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塘里有很多扭动的铁线虫,这是怎么回事?这一现象很常见吗?

 黑暗会有尽头吗 2022-07-06 发布于山东

小时候喜欢去小河里摸鱼,其中最让我害怕的不是可以趴在腿上吸血的蚂蟥,而是铁线虫。虽然铁线虫不像蚂蟥那样会吸血,但是如果你看到一群铁线虫在水中自由地游动,那么你一定会头皮发麻。

笔者小时候就见过几次,一次在一个山上的水塘中,当时想去喝点水,看到里面密密麻麻有几十条铁线虫后,我放弃了这个想法,一次是在小河附近的一个约2平方米的小水坑中。那么,问题来了,铁线虫集中在某处出现是不是正常现象呢?它们是如何聚集到这里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关于铁线虫

铁线虫俗称天丝,它是线形动物门铁线虫纲下所有蠕虫的统称,在世界范围内约有300种不同的种类。在线形动物门下还有一个纲游线虫纲,该纲下的蠕虫均分布在海洋中。

线形虫与线虫都是假体腔动物(原腔动物),不过,线形虫是线形动物门,后者是线虫动物门,它们最大的差异就是线虫拥有完全的消化和排泄器官,而线形虫则是消化器官高度的退化,没有了排泄器官。

铁线虫主要的栖息环境以淡水和潮湿的土壤为主,不过,它们在正常情况下,极难发育成成体,因为在水和土壤中的养分不足以让它们完成整个的生长过程(卵、幼虫、成虫),所以它们需要寻找宿主。

铁线虫最喜欢的宿主就是节肢动物了,这是因为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居多,而且它们容易在水源和潮湿的土壤附近活动,比如螳螂、蟋蟀、蝗虫等,这些都是铁线虫最爱的宿主。

铁线虫进入这些动物体内的方式通常分为主动和被动,其中主动是当一些节肢动物在潮湿的土壤活动时,铁线虫幼虫会利用自己带有钻孔装置的头部进入到动物体内,完成寄生。而被动是在这些节肢动物进食或者喝水时,误将铁线虫的幼虫或者卵吞入体内(卵只有1毫米左右,幼虫初生阶段也如发丝一样细且短),完成寄生。(下图为铁线虫产下的卵带,长约1厘米,直径约4毫米)

铁线虫幼虫进入动物体内后,会先以动物体内摄入的食物为食,随着铁线虫的逐渐长大,动物的行动能力变差,捕猎能力也变差,此时铁线虫会分泌消化液开始消化和吸收动物体内的器官和组织。

最终,铁线虫由一个几毫米长的幼虫,发育成一条至少有10厘米,甚至长达1米的“庞然大物”,之后,它们会控制宿主,跳入水中,铁线虫破肚而出,宿主死亡,铁线虫以成虫的形态在水中寻找繁殖对象,进行下一个轮回。

铁线虫成群在水塘或者河中出现是正常现象吗?

通过我们上面对铁线虫的大体介绍,答案就呼之欲出了,那就是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铁线虫的幼虫进入宿主体内的时间虽然略微有些差异,但是都是在节肢动物们活跃的季节,所以时间上差异并不大,这就导致了会有一大批的节肢动物同时被不同的铁线虫入侵。

其次,由于铁线虫进入动物体内的时间差不多,所以它们在宿主体内发育成成虫的时间也差不多。

最后,铁线虫成虫后想要存活必须在潮湿的土壤或者是水中,而一个区域内的水源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山上,一个小山上甚至只有一个水塘,这就使得大量的铁线虫会控制宿主跳入该河流或者水塘中。

此时,这个水塘就成为了成虫后铁线虫的聚集地,如果你看到这种场景,再去看一下水塘的边缘,你会发现许多漂浮的节肢动物的尸体。因此,水塘中有许多扭动的铁线虫是正常现象,它们扭动其实就是在寻找繁殖的对象(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届时这个水塘中将布满铁线虫卵,人如果误喝了这种水就有可能被感染。

那么,铁线虫是如何操控宿主进入水中的呢?

这应该是许多小伙伴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因为这种完全操控动物的能力貌似只有在科幻片中才能看到,那么,铁线虫是如何实现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美国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出了结论,研究发现,当节肢动物被铁线虫寄生后,其视觉系统中有几个蛋白质发生了变异,而这种变异并非自身变异,而是铁线虫释放的物质造成的。

由此科学家们认为,铁线虫是通过将寄主视觉系统的改变达到了为我所用的目的,只不过,铁线虫控制的只是宿主的部分视觉,所以它们无法通过宿主的眼睛完全看到外面的世界。

只是对光线的强弱有了一定的辨识能力,当铁线虫成虫后,它会通过光线强弱来判断水源(白天艳阳高照时,水面是亮度最高的)的大体方向,然后通过身体蠕动来控制宿主逐渐的接近水源,最终跳入水中“完成使命”。

写在最后

铁线虫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一种蠕虫,只不过许多人会把它们当成一些细小的烂树根或者是头发丝而已,在一些植被茂盛的地方如果出现一个水塘,那么你会发现这个水塘中有无数的铁线虫在蠕动,这是因为大多数的铁线虫成虫后需要进入水中才能生存,所以它们将宿主控制到了这里,因此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不过,这个问题也提醒我们,尽量不要喝野外的水,尤其是在水的边缘发现节肢动物的尸体时,因为铁线虫不但能在节肢动物中寄生,也能在人体内寄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