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建鸿 | 别有深情一万重

 默默7qrvsleytp 2022-07-06 发布于上海

    
《路上的一面镜子——文本审美》
(连载五十)
作者:秦建鸿



第五章  生活之

五、别离之间(下)






别有深情一万重


引子:
只要你觉得值,
那它就是一份——
上天赐予最珍贵的礼物。
留待你老了,
炉火之旁,
细细品读。
一一叶芝


《查令十字路84号》一本小说的书名,乍看产生好奇,这房子承载什么样的故事?充满阅读的诱惑。
开卷一一
伦敦中西二区查令十字路84号
马克斯与科恩书店诸位先生:
我在《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看到你们刊登的广告,上头说你们“专营绝版书”,我只不过是一名对书籍有着“古老”胃口的穷作家罢了。


如果贵店有符合该书单所列,而每本又不高于五美元的话,可否将此函视为订购单,并将书寄给我?
你忠实的海莲·汉芙(小姐)纽约市东九十五大街14号
1949年10月5日
小说从这里开始,书信往来竟延续了整整20年。
原本再乏味不过的商业往来,但很快的,书信的趣味溢满文字,超越时空,写成人间暖情的故事。  

甚至比他们自身的生命更具力量,直至永远。
海莲收到第一本心仪已久的书籍,指尖划过书的封面,灵魂的美感胜过品尝食物的喜悦。
连连赞叹,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 
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打动天下爱书人。
几番书信往来,海莲知道二战后的英国,食品匮乏。 
于是海莲慷慨解囊,将微薄的稿费换成食物,寄给远在英国的书店朋友们。


这边是收到书籍的欢心,那边是接到食品的愉悦:罐头、香肠、糖、面粉等等,给大伙带来无比的快乐。  
面对美食,所有的不开心随之烟消云散。说实在的,我们已经太久没能见到一块完整的肉了。


书店经理弗朗克,诚挚感谢海莲的圣诞礼物。
并说,他们讨论最多的怎么个省着吃,怎么个简约的吃出美感。
这便是英国绅士风范,崇尚生活的美感一种派头。



海莲回复,打心里头认为这实在是一桩挺不划算的圣诞礼物交换。
寄给你们的东西,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
而你们送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
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以终。

女作家海莲·汉芙幽默诙谐的文笔,倍感书籍与美食,生活必不可少的享受。
后来,海莲还向英国朋友学习烹饪,关于布丁的描述趣味盎然: 
一个大功告成的约克郡布丁应该会蓬松得高高的,表皮焦脆,当你切开它时,会发现里头其实是空心的。


读者会心而笑,垂涎欲滴,增长食物的知识。
生活的美感流淌在信件交往中,七情六欲触摸可感。
弗朗克太太终于想了办法,回送海莲礼物。
弗朗克告诉海莲其间的趣事:
这块手工精心刺绣的爱尔兰桌布,是件刚完成的艺术品,出自邻居的巧手。


她是一位八十多岁独居老太,平日以女红自娱。手工刺绣品,几乎全都自己留着。
这次之所以愿意割爱,破例卖出这么一块桌布,乃是禁不住诺拉不断恳求。当然,您之前寄给我们的干燥蛋也使上不少助力。


弗朗克真情实感,生动的语言顿然生辉。
岁月随着信件流逝,海莲和弗朗克彼此深感互相读懂。
活出各自的有趣,期待灵魂相遇,更添波浪向人间。
仿佛,等待一场美妙而精心的相见。
没有约定时间,有的只是不期而遇的惊喜。
然而,命运就是让他们擦肩而过。
足够了,灵魂的碰撞,才是生命的真谛,生活之美感。


时间转至1969年1月29日,海莲收到弗朗克家里的来信,得知他因病不幸去世。

孩子们赞誉父亲虽然没有财富、权势,但他始终是一个快乐自得又具有丰富内涵的人。


信中弗朗克太太诺拉坦诚表述:过去一直对您心存妒忌,因为弗朗克生前如此爱读您的来信,而你们俩似乎有许多共通点。
我也羡慕您,能写出那么好的信。生命就是这么爱捉弄人,弗朗克从前总是试图教导我书中的知识……


诺拉的思念与坦诚,恰是人世间尊崇的友善。
海莲深受同感,然而终其一生没能见到弗朗克……
伤感之中,也有幸慰,好在他们早已是心知的老友。
海莲用心,亲吻马克斯和科恩书店。
如果全人类是一本书,某人去世,不是从书中失去一个章节,而是翻成了另一种更好的语言。
从此,查令十字路84号,成为书迷心中的打卡圣地。
无论顺境或逆境,书中自有黄金屋。
以书为友,美在其间……


注: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


秦建鸿教授,上海作协会员。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担任《读者导报》社记者编辑,负责阅读评论版面的工作。
讲课之余从事美学及社会文化领域方面的研究。
出版美学三部曲:《曲阜三孔》、《路上的一面镜子---文本审美》、《自在生活---与美同行》。
发表系列论文:文化守恒及其审美。
历经多年研究形成“文化守恒”基本理论框架:依据能量守恒的原理研究文化守恒现象;以量子力学的叠加态和纠缠态解释文化守恒中两种力的关系,以此阐述文化守恒的能量一一审美。
此理论价值在于研究社会文化的普遍规律,提升大众精神内核。这种跨学科的研究获得广泛关注。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