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乡那年我十七

 太阳鱼2011 2022-07-06 发布于陕西

下乡那年我还不满十七岁。下乡过了几天后过了生日才算到了十七岁。在所有青岛下乡到乳山县的知青里,我是最小的一个,长得也最小,怎么看也就像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直到现在我妈说起我下乡那年的事总后悔,说当时怎么就舍得让我走了。

从报名到出发,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本来我还是一中的在校生,可我听说一家有一个下乡的就可以给另一个安排就业,我下乡的话那我哥就可以就业了,所以,我不顾一切的报了名。老师不放我走,我妈到教育局去找亲戚走了关系,学校才放我走。我妈给我缝了全套的被褥,买了几件新衣服,连同市知青办发的一些日用品一起装到一个樟木箱里,这便是我去乳山的全部行装了。

一九七五年五月六日,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一大早,我爸和我姐送我到冠县路青岛海洋渔业公司机关楼前,这里早已集聚了所有去乳山的知青.六点整,我们出发了,我戴着大草帽,站在大解放卡车上兴奋地向爸爸和姐姐挥手告别,我看到爸爸在木然地看着我,姐姐眼圈红红的。三十年后的一天我和姐说起当年的情景,我姐说那天她把我送走回到家,我妈问起我上了车哭没哭,听姐姐说我没有哭,我妈伤心的在家号啕大哭,病了一场。

终于,要出发了。大卡车一发动,我的心也随着发动机的突突声急速跳起来。哭声、笑声充满了空间。我的眼泪从小就硬,哪怕是碰到再大再伤心的事情,我也不会轻易掉眼泪的,最多就是泪珠在眼眶里打个转儿。我怕被这噪杂的音响左右了我的情绪,急忙把头扭向了一边,两眼直视着前方,心里想:既然报名下乡还哭啥?汽车蠕动起来,几十辆满载知青的车缓缓驶出市区向着东北方向奔去。

耀眼的日头照得眼睛咪咪着,心跳的节拍和着奔跑的汽车的晃动,像是一唱一和为我们送行为我们喝彩。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是多么光荣啊!我暗自下决心:一定记住爸妈的嘱咐,到农村一定好好向贫下中农学习,少说话,多干活,不怕苦,不怕累,多向姐姐哥哥学习,不要想家,遵守纪律,要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那一刻的心情真可谓:满怀豪情、斗志昂扬。

车在坎坷不平的黄土路上巅着。和煦的阳光照着,温柔的春风吹着。放眼望去,路边漫山遍野开满了不知名的野花儿,田野里绿油油的麦子被风吹得宛如大海里的波涛,翻滚着,波动着。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看,韭菜长得这么高!哈哈,城里的孩子有几个认得麦子啊?看着庄稼,看着风景,想象着我去的村子会是啥样子,心里一阵阵激动。一路满怀豪情,满怀憧憬。汽车颠簸了七个多小时,我就在摞满木箱的空间里站了一路,一口水没喝,倒也没觉得累、没觉着渴。

我们一组十五个人分到了东里村。这里离县城只隔着一条河,听说能分到这个村的知青是因为受到特殊照顾的。带队干部是渔业公司职工医院的马医生,我们都叫她马单英阿姨。一年后又换了郑沛文阿姨。这两位带队干部对我们就像亲妈妈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着我们,与我们同甘苦共患难,打井挖河啥都干,使我至今难忘她们的模样。

在村支书和大队长的带领下,我们把行李安置好就去吃饭.这已是下午两点了,奇怪,我一点没觉着饿.饭后,村里的干部们和我们一起照了一张相。听说东里村在乳山县算是挺富的村子,这里的人对人特亲近,心地很善良。

