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崩中的腾讯:马化腾是否需要二次问诊

 来咖智库 2022-07-06 发布于重庆

腾讯即将到来的20岁生日,恐怕没办法在一片“喜乐祥和”的氛围中度过了。

刚刚,腾讯公布了最新的业绩。2018年第二季度净利润179亿元,远低于预期193亿元。公开信息显示,腾讯股价自今年1月高点最多下跌逾29%,市值蒸发1650亿美元,股东财富缩水规模全球第一。

受此消息影响,腾讯大股东Naspers大跌10%,创2008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腾讯控股8月15日公布截至2018年6月30日未经审核的第二季度及中期综合业绩显示,增值服务业务2018年第二季的收入同比增长14%至人民币420.69亿元。网络游戏收入增长6%至人民币252.02亿元。该项增长主要反映腾讯的智能手机游戏(如《王者荣耀》及《QQ飞车手游》)收入的增长。社交网络收入增长30%至人民币168.67亿元。该项增长主要受数字内容服务(如视频流媒体订购及直播服务)贡献的增加所推动。

网络广告业务2018年第二季的收入同比增长39%至人民币141.10亿元。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增长55%至人民币93.80亿元。该项增长主要受微信(主要是微信朋友圈及小程序)、移动广告联盟以及QQ看点收入的增长所推动。媒体广告收入增长16%至人民币47.30亿元。该项增长主要反映因内容组合及广告商赞助活动为腾讯视频带来更多的贡献。

其他业务2018年第二季的收入同比增长81%至人民币174.96亿元,主要受益于支付相关服务及云服务的增长。

同时,腾讯控股上半年智能手机游戏收入环比下降19%至176亿元,主要是由于热门战术竞技类游戏尚未商业化及新游戏的发布排期的影响。

但这一系列收入的增长并不能掩盖腾讯控股盈利能力大幅下挫的事实。财报显示,其每股盈利环比下跌了23%,期内盈利环比下跌22%。

腾讯业绩增长乏力在今日盘中已经得到展现。投资者的恐慌情绪一路蔓延,今天腾讯股价盘中创一年内新低。

蓦然回首,腾讯还是那个腾讯,但是互联网江湖已经不同如往昔。

伏尔泰曾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在刚刚过去的6个月里,腾讯股价从2月每股475.6港元的历史高点一路走低,截至8月15日收盘,跌至每股336港元,市值也从4.53万亿港元,跌至3.20万亿港元,市值蒸发了超过1.33万亿港元。

“港股扛把子”——网友曾经戏如此称腾讯是港股最大的权重股,在6个月以前,一直都是无数投资人追捧的对象。但现在它随便一跌,便跌去了2个百度、3个京东、3个小米。

但令人迷惑的是,腾讯股价一路走低并没有任何扭转的迹象,虽然多位分析师都认为当前股价被低估,给出了平均股价511港币的锚定值,但是市场不认。

面对腾讯股价的跳水式下跌,有两个显著问题。

 1、为什么腾讯股价会跌的这么快、这么狠?

2、 腾讯股价到底是技术性调整,还是彻底的崩溃?

在2011年,经历“3Q大战”的腾讯掀起了一场从内到外的反思运动,这场运动被冠以“问诊”的名义。“诊断腾讯”最早从2011年2月底开始举办,历时一个多月,共有10场,而在这10场可以称得上“批斗大会”的研讨会上,一向低调的腾讯高管悉数出场接受各行业专家的挑刺和建议。

时至今日,腾讯是否需要再度问诊?

心态崩了。

这句发源于LOL(腾讯PC端的一款著名游戏英雄联盟的简称)的流行语现在用在腾讯股价上,似乎再贴切不过。和职业电竞选手比赛一样,当市场的心态崩溃后,股价就会一泻千里,变得无法挽回。

2008年2月,当时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刚刚几个月,全球市场处于集体下跌之中,受多重因素影响,上证指数也从6124点暴跌30%,市场空前恐慌。彼时,高善文博士写了一篇题为《调整,还是崩溃?》的文章,讨论A股到底是牛市进入下半场了,还是熊市上半场开始了。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上证指数一路跌至1665点,经历了一轮长达近7年的大熊市,直到2014年5月新的一轮牛市来临时,上证指数依然在2000点附近徘徊。

当下的腾讯股价,颇合当时情景,有一种“心态崩了”的感觉。

首先是,股东高位套现。

自去年3季度开始,就在腾讯股价频创新高的时候,股东们却在不断减持。2017年9月份,腾讯控股创始人兼执行官马化腾分多次合计减持800万股,套现27亿港元。腾讯控股总裁刘炽平也于同月减持60万股,套现2亿港元。2018年3月,刘炽平再次减持100万股,套现超过4亿港元。

