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扮成普通人算命,算完后走了500米,吩咐身边的和珅:杀了他

 历来现实 2022-07-06 发布于北京

“和珅,去,把刚才给朕算卦的那个道士给杀了!”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二月,江南,乾隆面无表情地对身边的和珅说出这样一句话,那感觉就是想要捏死一只蝼蚁。

“陛下,他算得不是挺准嘛。”和珅有点摸不着头脑。

“准,太准了,没有一样不准的”,乾隆回道:“正是因为算得准,朕必须要了他的命!”

和珅略微沉思一下说:“陛下,奴才明白了,奴才这就去处理了那个道士。”

其实和珅早就猜透了乾隆的意思,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以和珅的聪明,乾隆所有的心理他都能摸个八九不离十,不能揣摩圣意,还怎么平步青云,成为乾隆的忠实管家?

但是和珅如果不装一装糊涂,直接去杀那个道士,乾隆心中一定不悦,觉得和珅比自己都聪明,一定会对他动杀机,就像东汉时曹操手下猜透鸡肋的杨修一样,不得好死。

因此和珅假装不明白乾隆的想法,思考之后才明白,这样既不显得自己太聪明,也不显得自己多笨,表演拿捏得恰到好处。

和珅是明白了,读者肯定是一头雾水。

我国两千年封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400多位皇帝,这些君主不论是昏君还是暴君,除去开国之君,他们大都自幼受过皇家专属教育,气质涵养这方面,都异于常人。

宰相肚里都能撑船,更何况是九五之尊的皇帝?

所以中国的皇帝,只会跟大臣较劲,很少会和老百姓一般见识的,至于乾隆皇帝,那就更不会那样做了。

因为乾隆自负是皇帝群体中最有抱负的,也是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清朝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就有乾隆皇帝至少三分之一的功劳。

清王朝在乾隆皇帝统治时期,经济进入平稳发展时期,社会稳定,人口激增,人民至少不再饿肚子。

然而身为天子,乾隆皇帝没有像中国大多数皇帝一样,呆在金銮殿听大臣的阿谀奉承和歌舞升平,而是微服私访,亲自到民间,深入田间地头,体察民情,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百姓冷暖,顺便感受一下官场的风气。

有人说乾隆下江南是作秀,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可要耗费不少经费,导致了嘉庆上台后经济拮据。更不用说乾隆还一路下来,将江南美女领略个够。

乾隆确实那样做了,但是他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体察民情,为清王朝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解决社会矛盾。

当他了解到老百姓的真实处境之后,曾经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次免掉了八省漕粮,他的这些举措,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

下江南期间,乾隆皇帝还5次视察黄淮治理工程,4次亲勘浙江海塘,清除了水灾隐患,保证了救灾款能够专款专用。

举例来说,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乾隆第三次南巡期间,正值直隶、山东、安徽等地受灾。乾隆看到灾民遍地的惨景,心生怜悯,免去了这些地方的额赋,又拨了一些物资款项赈灾。

然后,乾隆又去审查了前两次命令修建的防洪工程的进度。

由此可见,乾隆南巡还是做了一些好事的。在乾隆皇帝的治下,清王朝的综合国力有所增强,有些泱泱大国的气息了。

实事求是地说,乾隆皇帝是位有一定使命感和责任心的皇帝。

无论后世怎么评价乾隆,乾隆皇帝多次出巡,是中国绝大多数皇帝所不敢也不能做到的。

在乾隆南巡期间,发生了很多故事,野史也都乐此不疲地记录并演绎,为老百姓津津乐道,流传至今。

乾隆让道士算命,要杀道士的故事,则是发生在乾隆第六次南巡期间。

乾隆不是心系百姓吗?怎么会对一个算命的道士动杀心?