我有幸和我们组长蔡新萍分到一个寝室.蔡姐长得非常漂亮,她在我的眼里至今是无人能比的美_女,她不仅人美,心眼儿也好.在以后的知青生活中,她把我当作小妹妹,处处照顾我,我也视她为我的亲姐姐,并且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全组同学团结得像一个人,吃饭时女的让着男的,干活时男的抢在前头,男同学换下的衣服女同学抢着洗,女同学病了男同学去买药。那真是实实在在的一家人哪!在农村那远离家乡的地方难得有像我们小组那样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勉励、相互照顾、从没发生过任何问题、让带队干部最放心的一个知青组。

下乡头半年,我们吃的是国家统一标准粮,一人每月四十五斤。还好,男同学虽然吃的多些,但和女同学搅在一起吃也就够了,饿不着。开始几个月,大家都还处在那个响应号召到农村广阔天地练红心的劲头上.。每天一起下地里干活,晚上收工后吃过饭还要在团支书的带领下到地头义务劳动倒粪.偶尔不去义务劳动,我们全组就会换上干净的衣服,到村口的小河边唱歌.我们有弹吉他的,有吹口琴的,唱的都是知青自己编的歌曲,还偷着唱一些前苏联歌曲.那时苏联歌曲可是被批为老黄歌的啊,禁唱的!后来,开始挣工分了,大家都被分到了村里的各个小队.活也累了一些.但是不管多累,晚上蔡姐姐都会带领我们全组同学聚在一起唱歌聊天,我们都很听蔡姐姐的话,她就像我们一个家庭里的老大,处处关心着我们。村里的干部和社员都对我们很好很照顾,大队SHU记和队长天天来看我们,及时了解我们的情况,谁有困难大队领导就会马上派人来帮忙。

下乡不多日子,就赶上割麦子.我们一个个你追我赶,生怕自己落下。杜姐姐最能干,她远远地把我们甩在后面,大家都喊她小老虎.休息时,大家就地一倒,歪倒在麦子上就能睡一觉。割麦子很累,头顶又是酷热的日头,汗珠成串的从头发缝里从额头上顺着脸颊、鼻尖滴到麦地里。早晨出门时带的一水壶水早已换成了汗水流到地里润土了。口渴难耐,只好跑到山上一个大水库去拨开水上漂的绿苔就一口大蒜喝个饱。哈哈!也没一个坏肚子的。

仲秋节到了,家里都捎来了好吃的,晚上,大队领导来和我们一起过节,我们并没有感到不能与家人团圆的孤单.饭后,我们同寝室的四个姐妹偷着到小卖部买了一茶缸红酒,各自拿出家里捎来的好东西,又把窗户用床单遮挡好,就着小点心,神秘地喝起来.男同学发现我们早早的关门堵窗,心事着呢,就悄悄地在门外听动静.我们听到们外有声音,赶忙把东西藏起来,一大茶缸红酒被慌忙地放进我的被窝里,结果撒了一被窝.那晚,我只好睡到了蔡姐姐的被窝里.没想到,刚刚睡着呢,就听门外男同学在敲门,我们四个女生赶紧穿好衣服开门,门刚推开,就听到一声:别动!我们吓得原地站着不敢动弹。这时就见几个男生在搬我们寝室门口的一块踏脚石板,他们小心翼翼的将石板移到一边,呵!原来石板下面是一个洞,里面有四只可爱的小动物,这时一位经常来知青组玩的社员说:这是一窝刚出生的黄鼠狼。顿时,我们几个女生吓得目瞪口呆。那社员又说:你们不要动它们,把石板盖上,只要不伤害他们就没事的,明天它们就搬走了。果然,第二天晚上吃过饭,我们全组同学都聚集在我们寝室门前,还是由那位社员领着男生一起将石板挪开,里面已是空穴。

