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年轻人谈结婚?TA们说还是先搞钱吧

 来咖智库 2022-07-06 发布于重庆
2021.03.01

也许现代婚姻制度,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溃败”


文 | YT

编辑 | G3007 

编者按

如果现代婚姻制度不能够很好地发挥有利于个体实现自我发展的功能,或者不能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则会有更多的适婚青年选择不婚,必然对现有的婚姻制度产生影响和冲击。

工作、结婚和买房,无疑是当代年轻人无法回避的话题。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结婚了?”下面的回答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总体上不愿结婚的人态度是非常鲜明的。

知名大V李银河说,“大家不愿结婚最具体的原因是离婚的成本越来越高”;有知友说,“受过教育的女性更多了,其中不乏非常优秀的人,她们更多追求在社会而非家庭中的成就,婚姻和生儿育女不再是人生的唯一选项”;还有知友总结,“男人怕一辈子还不完的债,女人怕冒一辈子没有保单的险”、“遇到了身边结过婚的人各种鸡零狗碎,恐婚”、“作为过来人说,女人千万不要结婚,更不要生孩子。一个人逍遥自在不香吗?”、“大家好像都看清了婚姻的本质,不结婚真是太幸福了,没有婆媳问题、彩礼压力,现在年轻人是看短视频都没有耐心的年代,只有不结婚才可以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年轻人越来越不想结婚早已经不是新鲜事了。早在2015年,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就在一篇名为《中国低生育进程的主要特征——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的启示》中总结出这样的结论:妇女未婚比例不断提高和一孩生育水平不断走低也是20多年来中国低生育进程的特征。二孩政策的放开也只能在短期刺激,长期来看生育水平仍会下降。

近期,2020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常务副省长陈向群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恳请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政策。这一提议一经提出就迅速引发了社会热议。东北的人口外流全国人民有目共睹,甚至有人调侃,海南已经被东北人全面占领了。东北的情况虽然比较明显,但全国其他地区的情况,跟它相比也只是多和少的区别,但大家趋势是一样的。另外,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也在近期呼吁,为了应对新增人口的断崖下跌以及应对老龄化,应尽快全面开放生育。 

时代的每一粒尘埃,落在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最新的数据表明,北大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在几年前的预测已经得到了印证。

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从1347万对的历史高点持续下滑至813万对,创历史最低。据《结婚产业观察》整理,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813.1万对,同比下降12.2%。从下图可以看出,全国的结婚率是自2013年开始已经进入明显的下滑空间。

(数据来源:结婚产业观察)

有专家指出,年轻人结婚率不断下降总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国城乡结构二元化的特征非常明显。随着近二十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形成了基数庞大的流动人口,这部分流动人口大部分都是青壮年劳动力,从年龄阶段来看也处于婚育的高峰期。

然而,流动人口在婚育上面对较大的困难,生活上也面临更大的压力,尤其对其中的妇女而言,其生育意愿要远低于非流动的妇女群体。从宏观层面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总体上对生育有抑制的作用,从很多年轻人经常调侃“房价就是最好避孕药”的玩笑就可以看出,年轻劳动力在从乡镇流动到城市的过程中,会面临较大的现实压力。

第二,除了初结婚人数骤然下降外,“晚婚”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公开数据显示,2005-2019年,20-24岁结婚登记人数(含再婚)占比从47.0%降至19.7%,25-29岁从34.3%升至34.6%,30-34岁、35-39岁、40岁以上结婚登记人数占比分别从9.9%、4.9%、3.9%增至17.7%、8.1%和19.9%。再说离婚率,1987-2020年,我国离婚登记对数从58万对攀升至373万对。1987-2019年初离婚率从0.5‰攀升至3.4‰。

第三,更多的年轻人将对事业的追求当成人生的第一目标。因为存在职业方面的差异,使得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群, 不婚的人数比例也存在很大不同。一些较高收入的行业, 例如互联网、生物科技以及效益较好的金融机构中,单身女性的比例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美国学者凯特·波力克的研究发现:在男女平等的社会里, 女性能够自食其力,不再依靠男人,传统的嫁“上”不嫁“下”的思维完全可以打破。“在美国,过去惯常的求偶标准,如年龄、体重的重要性都降到最低。到处是颠覆传统的伴侣,女人选择比她们小得多的男人,男人选择经济上比他们更成功的女人。”

近期,来咖智库访问了几位在一二线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年轻人,从TA们真实的生活状况,来看看当下年轻人“恐婚”或者“晚婚”的一些特征。

