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用户2356fYUI 2022-07-06 发布于浙江

文/蔡朝阳

昨天北京中考成绩揭晓,海淀区,655分以上(含加分)的学生,有517人之多。而北京中考所有科目的总分也就660分。这个数据真的太吓人了。查了一下资料,北京中考,全部要考的有8门课。也即是说,要达到这个655以上的成绩,8门课一共只能扣掉5分。我猜,大概除了语文,基本上都是满分吧。因为语文一般不可能考满分。作文若是满分,就会成为新闻事件了。

但是这意味着什么?其实我不太懂。做了20多年的基础教育工作,我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难道写了一个错别字,写错了一个符号,扣掉一分和没有扣掉一分,这两个人的智力上有什么差别吗?

以前,教育上还经常说起一个“第10名”现象。说是一个班里的第10名左右的人,未来在事业上成功的概率蛮高的。现在呢,这个提法已经很多年没人说了,只剩下一个声音:鸡娃、鸡娃、鸡娃~

按理说,今年这一届中考,是双减后第一次中考。那些戕害孩子们心灵的培训班,基本上都荡涤了,留下的都是对孩子成长有所裨益的。那么,按道理,那种制造焦虑,造成内卷的教育得到了清理,好的教育留了下来,那么,学生的内卷现象应该得到缓解了吧。可是为什么,分数还是会咬的这么紧实呢?莫非其中还有内情?

况且,作为一个智商偏于普通、情绪基本正常的人,我实在想不出,655和654之间,究竟智力上的差别在哪里。这一分,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吗?

当然,也有可能是,去年以来,素质教育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支持,双减卓有成效,减轻了孩子们的负担,同学们自我利用的时间多了,素质教育上来了,综合能力大幅度提升,于是考试成绩大幅度提高。这也是可能的。我这不是说反话。其实,提高孩子的应试能力,除了鸡娃和刷题之外,更高效,并且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们有自我,拥有学习动力,拥有学习的目标,会自我管理。

但显然,我真这么认为,读者朋友是要发笑的:阿老师,你越老越天真。也就在这个时间段,南京也有个故事。这个故事可以作为例证。其实,本来只是个故事,但是一发朋友圈,就变成事故了。

某生,考取了南外(这个南外也是一所名校)。家长发朋友圈说,为了考取南外。某小学派了3名数学老师、3名英语老师,对孩子进行了长达2年的集训。我这里引用不是想要质疑家长的来头。我只是想说,即便双减了,你要考出655这样的高分,要进入南外,也仍是这么来的。一对一、刷题、家教、砸钱……总之,是鸡出来的,总之,你要花的成本更高,无论是经济成本还是时间成本。

前段时间,本地的中考也揭晓了。总分720分,在某名校,光是一个班,超过700分的,就有10多个。这都是什么神童?是怎么做到的?关键是,这么做,意义何在,价值何在?

当然,阿老师浅薄了,我们的教育是屹立在世界前列的。

但阿老师确实是一个老天真。始终认为,教育的原理无非只有一个,就是原力觉醒。我还是这么相信,有了自我的觉醒,他也能考到高分,也能去好学校。只是家长和社会不信,也没有勇气去赌一把而已。因为他们不理解教育和孩子成长的原理,所以把这个看做是“赌”。而其实,他们不知道,逼着孩子去学他们不感兴趣的东西,哪怕暂时得出了很高的可见分数,最终仍是一次酝酿着最大失败可能性的赌局——赌输了孩子们自己的未来。

碍于现实,一卷再卷。这样真的好吗?

毕竟初中考生都还是孩子,即便是学霸,他们也不是精密的计算机,人类会犯的错误,他们也都会犯。517个655分以上,怎么着都有点像教学事故。

这个就是诛心之论了。我没有证据,只是猜测,基于我的从业经验。

大家想,我原来是语文老师啊。我们知道语文是很难得满分的。作文要扣分吧?主观题、简答题要扣分吧?文言文要扣分吧?这里七扣八扣,100分的语文,考到90分,就已经是极品了。但是,你看,他们8门课,只扣掉了5分。这是神迹

那么,我只能无根据猜测一下,这里有两个可能。

一是,试卷过于简单。大概命题方对于这一年的教学质量不那么有信心吧,命题偏于简单。

二是,阅卷的时候普遍放水。理由同上。

但后果是,这一届孩子们吃亏了。因为没有难易区分的阶梯状结构的话,这个试卷是没有区分度的。其可参考价值也会打折扣。相当于,听天由命,生死判官,判官笔在别人手里,而不在考生自己手里。这是整件事里,最令人难以接受的部分。

但归根到底还在于分流。如果注定一半的孩子不能上普高,那你告诉我,怎么弄,才能不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