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证不治病9-2

 钟家台 2022-07-06 发布于湖北

任何疾病都是多因叠加形成的。镜下的清晰,不是疾病发生的因素,而是疾病形成之后的反应,在反应的后面,隐藏着多维联系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生命因素。冠脉造影看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是清晰的,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本质却是多样的,如何在临床确定它们的因果,是医疗决策的关键。仅仅依据镜下清晰、直观的动脉粥样硬化,规范临床的医疗决策,相关的病理理论就失去了临床价值。

线性思维找寻清晰的病因病原,也许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文化理想。中医的“病因辨证”,本质上不是去分析“气宜”本身,而是分析“气宜”的病因化邪本质,即病邪之辨-分析“气宜”因素在就诊病人的气化活动作用下,具体的化邪性质,如六淫、七情、痰瘀等,而且要结合病性之辨、病位之辨、病种之辨等,综合判断证候病机。证候病机不是单一的清晰的病因病原的结论,而是因应协调的生命异常,在病位、病性、病邪和病种、病形、病势上的综合判断,是多维联系的生命客观在临床的实际反应。

人文之气、自然之气是多样的,相因相应的气化活动是不确定的。《素问·至真要大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无失气宜”的目的是“审察病机”,不是将自然感应的风寒暑湿燥火,简单地和病邪等同起来,通过分析气化活动-“之化”“之变”的生命机制,去把握客观实际的病机性质。冬天风寒之变,可能引发伏暑(暑热天感受热毒之气,没有即时发病,到秋冬之时,遇某些诱发因素发生的疾病,称之为伏暑,病情轻重与发病时间的早晚有关。《温病条辨》:“长夏受暑,过夏而发者,名为伏暑,霜未降而发者少轻,霜既降而发者重,冬日发者尤重。”);夏天暑热之变,可能发生中寒(中寒,指夏暑时节寒邪直中脾胃中焦,多与贪凉饮冷有关,呕吐腹痛,腹泻清稀,或恶心呕吐,轻者藿香正气之类,重者附子理中汤);秋燥之气,也许有湿郁之变(湿郁,是湿气蕴结,郁而不开,与体制禀赋、坐卧湿处等外部环境有关。秋天一般多燥,但在多雨湿重地域和水湿气化不及的个体,同样有湿郁出现:身重疼痛,倦怠好卧,头重如蒙,脘闷纳呆,苔厚腻,脉濡);春温之气,可能有表寒之困(风寒困表,四季皆可发生,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当辛温发散),相同的自然之气,生命因应之而发生不同的“之化”“之变”,临床就反应出不同的病机。

《素问·至真要大论》:“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故曰: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此之谓也。”在多维联系的外部环境中,不同个体的因应变化不同,“之化”“之变”的病机性质是差异的。中医学的人文精神,以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为基点,病机理论的客观基础是自然完整性的,是多维联系的;病机理论的实践,是“谨候气宜”的,是“无失气宜”的。把疾病纳入统一标准之中,用技术化的手段找寻清晰的病因病原,恐怕会离生物-心理-环境-社会的医学模式越来越远。

因为生命的自然完整性和疾病的多维时空关系,“辨症求机”不在病因上下功夫,而在病机上求根本。病机是生命因应协调性的异常性质。同样时空环境,因为因应协调性的不同,存在不同性质的病机,抓住了具体的病机性质,就等于把握了自然完整性的疾病本质,就能够在保证自然完整性的前提下,从事临床实践。

不少的中医,开口是指标病灶,处方是抗菌消炎,自然完整性被“庖丁解牛”式的逻辑,分割为一块块的组织、一个个的细胞,辨证论治被异化为“察形而治”。有个刚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生,认为中医治不了病,更不知道辨证论治的神奇疗效。一个偶然的机会,跟我临床不到二个星期,看法就完全变了,树立了中医的信心,从茫然中找到了一条未来的路(现实的文化环境,使她有四面楚歌之感,后来对我说,大环境如此,无可奈何)。为什么辨证论治具有如此好的临床疗效?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医把人当成人-活生生的人,理论构建和实践对象,都建立在对人的自然完整性的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

中医学不是理论至上的文化,而是生命至上的文化,主观理论完全服从客观生命,接受生命结局的检验,从不用理论自己规定的标准去衡量、去评判。科技文化一统天下的文化环境,逻辑加实证的评判标准,基本剥夺了中医临床实践的权利,危急重症没有中医参与的文化条件,疑难顽症没有中医治疗的文化条件,在许多医院的中医科,堂而皇之地挂着中医牌子的中医院,中医也只不过一种文化的点缀,摆设罢了。

病机的实事求通过因人、因时、因地的三因制宜原则在临床体现出来。除了三因制宜,因治制宜还是《伤寒论》特别关注的临床问题。张仲景一再强调,病机思维要分析“误汗”、“误下”、“火逆”等治疗对病机造成的影响。现在辨证论治面对的病人,有几个是没有经过治疗的呢?不仅经过治疗,而且经过了多种多样的治疗,点滴喷雾口服,中成药小单方,确实没有办法之后才看中医。因此,今天的中医“辨症求机”,需要病人过去的治疗求实、求是。

病人有病人的生命之应的特殊性,不同季节有不同季节的特殊性,不同地域有不同地域的特殊性,不同治疗对生命之应产生不同影响。因人制宜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是实事求是,因时制宜是实事求是,因治制宜同样是实事求是,这样的实事求是,突出了尊重就诊病人,尊重与就诊病人相关的多维联系。在人文精神的引导下,中医的临床思维,通过就诊病人的疾病现象,形成证候病机判断,而不是按照标准去衡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