乾隆身为一国之君,是非常注重安全的,皇帝出行的时候,人还没有来到,沿途就戒严了,当地清兵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全力以赴地保卫乾隆安全。

那场面是浩浩荡荡,前呼后拥,武艺高强的侍卫不离左右。

如果总是这样的场面的话,似乎也不能体察真正的民情,了解到民间疾苦,而地方官员们的报告注定会包含了不少水分。要想看到真实的情况,必须轻车简从,微服出行。

《康熙微服私访记》、《戏说乾隆》两部电视剧中,曾经对清朝皇帝的脱下黄袍,走出金銮殿,将自己打扮成一个普通老百姓到全国各地进行暗访的过程,有过生动的演绎。

戏说系列的清宫剧有首插曲也很应景:“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说明黎民百姓在皇帝的心目中还是有一定分量的。当然,电视剧剧情多半是虚构的,要不然也不会声称是“戏说”了。

乾隆在南巡的时候,真的偶尔也会脱下正装,穿上便衣,走到民间去。他不光是去看看老百姓真实的生活情况,还要查看各地官员对本地的治理情况,同时以此作为考察百官政绩的参考。

当然,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乾隆也可以感受一下作为平民的乐趣。

乾隆跟那位道士的交集,就是在微服私访的过程中发生的。

乾隆第六次南巡,到了江南,在批阅过奏折,接见了当地官员之后,悄悄跟和珅商量了一下,穿上了早已准备好的江南百姓的服装,再带上两名侍卫,悄悄溜到街上。

二月的江南小镇,已经有了春天的味道,大街上人流如织,到处莺歌燕舞,还有小桥流水,一派人间烟火气。

乾隆与和珅,君臣一左一右,谈笑风生,欣赏着江南美景和街头盛况,好不惬意。两名便衣卫士在身后,与皇帝保持着一定距离,警惕地观察着周围,以保护皇上的安全。

正走着呢,他们发现前面出现了交通拥堵情况,乾隆十分好奇,就让和珅到前面看看,为什么会挪不动道。

不一会,和珅回来了,悄悄趴在乾隆耳边说:“前面有个道士在路边摆摊算卦,因为算得太准,前去算卦的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将道士围了个水泄不通,所以就造成交通堵塞了。”

在我国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知识匮乏,人们无法战胜自然灾害,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对很多大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因此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头百姓,都深信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存在。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迷信。

迷信的表现就是有敬畏之心,相信鬼神存在,相信有一种像李淳风这样的未卜先知者存在,相信他们料事如神,能预测吉凶。

那些算卦的,大都是靠察言观色的本领,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来赚钱,并非能真的知道过去与未来。

于是和珅就对乾隆说:“万岁爷,这些算卦的都是坑蒙拐骗的,真有本事的话,早就像诸葛亮那样隐居起来了。隐士、隐士,隐居起来的那才是高人。”

乾隆却不以为然:“古人说过,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敢在闹市中公开亮相的,或许也是有真才实学。”

和珅一见乾隆这样说,也不敢抬杠,就顺着皇上的意思说:“要不万岁爷您也去算一卦?”

乾隆正有此意,欣然前往。

和珅随即向便装侍卫交代了几句,侍卫打了个土匪抢劫的呼哨,凶巴巴地搞出了一点动静,大街上的人一看来者不善,四散躲避。

乾隆一看侍卫这样搞,心头颇有些不悦,但事已至此,便也径直走到道士面前,让道士给自己算上一卦。

只见那道士七十多岁,鹤发童颜,长须飘飘,仙风道骨,犹如姜子牙再世,好比李淳风再生。

老道士问乾隆,“您想算什么,尽管问,保证料事如神,讲得清楚,说得透彻。”

乾隆皇帝看老道那么自信,不以为然地说:“口气不小,你要是算得准,给你百两黄金,要是不准,不要再让我在这里看到你。”

老道士胸有成竹地说:“贫道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如果一丁点不准,您就砸了我的摊,我永不再来。”

“既然你这样说,那好,给我算上一卦,你看我是干什么的?”

老道士开头问道:“这位请问您是测字还是掐生辰八字?”