秋收时最累,全村的老少都不分昼夜的干.这也是农村最热闹的时候.丰收给庄稼人带来快乐,带来甜蜜,带来笑容。虽然又忙又累,但是欢歌笑语总会在村里的大街小巷里回荡。

庄稼收完,天也渐渐地冷了,地里没活干了,晚上团支书就带我们在大队部学习或唱歌。过了一阵子,我们打起行装跟着大队里的年轻人去挖河。挖河是最累的活了.地冻三尺,举起镢头抛下去,地面只砸了一个小白点,还震的胳膊好疼.我虽然长得小,但是干活时我从不服小,从不掉队。挖河的那段日子里.有一件事至今挥之不去,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村里有一名孤儿,从小跟着哥嫂过,老小的就辍学跟大人下地干活,这次也跟着一起来挖河了。一天,我正在举着镢头刨地,听到一声大喊:你就不能用点力使劲拉,你吃那么多饭都吃哪去了?用力!我循声抬头看了一眼,那男孩子弯着腰,头都快着地了,双手搭在肩上拉着牵引小推车的绳子。突然那男孩一个趔趄趴在地上,那双手却还在紧紧握着一段绳子,绳子断了!那一瞬间我心里不知是啥滋味,感觉像是在流泪,心如刀绞,一阵酸痛。此时此刻我在敲打这些字时,那幅场景重现在我眼前,还是禁不住一阵阵的心痛。

一个寒冷的冬夜里,我们组的王哥哥在场院上值班看豆子垛.在一个临时搭起的小草屋里,尽管他穿了所有的能御寒的棉衣,但呼啸的北风还是挤进草屋毫不留情地抽在他的身上脸上,他冻得只好掏出烟来,想借烟的微小火温来暖一下手,他把烟凑近小煤油灯想借火点烟,没想到正在这时,油灯里的火苗被一阵风吹起了老高,把草屋点着了,王哥哥一时吓懵了.愣了一下,他赶紧往知青点跑,叫醒我们去救火.我们挑水的,拿盆的,发疯一般向场院上奔去,齐心合力把火扑灭.这时,我们一个个都像小泥猴,顾不得洗一把,大家抱头大哭。这是我下乡后第一次掉眼泪。

下乡时,为了省钱,我们回家都是自己找顺风车.那时人心眼好,都愿意帮助人.在乳山的知青都知道在县城的西北角,有一个外贸车队,几乎每天都有青岛的车到那里送货.然后空车返回青岛.那传达室的大爷和大妈都是青岛外贸退休的待人特好.有一次我回青岛来这里找车,大妈让我搭了一辆外贸食品的货车.那天正遇上大雨,路不好走,又刮起了大风.车开到莱阳时天已经很黑了,风雨交加,看我们几个搭车的知青冻得发抖,司机就把车开到了莱阳的一个部队医院,并给我们安排了食宿.这事已经过去了三十五年,迄今记忆犹新.那位司机师傅现在也该有七十岁上了吧,我至今后悔当时咋就没问他姓啥,咳!我只有衷心祝他一生平安!

白雪飞花中迎来了新的一年。下乡后第一次回家,每个人都在准备回家过年的礼物。乳山的大花生、芋头、山栗子、国光苹果都得带上,男生们还不知从哪买了一些猪下货。等到动身回家的那一天,唐哥哥发现他买的猪肚被谁咬了一口。至今我们每次聚会时都把这是当成一个话题,杨哥和金哥还打趣地说要破案呢,哈哈哈!

四季轮回中.转眼我下乡一年多了。收完麦子,庄稼人可以稍微喘口气了.为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县里经常联系青岛的歌舞团到乳山演出.为了看舞剧红色娘子军,我还差点送了命呢。

那天晚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我们几个同学撂下饭碗,直奔乳山剧院.因为没有票,我们又不舍得花钱买,几个男生就带我们围着剧院前后转,想找个便门溜进去.因刚下过雨,大院里积满了雨水,就在雨水埋没的地方,有一口水井被雨水冲开了盖子,正张着大口等着饱餐一顿呢.我们几个排成一字一边走一边抬头看着从剧院窗户里透出的灯光,娘子军连歌如雷贯耳.我们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就在这时,我一个不留神,一脚踩到了井里.没容我有所反应,只觉得胳膊象被一只大钳子夹住,一阵剧痛,等回过神来,我已经站在了井边的水里.原来就在我踩到井里的那一瞬间,走在我旁边的田大哥飞快的伸出手抓住我的胳膊,把正向井下急速下坠得我提了起来.我们几个都吓得站在水里只发愣.还想着看戏?罢了!回去吧!现在想那会儿真要出事的话,还不知是个啥情况呢,也许坐在这儿敲字的便不是我了。

