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生活如歌(续集)|悟灵

 宛丘文学 2022-07-06 发布于河南

三十七八岁的年龄

父母尚且自食其力

儿女自行校园念书

配偶明智通晓道理

饱暖之余做些喜好

岂不人生美哉时刻

路在脚下笔直延伸

迈出矫健步伐跨越

走过人生沟坎溪渠

文字于

心酝酿

再经由大脑的盘旋

释然于纸戋

优美华丽与否

无须探酌

与心灵对话

于文字呈现

泛泛起

缓释心扉的作用

既可

意志力薄弱之人……

论教育

教育上真是没有发言权的,因自己打小好强、早早懂事。早早懂得了去迎合别人的言行举止,懂得了察言观色,却也因此压抑了自己的天性。

似乎很多想的事情只能想并不敢付诸行动,听着那首《偷偷的哭》很是有同感,到今天啊,连哭都演变成偷偷的了……

孩子越来越大,我需要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因为一不留神的一些做法就会影响到孩子,到那时再去挽回又会何其难。周围理解的人会劝慰并提供一些育儿方法,不了解的人会觉得杞人忧天、思想复杂摇头叹息之,于我,皆全盘接纳。

因为这就是现实、就是生活、就是人生,不关乎好与否。

尽管曾经不甘、执着于心,执念攻之。而如今也只能弱弱的一句“接受这一切”,并且克制着所有的情绪来和颜悦色的方式面对生活、对待孩子!

洒脱如我?

压抑如我?

胡言乱语如我?

乱了方寸如我?

如我?如我?如我?

亦如我?

何时何地?何去何从?

如我……

一声宝贝

一声爱

一声丫头

一声情

一声大妞

暖心怀

一声妞儿

心花开

一声傻瓜

怜自哀

一声叹息

哎哎哎

任何人出现都会是伤害

或多或少

任何事发生都会有结果

或轻或重

心情逸

七零八散

于寒冷间

瑟瑟抖颤

凌乱风里

七荤八素

于美宴中

亦惑残羹

满满一席

不合时宜

这几天无法静心阅读,浪费了不少时间……

是天气寒冷的原因?还是心恍然所致?

寻找几首喜欢的曲子缓解一下……

总能被感动,看篇文章,听段朗诵,都能眼泪盈眶,为什么?

今晚刷了会抖音,被“辉哥辉嫂”事件泪目。不仅心出感慨,当下的小夫妻们尽量和睦相处,千万不可蹉跎岁月,成年后的我们应善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天灾人祸面前,生命是多么的脆弱!

选择与努力是做任何事情必备的两个要素,选择需要智慧,努力需要毅力,这是世人的生存法则,也是成功最有效的途径……

邪念在心头,情绪便张牙舞爪起来,这不是一个母亲该有的作风,想想我们的老母亲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总是以什么态度面对着生活、面对着儿女的呢……

瘾君子是指“对某种事物依赖沉迷,在需要而得不到的时刻间百无聊赖、无所适从;转移注意力做其他事情都不能缓解……

在对这世界逐渐冷若冰霜之时,竟然还有人热情似火!

“心疼”这个词是褒义还是贬义抑或是中性词呢……

再者是名词、副词、形容词、动词?

具体得看用在哪里了……

或许每个人都有窥视“ta人内在与外在的”欲望。但是谁也没有义务去告知谁ta所经历的是是非非。不过也有个途径,那便是去读书。

文字里真有万万千千的是是非非。这点,得感谢每一个作者愿意笔耕不辍的记录下来,又用优美的文字整理出来呈现在读者面前!

过于明白与通透,便没了游戏的兴致…

是喜还是悲……

无心插柳……

做梦了,梦虽荒唐,可也真实……

我们的无知之处在于:“我们以为知道了很多,而不自知……”

切记不能在情绪化时做太多决定,让时间慢慢给出答案。经过沉淀,真相水落石出,有些东西不是得到了就是你的;而有些哪怕你用半生来拒绝,ta仍属于你。假若不是,那也许本就不属于你,这应是顺了自然规律。

以上话语适用于本人及某些女性朋友,与其他人员无多大关系……

在生活的每个阶段,我们都会经历不同的人和事,用感恩之心待之。

孔子有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的弟子子贡也说过“我的老师何处不学?为什么要有专人传授?”

因此一些人的出现总会教会你什么!

爱情已冰封

且冻僵在了冬天

即使到了明年的春天

恐难以再发出新的枝丫

看雾蒙蒙的天

阴阴郁郁中

沉闷着透不过气来

行人间或三三两两

半遮面的表情里

想必

你我他

不再需要那莞尔的

暧昧之眸

崇高的信仰才得已使人强大!

~文~雅~居~

谁想成为谁的谁,谁又能成为谁的谁呢?淡然处之,人生的路尽在自己掌控之中。心的自由是飞翔,而不是为所欲为。

生活的感慨至此,并非是针对任何人与事。友好和平发展不仅仅适用于外交,同样适用于所有人群。审视警醒自己内心,与大家共勉!

