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篇连载)鹿台山之皂荚树(结尾篇)|师光民

 宛丘文学 2022-07-06 发布于河南

 鹿抬山一皂荚树

               结尾篇

                      文|师光民

  每个人都是一束光从不同的角度温暖世界。大人物以其才华能力选福世界影响环境,小蛟子耳边嗡嗡叮你叮他让人抓耳挠腮。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五味俱全的人世体验社会映像。细化描幕出来都耐人寻味,可圈可点。我写的自己因为能力和眼光认识的局囿,也是自己人生体验的九牛一毛。我的每一天也都有不同的努力气馁和退缩。个别的小思想有的写进了日记空间或朋友圈,但也只是我的点滴而已。至于我所成长生活的皂角树下,百余年的历史,不同的人和事也都埋于尘埃淡入流光,我不能深挖更无法叙写,这近半个月的反刍倒嚼也算是对于内蒙工作之余的一种充实。

  不知道什么时间人们开始了倒卖古树的生计,二千年后,随着马沟村民的日渐迀移,整个村里的住户稍微发达一点的都搬到了县城或张村镇上,基本上摆脱了农耕生活,而大多的居民还是在交通便利的青杨沟煤矿和物资储备库的边上安了家。分家后的我们也都不在树下居住,那庞大的皂角树下居住最久的父亲,也在一个冬季的礼拜天,因他在县城大哥那里度冬,姐妹兄弟几个将他的用品也搬到了哥哥在库房边上的家中。事后告诉他后,他说"你都给我的钱弄哪了?"哥哥姐姐又打电话让我去院子里的遗留物中去寻找。还好,先后在一个旧矿灯盒和一个旧陶罐中找到了两个千缠万裹的塑料袋,每处500元,打电话问还有木有时,回话说木有了,我和媳妇才执灯回家。

  第二年有村邻联系了一个倒买古树的,用了三天时间截断了庞大的树根,在铲车修理过的村道上缓缓拉走,就连还损坏了好几家老乡的房屋和门楼。不知道拉往何处了。

  回想成长的点点滴滴,虽不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但我十四五在回家途中想到,人干干吃饭,吃饭睡觉又干活的一辈子也好无聊。回家告诉母亲时,妈妈叹了口气后又严肃地给我说"小娃娃的,说是啥,好好上学!”她没有告诉我什么人生大道理却每每要求我们要苦挣甜吃。父亲也说吃烘柿时要先吃不大烘的,再吃烘的,这样最后就不涩了。还说吃大食堂饭,先少盛点赶紧吃完,再去盛一大碗,弄得我们都嘲笑他。

  父亲也在分田到户后,想卖牛犊养大养肥后卖掉,把雪球滚起来,但第一个牛犊就被哥哥放出时一石头砸死了,他本就不前卫的思想再一次被束缚禁锢了。还有一年买了一头病牛,回家治了一个多月也没治好,那时候买牛还兴赊账,由经济人担保定期付款。后来又在牲口集上付了一半的牛款还让牛主把牛牵了回去,可是刚一说定就有观音堂杀牛坊的人又以65%的牛价把牛买走了。想起来又恨自己为啥不卖肉牛,白贴了半条牛钱,还有医药费及一个月的功夫。后来我到黄河边的一个村里卖西瓜,一妇女说"你张村的认不认识xxx,我破口大骂xx×不是人,害我家买病牛。原来这妇女是××x的亲妹妹。我的天唻,这世界有点小!

  如此种种的家长理短,邻里纠纷,世间恩怨真的好多好多,说出来都成了老太太的裹脚布,有味又太长!

  这五十几年的一路走来,田间地头雨雪风霜都无伤大雅。哥哥还经常回家伺弄他的责任田,昨天邻居家孩子结婚他又冒了寒风中的微雪又上山兜了一圈,他老说在家的山上栽点树弄个农庄,去年以来,鹿抬山已被农林局联合村两委全部整平为耕地,大哥昨天发的视频还在感叹,这大机械化时代的移山填海沧海桑田。

  五十年来我们的成长,与两位姐姐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79年恢复高考后,大姐作为第一届应届生没有参加高考便回家了,以后由于母亲不识字父亲的怯懦,家中大小事情都是两个姐姐和母亲操持。事无巨细,就是如今每有什么事她们都预想各种方案,替我们未雨绸缪。2014年我在榆林清水工业园留守。那天下雪不胜感慨地写道

   上无报父母

   下无顾姐嫂

    尔今陕北漂

   雪白路迢迢

到这里到这里吧。格几格几小一休!

作者简介:

师光民,66年生,肖马。一个从矿工到各地奔走的打工者,也走路也读书,偶尔天马行空无基调的写写,投味的加微信15560776285

宛丘文学投稿须知:

◆稿件必须原创,作品一经发布;本社设置有赞赏功能,赞赏作者的金额之70%归作者所有,其余留作平台运转维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