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蜂群来了“小蝎子”,蜂螨、巢虫不愁治不了

 蜂博士 2022-07-06 发布于浙江

蜂螨、巢虫是蜜蜂饲养的首要虫害,令不少的蜂友头疼不已,若不治,蜂群定会崩溃瓦解;若治,药物治疗虽是最好的选择,不过使用药物防治,如管理不当会导致蜂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操作不当还容易引起蜂群中毒。
那么有没有什么防治方法可以取代药物防控蜂螨和巢虫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生物防控,利用虫害的天敌进行防控。
下面笔者为各位看官介绍本场的主角——伪蝎。
伪蝎又名拟蝎,属于蛛形纲、伪蝎目,因其外形酷似蝎子而得名。伪蝎拥有8条腿,一对大钳子,但没有像蝎子尾部一样带有毒刺的螫针。且其体型较小,多在3~4毫米,最长不超过8毫米。
伪蝎的捕食行为与蜘蛛相似,先向体内注入消化酶,待消化液充分溶解猎物的组织后便开始吸食。蜂螨、巢虫都在它的“食谱”中,是它的心头好,而且伪蝎也经常出现在蜂群中,有望成为蜂群生物防控的主力军。
伪蝎最先被发现存在于东方蜜蜂蜂群内,并且伪蝎可以肆意的在蜂群中活动,蜜蜂并不会对它的活动产生应激反应,两者和平相处。后来研究人员在西方蜜蜂群中发出伪蝎的存在,并且发现有伪蝎的西方蜜蜂群中有丝状的隧道,有可能是伪蝎的在蜂群中繁殖。如果伪蝎真的能够在蜂群中繁殖,那么极有可能像蜂螨一样永久“居住”在西方蜜蜂群中。
为了测试伪蝎的食螨性,研究人员将一只伪蝎和12只大蜂螨放在一容器中观察。白天伪蝎比较“懒惰”,而傍晚开始便频繁活动,当与大蜂螨相遇时,伪蝎用大钳子夹住大蜂螨,送到口中,15分钟左右便会吐出大蜂螨的空壳,在2小时中伪蝎吃掉了3只大蜂螨。虽然这项实验数据不能有力的证明伪蝎的清螨效率,但也不难看出伪蝎的清螨效率也是可观的。
伪蝎在一般情况下,对蜂群没有危害,但在伪蝎的虫口数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数量时会影响蜂群的正常生活,也会造成蜂群死亡。目前应用伪蝎防治蜂螨和巢虫的具体方法还在研究中,我们也期待这一生物防控技术早日研究出成果,这样养蜂人就无需使用药物治疗,既能省钱,又不污染蜂产品。







编者有话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