“测字”。乾隆皇帝不假思索地说道。

说完之后,乾隆皇帝按照道士的要求,在纸上随便写了一个“历”字,老道士看完了乾隆皇帝写的字之后,急忙肃立,毕恭毕敬在纸上画了一张弓,右边写了四个字“怀胎五月”。

乾隆皇帝看后,大惊失色。

和珅见了,也倒吸一口凉气。

什么意思,乾隆名叫弘历,他写出了一个“历”字。道士已经测出他的身份:敢情这是当今圣上,但是皇上的名字是不能随便写的,弘历的“弘”字不能写,道士就写画了一张弓,这是“弘”字的左边部分。右边的“厶”,是 “胎”的一半;而怀孕都是十个月分娩,“怀胎五月”可不就是胎字的一半嘛,两边合起来就是弘历的“弘”字。

乾隆一看,佩服得五体投地,天下竟然真有这等未卜先知的奇人。

人家乾隆毕竟是皇帝,早已经学会了喜怒不形于色,尽管心里倒海翻江,但外表还是风平浪静,未置可否。

乾隆皇帝既然认为眼前的这位老道士真有些能耐,就想让他给自己算一下阳寿几何。

虽然皇帝都欺骗老百姓说自己是真龙天子,君权神授,但他们心中有数,自己也跟老百姓一样,是要去见阎王的。蝼蚁尚且贪生,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当然更怕死,很想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

道士没等乾隆开头,就猜透了他的心思,在纸上写了一个“八十六”。

那意思是说,乾隆可以活到86岁。

道士还说:“如果你能急流勇退,把生意让少掌柜十五爷来打理,你至少还能延长三年阳寿。”

乾隆五下江南的时候,已经69岁,接班人已经内定,那就是乾隆的十五子,20岁的爱新觉罗·颙琰。

乾隆一听,这道士真不是一般人,连我内定的接班人是谁都门儿清。听道士这么一说,乾隆哈哈大笑,他立即让和珅付了卦钱转身离开。

然而,乾隆皇帝走在路上,越想越怕,冒出一身冷汗,心说这道士太了不起了,这样的人如果跟野心家勾结起来那还了得,颠覆我大清江山岂不是易如反掌?

乾隆在转身刚走不到一里路的时候,陡然动了杀机,虽然说这个道士可能是无辜的,但是为了大清江山,宁可错杀良民,绝不能放过眼前的这个潜在危险。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听到了“女主昌”、“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预言之后,就是因为心太软,没有滥杀,才让武媚娘篡夺了李氏江山。

于是乾隆气呼呼地对和珅说:“去把算卦的道士给杀了。”

和珅这时候比乾隆明白,他心里说这道士料事如神,怕是早已经逃之夭夭,但是他同样没有说破。

你想,道士能预测到乾隆的真实身份,难道就不能预测乾隆要杀自己吗?

果然,当和珅回马赶到的时候,算命的道士早已无影无踪。而且道士还让一个童儿等在路边,交给和珅一封信,让他带给乾隆。

乾隆皇帝立即将信打开,看后再次大惊失色。

信中,道士说:“我早已经料到皇上会杀我,所以我只能不辞而别,请皇上赎罪。多年之前我们已经见过,那是陛下少年时去打猎,两只猛虎跳出,要将陛下置于死地,贫道及时出手,打死了其中的一只,另外一只被陛下射死”。

乾隆一想,确实如此,当时出来两只老虎,吓得他魂不附体,正在千钧一发的时候,左边的一只老虎忽然倒地不起,乾隆这才镇定下来,将右边的一只射死。

据说乾隆看信之后异常惭愧,终于明白了这世上还是有绝世高人的。

乾隆六十年(1795年),八十五岁的乾隆在正月里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次年归政,改为嘉庆元年。还举行了归政大典,自命为太上皇帝。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一代明君乾隆于养心殿逝世,果不其然,终年八十九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