随后的3月22日,腾讯第一大股东南非公司Naspers(南非报业)减持1.9亿股腾讯股份,若以3月22日当日收盘价计算,套现超过833亿港元。这是腾讯第一大股东十几年来首次减持腾讯股票,受此消息影响,当天腾讯股价大跌5.02%。大股东接连不断的减持,使得市场信心开始动摇,并揭开了下跌的序幕。

随后,北水回流。

股东频繁减持,加之受中美贸易摩擦和A股走弱的合力影响,今年4月份以来,北水出现罕见回流,腾讯成为被集中抛售的重点股票之一。

据香港媒体统计数据显示,4~6月,短短一个季度,沪港股及深港股通累计录得超252亿港元净卖出成交额,是2014年11月沪港通启动以来,第一次连续出现净沽出,其中,腾讯是北水减持最多的港股,净流出119.8亿港元。

进入7月以后,北水回流丝毫不见减缓,腾讯也依然是被减持的最大对象,8月2日腾讯更是达到了破纪录的单日抛售19.8亿港元。

最后,券商也开始竞相调低腾讯预期。

截至目前,包括野村、摩根士丹利、德银等著名投行在内的十余家券商,先后调低腾讯的盈利预期和目标股价。市场各方在腾讯股价方面,达成了空前的一致。

在2008年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和美国经济金融界知名人士座谈时曾说:“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如今的腾讯股价,所反映出的最直观的问题就是,投资人没有信心了。

信心,的确贵如黄金。

股票的本质是对未来盈利的投资,因此,股价所反映出的不仅是眼前的问题,更是长远的预期。

大股东减持、机构出逃是引起本轮股价雪崩的导火索,而腾讯业务遭遇瓶颈才是根本原因。

回顾腾讯2017年年报,和2018年Q1和Q2的财报可以发现,腾讯目前的盈利能力虽然依旧不俗,但却隐患巨大。游戏、广告依然是腾讯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尤其是游戏,占比超过30%。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腾讯的网络游戏在《王者荣耀》之后似乎难以再觅“王者”,《绝地求生:刺激战场》和《绝地求生:全军出击》(俗称吃鸡)变现低于预期,《绝地求生》PC端过审遥遥无期。

8月14日,腾讯 WeGame 运营团队发布公告,刚刚上架6 天的《怪物猎人世界》游戏,因“部分游戏内容未完全符合政策法规要求,相关政府部门接到大量举报,该游戏相应运营资质文件现在被取消”,最终导致游戏下架、停售、退款。

这一打击对于腾讯来说是非常巨大的。《怪物猎人世界》是腾讯 WeGame 平台引进的第一款3A 大作,在《绝地求生》迟迟不能过审的情况下,被寄予厚望,游戏尚未上架就获得了超过100万份的预定。这次意外下架无疑让腾讯吃了当头一棒。

除了游戏内容本身的问题外,流量的增长也在成为问题。腾讯盈利的核心业务是游戏,而让游戏业务得以发展的基础是社交。游戏本身是一个忠诚度非常微妙的行业,真正的主力消费群体是年轻人,原本腾讯连接一切的微信和QQ为游戏输送了无限的流量,但是如今这两大源头似乎都到了发展的“天花板”。

财报最新数据显示,腾讯控股上半年QQ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同比增长7.0%至7.086亿;微信及WeChat月活跃账户达10.577亿,同比增长9.9%。

微信无疑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平台,也是最大的流量聚集体,但是微信面临着两个目前可能不算大但未来是大问题的问题:

1、 用户增长乏力。

目前微信覆盖的地区,尤其是国内,可以说使用智能手机的人几乎都安装了微信,单纯从用户总量的增长上,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了。而放眼国外,海外版微信(Wechat)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分析师预测,未来 3 到 5 年内,微信用户数量成长率预期仅为 4%。但与此同时,抖音的用户增长十分迅猛,根据《经济学人》的数据,抖音已经成为全球下载量最大的应用。

2、 微信“太老了”。

姑且不说微信的社交模式未来是不是会被更新的产品替代,就像当初微信打败短信一样。单纯从用户来说,年轻的用户,尤其是00后用户已经开始觉得微信“老了”。对于很多00后来说,这个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在用的APP不仅不够酷,而且不能隐身,发个动态还得屏蔽自己的老爸老妈,不能个性化打造自己的空间……

在过去两年,腾讯曾惊奇的发现,很多00后用户开始回流至QQ。本来这是没有问题的,不用微信用QQ,反正都是腾讯的用户。

但是,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崛起,QQ的用户增长率开始下跌了。今年一季度,腾讯QQ 月活跃账户数比去年同期下降 6.4%,QQ 空间月活跃账户数比去年同期下降 11.0%。

