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蜂养殖,6种原因导致“假烂子病”,别再胡乱用药了!

 蜂博士 2022-07-06 发布于浙江

对于中蜂饲养者来说,“烂子”现象并不少见,而这对于蜂群的危害很大,轻则整群飞逃他处,重则整群灭亡。一旦发现蜂群烂子,一些新手养蜂人往往会直接给蜂群用药,其结果经常是蜂群不见好转,反而越治越弱,严重时蜂群会在治疗的过程中直接飞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烂子是一种蜂群内幼虫大面积死亡的现象,而不是一种具体的病。养蜂人口中常说的烂子病一般是由于病菌感染而引起的中囊病或欧幼病等,患病之后的蜂群除烂子外,还有可能出现异味、虫体拉丝等症状,这种真性烂子是需要及时用药才能治好的。
然而,会导致蜂群出现烂子的不只是病菌感染,其他一些蜂群外部或内部的条件也会导致幼虫大面积死亡,出现“假烂子病”。对于这种情况,一旦用药反而会更加伤害蜂群,导致蜂群的情况更加糟糕。

今天这篇文章要给大家分享的就是导致蜜蜂发生“假烂子病”的几种原因以及防治措施,希望能够帮到一些新手蜂友!

一、缺少蜜粉引发的中蜂烂子


▎原因:这种情况导致的烂子一般会在天气突变时出现。在早春或者秋季,蜜粉源依次开放,蜂王也大量产卵,工蜂采集和哺育积极,上开始出现大量幼虫。倘若此时突然长时间降温或者持续阴雨天气,蜜蜂将无法外出采集,也就导致巢内没有蜜粉可进,幼虫在6天的幼虫期得不到足够的食物就会直接死在巢房内,发生烂子现象。

▎防治措施:对于这种情况,只要养蜂人在天气突变期间时刻注意蜂群的饲料情况,做到缺蜜补蜜、缺粉补粉,蜂群烂子现象会很快消失,蜂群也会很快恢复正常。

二、蜂群受冻引发的中蜂烂子


▎原因:这种情况导致的烂子一般会在外界气温较低时出现。在早春、深秋等气温较低时,养蜂人提脾检查,有时操作时间过久,会导致子脾受冻,幼虫死亡而出现烂子。在这种条件下进行人工分蜂,大量工蜂飞回原巢,也容易造成分出群无蜂调控巢温,导致烂子。另外,如果蜂少于脾,蜜蜂护不住全部子脾,巢脾边缘的子脾也会受冻而发生伤子。     

▎防治措施:对于这种情况,养蜂人在低温期要提前做好管理,尽量避免开箱检查,就算进行开箱检查,也要有目的地快速进行检查;繁蜂时要注意脾,保持蜂脾相称或蜂多于脾;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进行人工分群或合并蜂群时不但要快速操作,还要注意操作之后蜂群的状态,以便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三、蜂群受热引发的中蜂烂子


▎原因:这种情况导致的烂子在低温期和高温期都可能出现,一般是人为操作不当所导致。

在早春或晚秋,温度较低,养蜂人为了避免蜂群受冻就早早地把蜂箱包了个严严实实。殊不知,蜜蜂本身对于温度的调控就十分灵敏,无特殊情况下几乎不需要人为保温;况且,早春和晚秋的天气变化最是无常,等到某天温度急剧升高时,蜜蜂无法散发热量,调节巢温,就无可避免会导致幼虫死亡,发生烂子。
在夏季高温期,由于没有对蜂群进行避暑遮阴处理,甚至是让阳光直射巢门,一些弱群蜂量本来就少,还不得不抽出大量蜜蜂在巢门口扇风降温,也就导致育子工作会被忽略一部分,导致幼虫死亡,发生烂子。
▎防治措施:对于这种情况,中蜂养殖者要记住宁冷勿热这个原则,在越冬时要在保证蜂群封盖蜜充足的前提下晚包扎越冬,同时做好蜂箱空气流通工作;在夏季则要做好遮荫防暑工作,如:搭遮阳棚、频繁洒水等,同时最好保证以强群度夏。

四、巢虫引发的中蜂烂子


▎原因:这种情况导致的烂子发生在夏秋季较多,因为巢虫是中蜂的最大虫害,而夏秋季正是巢虫的高发期。巢虫上脾之后会在巢房底下一边爬行一边蛀食巢脾,其所到之处的幼虫和蜂蛹都将无法继续正常发育,工蜂也不会再饲喂这些幼虫,也就会导致出现大量白头蛹和死亡的幼虫,进而导致烂子或花子。

▎防治措施:对于这种情况,要求中蜂饲养者一定要经常清理箱底蜡屑,保持蜂脾相称,饲养强群;如果看见在蜂箱旁活动的飞蛾类生物要及时扑灭,蜂箱的缝隙也要及时填补。

五、摇蜜引发的中蜂烂子


▎原因:这种情况导致的烂子发生在摇蜜后较多。因为中蜂的子区和蜜区是同在一个上,用摇蜜机摇蜜时,如果养蜂人操作疏忽,会很容易导致幼虫被甩出巢房或者甩到巢房壁上受到损伤。而在摇蜜过后,蜜蜂们要分出一部分劳力修复损坏的巢脾,一旦蜂群蜂量少,势必会影响到对幼虫的哺育,如果饲喂不够,幼虫便会夭折死亡,出现烂子。死亡的幼虫被清理后,还会出现空巢房与幼虫巢房相间分布的花子现象。

▎防治措施:养殖数量较少时,尽量不使用摇蜜机取蜜,减少对幼虫的伤害;使用摇蜜机时,要尽量减小转速,避免伤到幼虫或损坏巢脾;对于幼虫较多的上的蜜,尽量不取,留作蜂群口粮;如有条件,可在大流蜜期添加浅继箱或继箱获得完整蜜,进行取蜜。

六、应激反应引发的中蜂烂子


▎原因:这种情况导致的烂子往往发生在蜂群遭受过度打扰时。中蜂喜欢安静少打扰的环境,一些强烈的刺激会引发中蜂产生应激反应。如频繁开箱、蜂箱有强烈震动以及转地运蜂途中的颠簸等刺激都会造成蜜蜂产生应激反应。

产生应激反应的蜂群会失去原有的秩序,有的结团,有的散团,有的乱飞,其结果就导致幼虫因得不到足够的饲喂而死亡,发生烂子。
▎防治措施:对于这种情况,要求中蜂养殖者要有目的地开箱,避免频繁打扰;饲养过程中杜绝震动蜂箱的行为,转运蜂群时要用卡条卡好巢和隔板,同时尽量减少颠簸,转运到目的地后要在第二天及时查看蜂群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总结分割线


以上所述这六种原因,虽然都会导致蜂群出现烂子现象,但这并不是由烂子病引发的,如果使用药物,自然只能越治越遭。其实,无论是人还是蜜蜂,治病都讲究对症下药,中蜂出现“烂子”现象也不一定是生病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假性烂子”。因此,在用药前弄清烂子现象发生的原因至关重要!





编者有话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