07-06 发布于黑龙江
近日,由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实施的涠洲12-2油田压裂项目,作业后增油增注效果显著。该项目首创了海上平台工厂化大规模压裂施工作业模式,并创造了中国海上平台压裂单井用液量最大、施工排量最高、单级泵入砂量最大等多项工艺技术记录。
涠洲12-2油田压裂项目的完工,标志着海上低渗油田首次应用油井压驱技术获得圆满成功,也是中国海油低渗油藏开发的里程碑,将在未来在生产油田增储上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图片


    

01


    
技术牵引,地质油藏工程一体化战略落地
 
为落实集团公司对海油发展塑强“提高采收率”“钻完修技术”服务能力的要求,在海油发展“提高采收率能力提升工作专班”的指挥下,在“低渗技术能力提升工作组”带领下,压裂项目组在项目作业各个阶段都展现了扎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担当。
从前期准备到项目竞标,项目组在科研研究、技术引进、实验评价等方面不断精细化工作,通过反复的对标分析及报价推演,最终成功中标。
在后续工业设计、实验评价及作业准备中,工程技术公司钻采工程研究院充分发挥公司技术龙头的牵引作用,组织山西公司、增产作业公司、井下技术公司和湛江分公司等专家力量,实行“地质工程一体化”高效协同,做足前期基础研究工作;钻采工程院、中海油实验中心、机械采油公司等充分合作,不断完善设计方案,最终通过有限公司的多级审查。
图片

    

02


    
创新工艺,首创海上压裂工厂化作业新模式

压驱技术在陆地已被证实效果显著,但是从陆地应用到海上,如何避免“水土不服”?
为此,压裂项目组指派骨干成员前往大庆油田调研学习压驱技术,由公司钻采工程研究院安排专家提供技术支持,并邀请大庆油田压驱专家给与现场指导,帮助解决相关技术难题。

就这样,一支油藏、工艺、作业等多专业联合的“海上压驱”作业技术团队诞生了。

图片
与陆地压驱作业不同,海上压驱主要受制于场地面积以及供液,而且由于B13井压驱规模达到12000方,刷新了海油单井压裂液用量,对压裂设备和供液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此情况,在有限湛江分公司组织下,项目组人员3次上现场调研,对平台面积、承重、供液储液能力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对比,采用了“模块钻机+支持平台”的复合作业模式,以自升式钻井船“国湛”作为支持平台,再通过涠洲12-2油田持续不断给支持平台供液,这就有效解决了油田现场平台甲板能力不足及供液问题。就这样,成功首创建立了全新的、场地和供应链(船舶等资源)受限条件下的海上大规模批量压裂作业施工技术模式。
图片

    

03


    
压实责任,党建安全生产齐抓共管保生产
就在万事俱备的时候,湛江市坡头区突发的疫情迫不及防地阻碍了项目推进,现场作业的物资和装备的保运工作遇到严峻的考验。面对这种形势,压裂项目组迅速建立了现场临时党支部,在关键时候通过党员亮身份,以强有力的党建工作为项目的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在湛江基地和海南马村码头,年轻的党员争分夺秒完成设备消杀、人员核酸检测等工作,顺利保障了材料安全出港;在海上连续13天高强度压裂作业中,项目组年轻的党员毫不退缩,主动担当,高效安全地圆满完成了这项意义重大的工作任务。(图5)
5月31日,涠洲12-2油田压裂项目成功建立了海上平台工厂化压裂施工模式,首次实现了多口井批量连续压裂作业,单井最大入井液量突破了一万方,达到13356.7方,施工最大排量达到了7.14方/分钟,均创造了国内海上压裂技术记录,处于国内领先技术水平。
通过涠洲12-2油田压裂项目,油井“压驱”技术这项全新的压裂工艺,作为能从根本实现海上低渗透油田快速增产、补能、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种子,被首次成功栽种到了南海西部这片广阔的大海上,预示着中国海上石油勘探开发即将以该项目为起点,大踏步进入“低渗时代”。
压驱技术在南海西部油田首次应用,初战告捷,为后续该工艺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海上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上产稳产探索出了新的技术方向。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