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年增加600多亩农田!“巴掌田”宜机化,山地农业活起来

 小龙pph46btb60 2022-07-06 发布于河南

时至今日,耕地“碎片化”依然是制约丘陵山区规模化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而在人均耕地只有0.3亩的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这种情况正在悄然改变。

“俺今年种了600多亩地,从耕到收,全部是农机作业,既方便又省心,效率比过去人工种植不知高了多少倍。”6月27日,罗村镇鲁家村56岁的种粮大户张云岳说。

罗村镇地处丘陵地带,人均耕地面积少,“碎片化”严重,农业规模化种植的“先天”环境较差。近年来,依托当地种植大户,全镇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迅猛,农业种植大户达到16家,流转土地8300多亩,占到全镇可耕地的62.5%。

近处是等待治理的农田。远处是经过治理,能机械化作业的地块。

“罗村镇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块较小,土地瘠薄,机械化水平低,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说起前几年的光景,罗村镇副镇长徐勤念很是感慨。“农户不愿种粮,主要原因就在于地块太小,难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他说。

于家庄村孙振海是罗村镇目前流转土地最多的种植大户。从2018年起,他已流转了5个村的4000多亩土地。

他流转来的这些地大小不一,大的有二三十亩,小的只有几分,地块间的落差从几十厘米到10多米都有。而且土壤瘠薄,有的土层厚度不足20厘米,在地表都能看到石头,大型机械难有施展空间。

在罗村镇,这样落差的地块随处可见。

高削低,低垫高,去土埂,边角地打散合拢。孙振海尽量将田块间的坡度改小,将“巴掌田”改成了“连片田”。

土地规模变大,机械有了用武之地。在振海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机大院里,大大小小有机械近40台套,大中小型均有。这里的播种机,有一次播16垄的,也有一次播3垄的。“地块大小不同,就得配不同型号的农机。这样的小型农机具在这里有10多台套。”孙振海说。

这些农机中,大型的是直接购买的成机,小型的来源广泛,或购买或定制,还有的是他们根据需要自己改造的。“大的青贮机收割宽幅有4米、6米的,山区地块小,需要2米以下,甚至1.5米以下的。”目前,孙振海正在和厂家接洽,希望找到一款适合山区用的小型青贮机。

在振海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机大院里,罗村镇副镇长徐勤念(中)介绍孙振海的小型农机。

打药机是他用小型拖拉机改造的。“装上水桶、喷洒机,不光能打药,还比定制省钱。”他说。

孙振海的另一个改良妙招是施用农家肥。孙振海在成为种粮大户之前,就是一个养殖大户。今年,他养殖公司的仔猪月出栏量为1300多头,柴鸡、麻鸡月出栏量超过2.5万只。2021年,他还引入牛、羊等多个品种进行试养,目前繁殖母牛达到了40多头,羊也有40多只。

畜禽多,粪便就多。他将畜禽粪便沉淀、发酵处理后用作土地肥料,既肥了田又降低了成本。截至目前,他已改良土地1000多亩。“山周村的耕地刚流转过来的时候,有的土层只有20厘米,经过几年的改良,现在已经达到了25厘米以上。”

瘠薄的农田。

孙振海不断改良土壤、引入良种、试验控制作物生长时间,通过间种、套种等多种方式实现了耕地一季小麦、两季玉米的目标,最大限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耕播收,亩增产量25%以上。

“土地平整后,后面还要布置好水网、渠网,实现涝能排、旱能灌。”不过孙振海现在流转的耕地中,只有100多亩达到水浇条件。所以,他非常希望能找到一款适合山区的小型喷灌机。“如果有了这样的机械,就是碰上今年这样的大旱,俺也不怕,收成还会更高。”

张云岳对山区规模化种植也很有信心。“俺流转来的这600亩地来自500多户,落差最大的有2米多。平整后,地里能用机械了,俺两口子就能种得过来,自然有账算。”今年,他的小麦亩产达到了1000多斤。

在张云岳处,记者碰到了平邑县白彦镇天乙村的赵强,他在罗村镇流转了300多亩地种粮食。和他一起到这里的还有五六个老乡,他们都在这里流转土地种粮食。

“在罗村镇,种粮大户越来越多,动力就在于'巴掌田’的宜机化改造。它不仅扩大了种植规模,提高了农田的机械化率,还增加了土地面积。近5年时间,罗村镇就增加农田600多亩。”徐勤念说。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郭杰 通讯员 闫盛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