这不是一个好信号。

1999年2月诞生的QQ称霸了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2011年1月诞生的微信称霸了第二个十年,然而我们目前还看不到,有哪个社交产品能称霸未来十年。我们也看不到,继超级产品经理马化腾和张小龙之后,腾讯的哪个产品经理有这个潜质。

快20岁的腾讯,正在失去年轻人。

以前,互联网创业者经常会被投资者问一个问题:你这个项目,如果腾讯做了你怎么办?那个时候腾讯虽然被诟病抄袭,但是其产品模仿能力确实是惊人的,不管被多少人骂,腾讯确实能做到超越被模仿者,甚至做成为行业最大。

但如今,腾讯似乎抛弃了“模仿+超越”的模式,而是走上了一条“投行化”的道路。

2017年,腾讯投资了包括摩拜、逻辑思维、蔚来汽车、特斯拉、唯品会、链家网等在内的超过110家公司,比阿里巴巴和百度投资的总数加起来还多。2018年腾讯的投资速度依然不减,今年前7个月,腾讯共投资了近百家企业,投资规模超过1700亿元人民币,已经逼近2017年全年的投资数量和规模。投资收益也成为腾讯的主要收益来源之一。

但是,对资本市场而言,腾讯是一家投资公司吗?不是。腾讯应该是聚焦于用户、聚焦于未来、聚焦于数据的科技公司。

投行化的战略,虽然扩大了腾讯帝国的版图,但也给腾讯带来了新的烦恼,这些烦恼主要体现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公司资金压力加大。由于并购战略投资增加,而且每一笔投资数额都不在小数,因此腾讯财务状况日趋紧张,2018年1季度末腾讯出现债务净额145.33亿元,而2017年年末为现金净额163.32亿元。

另一方面,过多的投资,增加了公司的市场风险,一定程度的影响了公司的股价。腾讯所投的企业中,既有初创企业,也有上市公司,这些企业在各自的行业发展中,在资本市场中,都会面临不同的风险,以上市公司为例,今年以来沪深港股市都出现了大幅下挫,受此影响,很多公司的股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投行化也导致腾讯对一些领域失去真正的控制。在近几年的战役中,腾讯虽然成功投资了京东、美团、滴滴、摩拜、拼多多等一众企业,但也同时等于放弃了直接进入这些领域。

目前腾讯的七大事业群业务体系架构中,社交网络事业群(SNG)和微信事业群(WXG)分别以QQ和微信为阵地,以社交为核心,具有非常高的粘性和活跃度,短期能难以有一个挑战者能撼动其地位。但互动娱乐事业群(IE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的用户忠诚度相较更低,目前正在与阿里、百度、网易、头条等公司短兵相接。

2017年初,马化腾曾说,“我越来越感觉到,做纯软件可能会失去未来的一些制高点。技术才是一个不可逾越的东西,掌握技术才能保证战略制高点。”

2017年,腾讯研发方面的投入是175亿元,虽然较2016年的118.45亿元和2015年90.39亿元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没法和亚马逊的226.2亿美元(约合1430亿元人民币)、谷歌166.25亿美元(约合1051亿元人民币)和微软123亿美元(约合778亿元人民币)相提并论。

对研发的投入不足和重视不够,加之动作迟缓,让腾讯在对未来的竞争上失去了先机,比如大家都在争夺的人工智能,腾讯目前内部有多个团队在同时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比如TEG旗下的AI Lab、社交网络事业群(SNG)的优图实验室以及微信事业群(WXG)的微信AI团队。其中作为公司级实验室的腾讯AI Lab 2016年4月才刚刚成立,2017年3月,张潼担任AI Lab主任。谷歌等互联网巨头,在AI布局上,普遍要早于腾讯5年。

毫无疑问,腾讯这家公司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巅峰之作。

在互联网江湖,无论是用户数量还是盈利能力,腾讯都无疑依然是江湖霸主之一,令人敬佩。

然而,战略发展的困境和核心业务的瓶颈让腾讯从一个“进攻者”正在转变一个“守成者”,在互联网的世界,变化何其快,快速的攻城掠地,成者王侯败者寇是亘古不变的游戏规则。

再过3个月,腾讯就要迎来20岁生日了,也提早的进入了中年。所谓中年危机,不仅仅是上有老下有小身上有房贷不敢辞职不敢病倒的压力,也有被老婆孩子热杠头甜蜜小日子消磨掉的战斗欲,这两点在腾讯身上都有。

前有劲敌阿里,后有新秀头条抖音,群狼合围,腾讯该何去何从?作为腾讯的普通用户,我们并不希望腾讯在20岁生日的节点上,走向没落。从目前的情况看,如何解决好腾讯的内生问题,想从根本上解决,将是一段艰难的旅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