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信最新一季度财报,隐藏了后浪什么秘密?

 来咖智库 2022-07-06 发布于重庆
2020.06.06

不要低估了年轻人的消费能力。

文 | 柴犬

编辑 | G3007 

受2020上半年疫情的冲击,国内外资本市场黑天鹅频发,宏观经济环境风云变幻。微观行业和个体公司在疫情特殊时期的阴云笼罩之下,仍然或快或慢走上了复苏之路。

近期,新消费服务平台、金融科技行业老牌头部公司乐信公布了2020Q1财报。乐信一季度营收为2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0.85%;净亏损6.78亿(去年同期为净利润4.24亿);非美国会计准则下(Non-GAAP)下,调整后净亏损为人民币5.96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人民币4.64亿元)。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乐信上市以来交出的一份“最差”财报。但抽丝剥茧,在分析其财务上的亏损成因、疫情的特殊影响、公司的运营数据及用户增长之后,我们认为,这份财报显示了乐信具有较强的逆周期抗风险能力,预计Q2将迎来强劲复苏,疫情之后其价值将更加凸显。

最新的消息是,乐信有望成为继续京东、网易等回归港交所上市的又一家中概股公司。

6月4日,乐信财报发布后的业绩交流会上,乐信CEO肖文杰在回答分析师提问时表示,乐信本身是22家具备香港上市资格的公司之一,也在研究在香港二次上市的可能性。在必要的时候,为了保护投资者和股东利益,乐信会继续评估当前局势并认真考虑,在合适的时机在香港二次上市。但他并未就此披露更多的细节。


01

金融服务收入仍旧高速增长

乐信是国内领先的新消费服务平台,致力于用新技术服务新消费人群,截至2019年底,乐信用户数达到7330万。

下面我们就展开分析乐信在今年第一季度的业绩表现。

收入。财报显示,2020Q1乐信营业总收入25亿元,其中金融服务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80.2%;在金融服务中的贷款手续费及服务费收入达到了10.5亿元,同比增长33.6%。

我们尤其注意到,在今年一季度疫情重创之下,经济几乎停摆,但乐信的金融服务收入仍旧保持了稳健且高速的增长,同比80.2%的增速要远高于上市以来的任何一个季度(去年这部分业务Q1-Q4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3.9%、8.1%、76%和51%)。

从乐信的财报可以看到,金融服务收入已经成为这家公司业绩稳定的“基石”。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跟乐信此前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和布局是密不可分的。就如肖文杰所说,乐信秉持着长期主义价值观,对技术研发及营销持续投入,打通线上线下的新消费平台战略持续发力。

成本和费用情况。(1)销售成本从2019年第一季度的6.28亿元人民币下降至4.8亿元人民币,降幅为23.5%,这与网上直销收入的下降是一致的(2)加工和服务成本从2019年Q11.17亿元人民币增至3.13元人民币,增长168%。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第三方费用增加所导致的,如担保公司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人事相关费用的增加。

销售和营销费用,从2019Q1的1.95亿增至2020Q1的2.44亿,同比增长24.9%。研发费用由2019Q1的9380万元增长34.5%,达到2020Q1的1.26亿元,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工资和与人事有关的费用和股份制薪酬费用增加导致的。另外,2020Q1的综合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5.6%至1.1亿,去年同期数据为8720万元。

下图展示了乐信费用的分布情况。从环比情况可以看出,跟2019Q3及Q4相比,今年一季度,乐信在销售和营销费用上进行了控制和优化,2.44亿的费用支出低于上两个季度单季费用的50%,整体费用控制情况较为良好。

毛利润。财报显示,2020Q1毛利润1.67亿元,同比下降了76.7%;净亏损为6.78亿元人民币,而2019年第一季度为净收入4.24亿元人民币。

为何乐信的收入情况稳健,且费用控制情况也较为良好,利润却出现了大幅下滑?仔细阅读公司财报不难看出,乐信的亏损是由于在新的会计准则的要求之下,业务前期就计提了大额拨备所导致的,再叠加疫情对宏观经济和公司业务的影响,综合作用之下造成了Q1的亏损,就不难理解了。

在疫情期间,乐信加大用户补贴及商户补贴,减免各项息费、服务费3.4亿元;社会捐助及与政府一起发放消费券等共计支出5000万;此外,基于稳健经营原则,额外增加疫情特殊专项拨备9亿元,致一季度亏损6.78亿元(毛利1.67亿元)。

具体来看,今年第一季度乐信计提了大额拨备,新准则要求公司按照金融工具整个资产寿命期限评估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和减值可能,费用中多出“或有负债坏账准备金额”,并在业务发生第一天从利润中全额扣除。简单的说是把原来放在后面的“可能风险”提前消化了。

