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战国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

 海叔说春秋 2022-07-06 发布于四川

春秋战国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

历年福布斯中文版皆会发布“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入选榜单的城市,其人才指数、城市规模、贸易指数等指标,均远超其他城市。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城市可以入选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呢

No.10:洛邑

常住人口:春秋时期至少超过8万人,战国后期也得有3万人左右。

周王室的王城所在地洛邑,数百年历史传承,诸侯国年年朝贡,注定此地是天下文化交融的重镇,是经济交流的核心城市。《尚书》称“土中”、“洛师” 、“洛邑” 、“新邑洛”、“东国洛”。周代金文称“成周”、“中国”、“王(城)”等。所谓八方之广,周洛为中,谓之洛邑。

周王室曾有两万军队驻扎洛邑,若要养活这两万人,或者这两万人若是大部分均在洛邑附近安家,整个洛邑至少就得有五到六万人,加上王室贵族、庶民百姓和经商人群,最保守也得有8万人以上,在数千年前的中国,洛邑必然是座巨大城池。

到战国后期,民生凋敝,周王城人口流失严重,周赧王想要攻打秦国,勉强才能拿出五千人的军队,就能想象得出,战国后期洛邑的状况是每况愈下,商业、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受到严峻挑战,但好歹还有那么多富户巨贾,能拿得出军费借给周王养军队,洛邑民间的经济底子还是在的,其商业的繁荣性,与没落的周王朝相比,应该还是算过得去的。

No.9:蓟

常住人口:至少超过10万人

蓟城是燕国的首都,其实在夏商时期,此地本没有如何繁荣。西周之时,此地方才开始开发,到春秋战国之时,蓟城开始成为燕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这里要说的是,燕国都城形成“三都”体制,即蓟城、中都和下都武阳城。史书中的说法,当时若论规模和面积,几乎没有任何城市可以比得上武阳城,据说南北长5千米左右,东西长8千米,总面积在40平方千米,同时期齐楚韩赵魏秦等国的国都面积不过十几平方千米。那么,武阳城尚且如此,蓟城的规模就可以说是恐怖了。

当然,燕国的经济发展,本身在列国中相比,相对是比较靠后的,故而作为都城的蓟城,虽说也有天下商人的来往,但其经营体量受限,若说其商业发达,跟其他几座城市比较的话,还是要稍逊一筹。

No.8:阳翟

常住人口:至少超过10万人

阳翟是韩国的都城,其历史渊源,远追夏禹时期。阳翟可以成为战国时期最佳商业城市,有着诸多原因。

在战国七雄中,是实力最弱的国家,其夹杂在秦赵魏之间,可说是如履薄冰。韩国在战国前期即将春秋时期的强国郑国吞并,如此促成韩国强大。而郑国是中原北方的咽喉要道,韩国霸占此地,便是为自己赢得了话语权。作为都城的阳翟,则成为诸侯们来到韩国的第一站。

申不害的变法几乎与商鞅变法同期,此时的强国魏国注意力在中原,韩国的发展可谓得天独厚。变法所促成的重视耕种和商业发展,直接让韩国积累了数代才会拥有的实力。战国时期最大的铁矿山宜阳铁山,就在韩国。而通过冶铁技术所制造的强弓硬弩。必然通过韩国对外的前站,即阳翟,输出到战国七雄。韩国的军工业,也便成为天下第一。阳翟多半也就有着天下最大的兵器市场,军工贸易可能推进了阳翟的发展。

No.7:濮阳

常住人口:至少超过15万人

濮阳是卫国的国都,卫国曾经在此立国三百多年。三百多年的经营建设,三百多年的发展渊源,此地位于黄河下游,正好又是平原,北有邯郸,南有定陶,东边是繁盛的齐鲁,西边是秦晋之域,夹杂在财富之城和强国间,濮阳自然享受来往贸易的福利。

战国时期,黄河改道,流经濮阳,农田得以灌溉,农业得以发展。作为农业社会的春秋战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交通的便利促成贸易兴旺,此地便商旅不绝,相当繁华。

No.6:定陶

常住人口:至少超过20万

定陶在战国时期成为陶、陶丘。这个地方曾是宋国的一个城池,历史非常悠久,是华夏部落活动的核心区域。此地因河流密布,河道畅通,交通便利,一度成为贸易的重要地区。此地因处于中原的中间地带,与卫、齐、鲁、韩、魏等地区相邻,诸侯们对此可以说是垂涎若渴。

凭借着这种地理优势,这个地方成为商人们的聚集之地,许多有钱人都在这里有生意的往来,所谓“富比陶卫”,说的就是这个对方。著名的富豪范蠡,就曾经在此地发家。战国时期此地更是成为必争之地。

No.5:临淄

常住人口:至少超过21万人

春秋战国时期,据说齐国人口有三四百万,齐都临淄人口7万户,按照每户3人计算,至少也得有21万人左右。据《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在西周礼制中,天子之城的建制才是九里,诸侯大国一般只有7里。那么临淄显然是觊越了,但这个城市,却有着比洛邑更发达的市场,更殷富的民众。

