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间门诊为便民?盲目跟风可能两头落埋怨

 医粒种子 2022-07-06 发布于北京

近日,多地开展黄昏门诊、夜间门诊、周末门诊,北京市卫健委则正式发布文件,鼓励此举。不少民众拍手叫好,可医护却暗暗叫苦。

医院开设错峰门诊 方便上班族就医


▲▲▲

除了北京近日发布的《2022年北京市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上海、安徽、陕西等地均在推进夜间门诊开展。

据官方文件,此举的目的是优化号源供给结构,引导患者错峰就诊。确实,黄昏门诊、夜间门诊和周末门诊等错峰门诊的开设,上班族看病工作两不误,孩子们上学看病两不误,需要儿女陪伴就医的老人,也无需担心拖忙碌的子女后腿而内疚,非常人性化。

便民 也不宜太勒掯医护


▲▲▲

站在民众的角度,肯定为这一举措叫好,医院的大门随时都敞开,什么时候想去就诊都可以,很是方便。可如果自己是医护,或是自己的亲人是医护,无论如何也无法赞许这一举措,只会担心他们被累趴。

首先,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大背景下,除了日常的诊疗工作外,很多医护人员还承担着外出核酸采样的任务。而医院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再开设各类错峰门诊,医护们纵有三头六臂,也有受不了的时候。

其次,能否真的起到分流患者的作用,值得商榷。西部一家医院的医生表示,疫情以来无偿加班是常事,周末邀请医科大学附院专家来坐门诊,我们也需跟着上,后来又开设夜间周末门诊,可夜间就两三个病人。

再其次,牺牲睡眠,补贴却难落实。一名医生就表示,最开始觉得,付出晚上的时间,绩效考核方式肯定不能和常规门诊一样,毕竟占用了晚上的时间。实际摆在他面前的补休、补贴二选一的方案是:早上可晚来2小时,钱没有;一小时 15 块的补助,别的就没有了。很多医生都觉得,这就是一种变相的强制性无偿加班。

因此,为民众着想本没有错,可也不能太偏心,医务人员也是民众的一份子,他们的权益也需兼顾。

冒然开夜间门诊 可能两头落埋怨


▲▲▲

想要充分发挥夜间门诊的效力,医院提供的配套措施,检查、取药等环节不可缺少。否则医生就像缴了械的士兵,没有了战斗力。

有的医院就因只开设夜间门诊,却不开设夜间检查、药房等辅助科室,患者想做相应的检查,只能退掉号之后再挂个急诊号,或者第二天白天再来做,不仅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满,值守的门诊医生也感受不到夜班的价值。

可是,如果夜间门诊的病患量不大,却需要配备大量的人力资源,护士、分诊导诊、药房、收费等各个部门和窗口都需要有工作人员,谁来为这些消耗埋单?是让这些医护全部无偿服务,还是加到白天就诊患者的头上? 

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主任赵斌就认为,医院开设错峰门诊应量力而行,综合考虑利弊,从实践来看,有的医院夜间门诊的病患量并不大。

因此,冒然开设夜间门诊,难免落得两头不是人。

开设夜间门诊 要因地因时制宜


▲▲▲

国家卫健委此前发布的《医疗机构门诊质量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务人员出诊管理,依照门诊患者病种分类和特点,合理安排各专业不同年资医师出诊;并针对地域、季节特点,结合号源使用情况,动态调整出诊单元数以及单元接诊人次,合理配置门诊人力资源。

如果目的是服务上班族,那就针对上班族比较容易得的病开夜间门诊,不要所有科室都一起开。比如冬天是感冒的高峰季节,呼吸科等酌情可开设夜间门诊。

所以,开设夜间门诊,还是要因地因时制宜,不要盲目跟风,赶潮流。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