对信用损失准备进行计提,也叫计提拨备,是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在会计处理上的常规操作,将贷款的未来预期可能会出现的损失,事先在会计报表中反应,体现了稳健和审慎经营的原则,同时也能更真实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水平和资产质量。

以此前刚公布财报的360金融为例,按照新会计准则,360金融净利润1.83亿元,而在旧准则下实际经营利润为8.6亿元左右。

这就是在新旧会计准则之下,收入和信用损失确认的记账时点改变了,对公司的财务数据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而对乐信而言,在Q1已经计提了足额的拨备,说明风险已经在报表中充分的反应,公司在未来逆周期的抗风险能力会更为强劲。


02

运营数据亮眼

财报还显示,在一季度,乐信的运营数据也颇具亮点。

在资产规模上,平台促成借款金额341亿元,同比增长69.5%,超过此前320亿元的目标预期。

截至3月31日,贷款未偿本金余额合计达到5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2%。这部分是乐信的生息资产。可以看到,贷款余额仍旧维持在较高水平。

财报还显示,在一季度,贷款的加权平均期限为10.7个月,贷款的年化利率为27.1%;截至2020年3月31日,90天+拖欠率为2.57%。显示出乐信仍旧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再来看下用户情况。一季度,不惧疫情冲击,乐信用户增长情况喜人。财报数据,截至一季度,乐信注册用户数突破8000万达8420万,同比增长99.7%,注册用户数和增长速度均创下历史新高。这部分人群中,达到放款标准的用户有2070万人,同比增长78.9%。另外,使用了贷款产品的活跃用户达到640万,同比增长99.1%,这部分中新用户96.5万人,同比增长30.7%。

肖文杰表示,国内疫情最坏时刻已经过去,消费、就业正快速复苏,业务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二季度预计促成借款金额将超过38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46%。“公司二季度将继续回到规模化盈利轨道,我们对完成全年1700亿到1800亿元的目标充满信心。”


03

信心来自于哪里?

肖文杰的信心来自于哪里?

答案并不神秘,95后、00后的新消费人群,在后疫情时代具有更快的修复能力和消费韧性。

根据乐信研究院在4月28日发布的《发现复苏新动力:后疫情时代年轻人消费趋势报告》,

以95后为代表的新青年正成为消费主力人群。

这部分人群的特点是,经济负担小、热衷网购、追求生活质量,现阶段消费欲望最强,尽管疫情对他们的收入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但没有根本上动摇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并不会压抑他们正常的消费需求。从衡量消费复苏的“四维指标”(收入预期、支出意愿、分期意愿、消费升级)可以看出,消费复苏的趋势非常明显。

一季度,乐信录得的收入增长也与乐信用户属性有关。乐信的用户更多是95后、00后的年轻白领一族。疫情确实让不少人的收入有所降低,但这些人以70、80后公司中层以上管理者及高薪者为主。对于95后年轻人来说,无论是从职业起点,还是薪资起点来看,都处于最基础阶段,不是企业降薪的重点人群。从再就业来看,年轻人也比高龄职场人更容易,所以他们对未来收入预期相对更乐观。当然,他们也更愿意提前消费。

报告调研了全国3327名年轻人。结果显示,62%的人预期收入不减;65%的人将增加支出(比3月提高19个百分点);65.6%的人更愿意分期消费;另有超30%的人愿意扩大品质类服务类消费。

“95后、00后新消费人群崛起,一个新的消费时代已经来临。”去年4月,乐信CEO肖文杰提出了乐信要发力“新消费”的全新战略。他认为,新消费时代主要表现为“三新”——新人群、新需求、新方式,围绕这“三新”,乐信将从场景、金融和权益三大方向展开布局。其中,服务于年轻人品质生活的权益类消费平台“乐卡”也在去年正式亮相。

在疫情之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消费业态也不断涌现,如积分兑换商品、会员优惠等服务备受关注。调查还显示,积分兑换商品(41.6%)、拼购(35.6%)、开通会员(33.4%),被年轻人认为是既能省钱、又能提升体验感的几种主要的新消费方式,在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得到快速发展。

 

乐信旗下消费特权会籍卡APP乐卡,上线不久就已累计服务数百万人次,使用乐卡的用户比不使用的人,月均消费频次高出52%;主打通用积分服务的“乐星积分”,通过打通线上线下商户积分体系,累计持有人数超过610万。

第二季度是电商冲业绩的传统季节,进入6月以来,京东、阿里巴巴、拼多多各种补贴力度不减,都在为618狂揽业绩。各家的促销将进一步提振消费。针对年轻人群体,分期乐商城在4月中旬就启动了以5G手机消费为主题的分期购物节,大促当天,分期乐商城5G手机交易额比平日增长184%,带动全平台手机交易额增长335%。

乐信在今年Q2的业绩将会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未来可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