据史书典籍的说法,临淄在当时至少是冶金、纺织业、制车业、制陶业、铸镜业、制盐业的中心,所谓商贾归齐若流水,临淄自古繁华。这也是自春秋以来,齐国作为东方大国,始终处于一流国家的根源所在。

No.4:大梁

常住人口:至少超过30万人

苏秦说:车马之多无如魏者。在战国前期,魏国在七国之中,不管是人口,还是甲兵都排在第一,这也促成魏国在战国前期称霸天下。那么作为魏国的首都,大梁城必也是富甲天下的。

不过,魏国最初的首都并非是大梁城,而是安邑,这里更有地利优势,是魏国的兴起之地。那么魏国为什么要迁都大梁城呢?大梁城既无天险可守,又更靠近中原列国,东边是齐国边境,南边是楚国江淮地区,西边是嵩山,北边是燕赵交界地区,且处于平原地势,交通相当方便。

迁都的魏惠王,这位君王在任前期,还是做过很多大事情,而且这个君王志向远大,向来图谋中原。西边的秦国在魏国的铁蹄下,可以说是苟延残喘,直到商鞅到秦国开始变法,秦国才逐渐强大,但与魏国相比,尚略逊一筹。更重要的是,根据上古典籍的说法,商鞅还未到秦国时,魏惠王就将都城迁到大梁城,显然此时的魏惠王忽略了西边的秦国,眼光过于靠近中原了。

那么,交通便利的大梁城,尤其利于商贸业发展,魏惠王多次兴修水利,打通了大梁城与外围的水网,数年而后水道纵横,航运发达,天下商品均在此地汇集。强大的国力吸引天下人才蜂拥而至,大梁城在战国初期有着形形色色的各种人才,他们长期停留在大梁城,无形中又助长了这座城市的繁华。战国初期,天下人才,十之有七,皆为魏人,如吴起、犀首、商鞅、孙膑、范雎、信陵等,皆源出魏国,可见魏国当日之繁盛。

No.3:邯郸

常住人口:至少超过25万人

邯郸曾作为魏国赵国都城,其城池的繁荣自不必说。但真正名声大振,为人所知的,则是作为赵国都城后的邯郸。邯郸城在春秋后期就已经成为赵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商业城市,邯郸地处华北平原,周围土地肥沃,水流充足,农业发达,这也是邯郸可以作为赵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基础。

邯郸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特别,不管是去魏国还是齐国,邯郸都是最好的出发地。故而三国之间的交流也是相当密切,经济上的,军事上的,还是其他方面,邯郸都是不的不提的城池。后世有形容邯郸城“层楼疏阁,连栋结阶”,可见的邯郸城市之繁华。

魏国前期的大梁城,秦国后期的咸阳,是天下士子人才的蜂拥之地,而齐国的临淄和赵国的邯郸,则是天下商人的向往之城,巨贾吕不韦,就在邯郸城中来往经商。手工业中有卓氏,《庄子》中有“鲁酒薄而邯郸围”,说的就是赵国好酒,皆在邯郸,那么邯郸的娱乐产业,自也是相当发达。

No.2:郢

常住人口:至少超过30万人

作为都城的郢,积累的是楚国最多的宫廷殿宇,来往的自也是列国的商贸巨贾。楚国文化的多姿多彩,楚国文化的昌盛,跟楚国经济的繁荣密不可分。天下之商人,到楚国必到郢都。

郢是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楚国在战国时期是公认的强国,不管是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可为强国。即便是疆域,楚国也可说是战国七雄中最大的国家。

近年来楚国郢都周围出土的青铜器,礼器、乐器、兵器、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等应有尽有,可以想见的是,在战国时期,郢都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地方,这里除了有楚国王族,也更有普通百姓。

郢都是个海纳百川之城,楚国本是南蛮之地,楚国祖先披荆斩棘,数百年经营下来,终于有了这样的好都城,既有南蛮之人,又有中原俊秀,这样一座城池,颇有点战国国际大都市的感觉。

No.1:咸阳

常住人口:至少超过50万人

咸阳在战国时期成为秦国都城,因为秦国崇尚人才,而且当时的人才也只有在秦国可以得到发挥,故而秦国成为许多有志之士的首选之地,咸阳即是他们的目的地。

这座城市跟楚国郢都风格相似,也是个移民城市,秦国征服了犬戎等族,征服了中原诸侯,王公贵族都移民到咸阳附近,咸阳人文荟萃,经济繁荣,天下好玩的好吃的,基本都集中在咸阳城。商人逐利,如此的咸阳城,正是做生意的好地方。

口口相传,人人来往,到后来秦国争霸天下,从诸侯国掠夺回各种战利品,咸阳城即成为天下最强大的都城,更是最有钱的都城。秦始皇时代,移民10万户过去,最后人口估计是全国第一了,最保守的估计,咸阳城至少有50万人以上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