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个步骤,让你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知识

 新用户49272060 2022-07-06 发布于广东

现代人共同特点就是没有时间,所以一味地追求快速和捷径。一有空就刷手机,充分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信息,可结果确实精力和时间没少花,收获却很少。

这是为什么呢?碎片化,不仅是把时间和空间打碎,更可怕的他是把信息给打碎了。手机碎片化阅读时,因为缺乏信息的上下文。根本不知道这个信息是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情况而使用?

碎片化学习不像看书的时候,清楚知道前一章要讲什么?后一章要讲什么?知识点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只能被动地接受。这样的学习和看八卦没有区别?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对你的人生没有任何提升的知识,又何必耗费精力和时间在上面呢。

可怕的是无聊的知识,让人变得无聊。琐碎的知识,让人变得焦虑。当知识不成体系时,它是无用的,只是让你精神上觉得满足,陷入假性勤奋。

如何解决碎片化学习和碎片化知识的整理?

第一:构建体系框架,有目的的学习。

时间可以碎片化,但学习的内容,目标不能碎片化。就好比我们看小说一样,我们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拿出手机去看,但所看的内容都是一个。

还拿摄影来说,我们围绕摄影构建了一个知识体系。包含相机使用、拍照姿势、布光、后期处理、审美等。(知识体系的构建前面写过,可到主页查看)而本周计划学习相机使用里的快门,光圈,白平衡等。然后有一天就去有目的获取这些知识,再把觉得有用的知识填充到框架中。

这样我们就可以按照框架的结构,有计划有目的学习,充分利用好碎片化时间。等有了大块的时间再把所学到的知识整理融合在一起。

第二:选择优质的知识获取途径

碎片化学习的特点是,时间不确定,可能是等车的时候,排队的时候,临时休息的时候,而在如此短时间内,稍微不注意时间就没有了。所以时间不能浪费在寻找上,想要精准快速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来源很重要。

1、避免过多使用百度

百度不是不好,而是百度的信息量过大,有真有假。为了筛选过滤信息,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

2、选择大号,名人,讲师

寻找有影响力的大号,名人,讲师是因为他们已经具有一定高度,能过分辨出很多的知识的真假。所以他们所推荐的书籍和课程,都是经过他们筛选过,最基础却又最实用的知识,我们可以放心地吸收和消化。

同时他们也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可以从他们成长过程,发现自己的问题。用名人的事迹鼓舞着自己成为他们一样的有影响力的牛人。

就像学书法一样,前期只能临摹一个人的风格。等对书法有了自己的认知,思考后,才可以尝试其他人的字帖,最后融众家所长与一身,形成自己的流派。

所以选择的榜样大牛的数量不能太多,且风格理念还要一致。不要因为关注得太多,自己认知又不够区分真假,最终把自己给绕晕了,从而得不偿失。

第三:对知识加工,融入自己的想法

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获取和收藏,而是知识的加工和运用。只有经过自己思想加工整理过的知识,才是属于自己的。在使用的时候才能正常流畅地调取和使用,而不仅仅是眼熟。

1、知识必须标注来源和作者

知识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反复复,不断地重复,加深理解和记忆。我们现在看的明白,过几天回过来看的时候就不一定能理解。所以我们需要保留原始的连接,当有不明白的时候可以点进去重新学习。节省从新搜索寻找的时间和精力。

2、新知识需要更换标题添加标签

自媒体时代,标题是否吸引人,决定有多少人阅读,我们搜集到知识,标题肯定戳中了我们的痛点。但这样的标题,并不利于理解和使用,我们需要一眼就能看懂的标题,方便日后查找使用。而原来的标题跟来源和作者放一起就好。

标签分两种,一种是针对内容的提炼,比如xx技巧,xx方法,xx理论等;另外一种是标记知识所处的阶段,比如待处理,已整理,待汇总等。标签的能反应出知识所处的状态,方便我们安排接下的学习,节省精力,提高效率。

3、新知识需要提炼核心

一本书中只有20%是有用的,剩下的都是例子和说明。知识也这样,我们只需要记住最核心的知识点,就能掌握它。如何提炼核心内容呢?

我喜欢删除所有的例子和说明,把最干的内容提炼出来,最好是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代替一个知识点,然后把所有的词语串联成一个画面,方便记忆。比如出门要带的东西,“伸手要钱 :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这里是关于记忆技巧的,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学习下。)

4、加入自己的思考

思考?碎片化学习,最缺乏的就是思考,但这个思考不是为了得出什么结论,而是通过思考的过程,总结出思考的方向和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现知识点间的联系。把自己能想到的点,都叙述在知识核心的下面,通过“见感思行”的过程,用以前的知识解释和关联新的知识。

第四:将知识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体系

知识体系是一个大方向的框架,下面小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需要建立一个大纲或者目录,把相似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在一起,用于知识点之间的对比和关联。

总结:

碎片化的学习是为了解决没有大段时间系统化学习的尴尬,可往往在快速浏览的过程中很容易迷失,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认知,分析的能力下降,思维趋向表面化。

为了增强学习的效果,我们要学会提升碎片化知识的整理能力,培养处理信息的习惯,将学习流程化。

1、构建学习知识体系,获取目标与计划

2、筛选知识获取途径,降低获取成本

3、加工知识信息,提取核心记忆点

4、建立目录,串联知识点,形成体系

碎片化只是时间与知识的碎片,我们只要保证学习计划与学习目标的完整性,做到有时间就学,每次只专注一个知识点,不做过多的选择,将新知识与现有知识结合,学习效果和整段学习的效果是一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