老天,每天为叫孩子起床都得女汉子一回,谁有高招妙招麻烦提供一下,若不然河东狮吼了、大家都不高兴

快到家的路上,女儿一声“妈妈”将我的视线从手机转移。

我问:“你咋不接电话,我打了几次”。

女儿答道:“手机没电,开机就灭了。”

我继续:“哦,我以为你生妈妈气,不接电话呢。”

女儿说:我以为妈妈生我气不回家了呢。”

到此,这母女冰释前嫌了……

原来

万千沙儿中的一粒尘埃

不经意间

落入了茫茫尘世

以至于

另一个世俗之魄

蜕变至

更加的俗不可耐

愿景

洗去那尘世浮华

静静聆听大自然的美妙之韵

智者跟愚者交往,智者心中很通透,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作为愚者,因为愚昧所以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愚者顺应着智者、顺应着自然规律。愚与智之间,智者的心无处可知,因为愚者愚,愚者的心尽可知,因为智者智。到了愚智分别的那时刻,愚还未知智者之心,而智了如指掌的、一声不响的离开了愚……

一双手向我伸来,我望望,然后很迟疑,但那双手继续伸过来,继续向我靠近,我想躲,只是迈不出脚步,那双手捉住了我,我紧张颤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接纳那双手的到来,可是不久,那双手撤回了,我却开始瑟瑟发抖,不得不继续承受着彻骨的寒冷,不得不双手抱肩,抵御这依旧存在着的寒冷,自此,无论何方伸来的手掌与我而言,已无意义……

倘若你是个瞎子,即使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你也不能看到什么,但你仍然感受到巨人雄伟的气势,这便是感知……

婚姻并不是孤独者与孤独者的狂欢,而是责任担当的共同体

也只有明白了这点,才能走进一段正常的婚恋关系!

吝啬、狂妄、冷漠、无知、自吹自擂者、马大哈系列都是不可交……

仁者爱仁,智者爱智,仁爱智!

与人交往,须尊重其所好,心存异远之,

不必违心。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以前的父辈们总是在强调孩子怎样取得生存之本领,却未能教育应该怎样去生活……

因为生存技能不等同生活质量;所以我们付出了很多代价!

真理是如何形成的?还不是无数人实践过后得出的结论吗、发现真理并写下真理论的人,做个统计而已,仅凭一个人所做所为是不会成为真理的。无数人堆砌的结果才是!

社会在进步,女人越能干、越不需要婚姻。

男人能干不能干、都需要婚姻,

因为男人在饮食起居方面、总想有个人照顾,

这是男人特有的习性,于他有没有才干、毫无关系。

有些人称之为感情动物、有些人称为禽类畜类;前者与后者是有差别的!

有些人虽称之为人,却在做着不是人的事儿,假如用用另句话形容则是“不是个东西”。我觉得却是真真侮辱了东西这个词!

中原瑞雪

之傲之矫

之妩媚妖娆

学子们喜迎她的到来

农民们感激她的慷慨

看那

雪花盛开

洒满大地

正以飘逸优雅的气质

来诠释ta魅力的精彩

一个天然乐趣的场地

很美好

大人

孩童

其乐融融的氛围

尽管

冰天雪地

丝毫不减

人们的欢声笑语

优秀品质的养成,先决条件是历练与坚持;并远离不适宜的人或事!

假如有一天要远行,谁是你最记挂的人?

有些人的到来

没有带着善意

却还是受到了

热情的款待

不需问何故

人性之大善大恶

皆有因果

信其者自信之

不信者亦不信也

于瑟瑟

风中独酌?

期待那

喉的温暖

侵袭至遍体

瞬间

无奈袭来

无语应之

沉默

于静静矣

于戚戚焉

终一日

无关乎轻与否

无关乎在与否

不懂你的悲伤

亦不知你的模样

冰冷的季节里

有那么一颗

似火苗燃动的心儿

灼灼的炫舞着荧光

忽闪又忽闪的

若隐若现

若即若离

温暖着

彻骨的寒冬

失去了联系,便以为是割舍、是忘记;其实不然、只不过换了个方式继续思念而已……

在某种情感方面,永远白痴一样……

受虐者的心理,即便明白对方的所作所为,可也在尽量的委屈求全,这无形中又助长了施虐者的雄风……

有力量的爱是一种幸福,无力量的爱是一种负累

但是人性使然,基本上我们爱的都是自己,或者是自己感觉,请不要大言不惭的说:我爱你”!

充其量是“我喜欢你”仅此而已……

婴儿的一声啼哭降临于这世上,何其的惊慌恐惧,水汪汪的眼睛无辜的看着这世界,一个个陌生的面孔出现,可真正去爱ta的有几人?或许由于缺少爱的缘由,ta接下来的日子里慢慢滋生出一种对真爱的渴望,终其一生的去寻找那有感知的“爱”!

美体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众人悦之~

美声是一曲悦耳的歌声,众人听之~

美颜是一幅美丽的画面,众人赞之~

美的内在则是这一切的综合,众人欣赏之~

今晚表情的不适 ,儿子又察觉到了,问我怎么了,我说身体不舒服……

今天接他路上给我普及一些科学的知识,说摩托车前身是自行车,和自行车轮胎一样细,后来慢慢加粗的……

还有他记得他班女同学说的话,人家说你妈妈对你这么好,你咋不好好学习,他已经重述了几次了……

再就是他说英语老师看着他说,这么可爱的孩子都舍不得批评,就是学习得加油努力。

作者简介;

  笔名悟灵,河南省郸城县人;座右铭:做生活的智者,自强不息!

宛丘文学投稿须知:

◆稿件必须原创,作品一经发布;本社设置有赞赏功能,赞赏作者的金额之70%归作者所有,其余留作平台运转维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