我的下乡知青生活总共不到两年,但是这两年却能影响我的一生。两年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所要走的路程来说很短暂,但是对于一个下乡到农村生活的城里孩子来说则是一段漫长的艰苦的日子,一切都得从头学,城里长大的孩子要适应农村的生活环境,要学习做农活,要适应在煤油灯下看书,所谓近朱者赤,在农村那两年,我非常庆幸我身边有那么好的哥哥姐姐们,他们象对自己的亲妹妹一样处处照顾我,特别是我们的两位带队干部马阿姨和郑阿姨还有蔡姐姐,她们的正直,她们的善良,影响着我们全组的每一个人,正因为有她们为榜样,我们才能在那段特殊的日子相互鼓励,相互照顾,作出漂亮的知青生活的答卷。那段生活也给我的人生增添了一道亮丽的彩虹,正因为下乡的锻炼,练就了我坚强的性格和毅力,练就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对我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帮助极大。曾经有人问我说:你对下乡那段日子后悔过吗?我毫不犹豫地说:我从没后悔过,虽然那段生活对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来说比较艰苦,但是我认为对于我来说是一笔财富,锻炼了我坚强的意志,磨练了我不屈的性格,培养了我的大社会情感。

今年的下乡纪念日,我们又来到了东里村。这里和两年前我们来时又有了很大的变化。村东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村南一排排小别墅令人瞠目,村北是市府行政和经济发展中心,村西是连接银滩与青岛的高速公路。从东里村到银滩海边不到十分钟的车程,这里一排排高楼拔地而起,一幢幢别墅鳞次栉比。海边沙滩起名银滩真是名副其实,银色的沙滩一样望不到边,放眼望去,在阳光的亲吻下晶莹剔透,好像广袤的星空里无数的流星闪闪发光。村里的大街小巷游摊浮贩在高声叫卖,各种海鲜水果比比皆是。当年和我们感情极深的大队小会计乐广,每天除了办公和晚上回家睡觉,其余时间都会泡在我们知青点和我们一起玩,一起唱,一起笑,在我们知青组撤点后,他便当上了村长,现在是东里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每次回乳山他都会带我们到处参观一番。现村里大多厂房都是和韩国、美国合资搞服装生产加工,还有部分厂房和别墅、楼房都出租给韩国人。村民们生活幸福美满,老人都有养老金和医疗保险,孩子上学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全部都是免费的,男村民只要满十六岁村里就分他一套八十平米以上的套房。当年带我们干活的队长SHU记还有民兵队长,现在都已退休,每月拿着上千的退休金,不逊于城里人。安居乐业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村里的老宅子几乎看不到了,很难找到三十五年前那个满街飘着烧草味的感觉了。只是我们当年下乡时住的那一排在当时来说是村里最好的房子仍然静静地卧在那里,墙上隐隐约约残留着几个大字: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多么熟悉的语句啊!这句当年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最时兴的标语,反映了当时特殊年代的国情,记录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保留这处房子,据说是为了留个纪念。

每每回忆起下乡插队的日子,心里总是有一种留恋。那山、那海、那人、那屋,那空气中飘游的泥土味,还有那里的一草一木总是我的魂牵梦萦,每次走在村里的小巷,都有种想俯下身子亲吻泥土的欲望,毕竟那里留下了我们的笑我们的泪,那里留下了我们一个个精彩的瞬间,那里留下了我们甜美的回忆,那里留下了我们的最美好的青春。

从乳山回来几天后,蔡姐给我发信息:去东里村买套房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