小A

上海某研发机构职员 男30岁

成长经历:出身于某三四线小城市,十多年来一直坚守着“知识改变命运”的价值观,曾求知若渴,并努力考上了省内第一的高中,接着又日夜苦读,奋力考入上海老牌工科985。本科期间,每天课业之余还要打起精神学习德语,终于能去德国攻读硕士,毕业后在慕尼黑担任开发工程师,一晃就接近而立之年。”

婚姻观:回到上海后面对高度内卷的职场和遥不可及的房价,微薄的工资上缴房东后就所剩无几了,工作以来经济压力一直比较大,自己读书了那么多年,父母一直也挺支持的,我已经不好意思再掏空家里只为了自己结婚。再说上海优秀的人很多,女生对结婚的要求也不低,我决定还是自己先好好发展事业,提升职场技能,还是先赚钱比较有安全感。

有的时候一个人的确也挺孤单的,但高昂的房租与工作的辛苦,已经彻底透支了我的财力与健康,感到自己再也没有多余的经济实力和精力去谈恋爱,一想到要给对方承诺,涉及到照顾双方老人,供养和教育下一代这些问题,我都不敢仔细想,所以对于恋爱这件事也一直挺回避的。

小B

成都一家新媒体公司的职员 男26岁

成长经历:在成都读完大学,二十二三岁毕业,工作两三年稳定下来不知不觉中就到了现在这个年纪了。现在这个阶段谈恋爱就很现实,除了爱情之外,还需要去考虑家境、性格、门当户对,身边好几个朋友都是挑来挑去就三十多了,最后为了搭伙过日子,凑合在一起结婚。我看他们那种状态就觉得,与其凑合不如自己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婚姻观:30之前不结婚在城市中来说已经是绝对主流了,可以称为相当普遍。而且不但是晚婚开始普遍,不婚势力也逐渐抬头,我就是其中之一。如今社会压力过大,结婚需要房,生了孩子婴儿用品也是一大笔开销,孩子上了学还要隔三差五的去奉承智障又骄傲的某些老师,又要用休息甚至工作时间去学校做那些莫名其妙的活动,自己省吃俭用给孩子存钱,一辈子辛辛苦苦费钱费心最后孩子还不一定孝顺。

小C

北京上班族 女28岁

成长经历:22岁读完本科后考研、考博,一直在追求学业,对于爱情比较随缘,没有刻意去追求和经营,结果一毕业后就已经有了所谓的“大龄剩女”的标签。工作之后更是忙着追求事业,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考虑恋爱和结婚,而且单身久了,很适应一个人生活,觉得这种生活很自由,尽管偶尔会感到孤独,但是会找到其他感兴趣的事情去做,所以也就没觉得很不能忍受。

婚姻观:理想结婚年龄是30岁之后,也可能推迟到35岁,事业稳定下来才会考虑结婚,希望对方经济情况至少不低于自己,双方有共同话题,能聊到一起,主要还是看相处的感觉,对一见钟情这种故事是早就免疫了。

结 语

总结来说,导致如今许多年轻人逐渐不婚、晚婚的原因有:经济生活压力、升学就业、注重自我价值提升等。但有趣的是,在这些年轻人当中,女性的比例大于男性,女性更喜欢单身。

很多女性信奉“低质量的婚姻,不如高质量的单身”。如今女性的经济能力较之以往有很大的提升,她们不再需要在经济上依靠别人就能生活,很多女性认为如果婚姻不会成为生活的加分项,那么就不会轻易结婚,甚至是不结婚。她们明白一旦结婚,在婚姻中女性对于家庭的付出要远远多于男性。在《蝗虫效应》一书中指出:“在全球最底层的社会里,女人承担了80%的劳动,但是只占有不到10%的资源。”所以,如果不是这段婚姻或是对方带给自己的满足与快乐大于婚后所要付出的艰辛,她们当然会选择独自美丽。

女性在基本人身安全和公民财产得到保障,学历水平不断提升后,她们认识到维护自由支配自己时间、金钱和创造自我价值的重要性,而且为使自己不要走上前辈们没有收入的家庭劳工之路,婚姻这种占据她们太多时间和精力,又没有报酬的形式当然不会再对她们产生诱惑力。

也许现代婚姻制度,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溃败”——如果现代婚姻制度不能够很好地发挥有利于个体实现自我发展的功能,或者不能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则会有更多的适婚青年选择不婚,从而对现有的婚姻制度产生影响和冲击。 

- END -
  • Tip: 由于现在公众号推荐规则改变了,为了大家能随时掌握独家财经新闻,请把「来咖智库」设置成星标,才能持续收到最新文章哦~

来咖视频号 


交流群(请备注行业+机构)

微信号:guojielou118

扫码添加小助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