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州金水河和郑州古城的历史跨越》 | 作者 余心​

 紫雨轩书院2017 2022-07-07 发布于河南

《郑州金水河和郑州古城的历史跨越》

作者:余 心     

        郑州,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被史学界称之为的“商城现象”。

        郑州金水河,在郑州历史上,有一个被称之为的“郑州金水河现象”。

        郑州金水河促进了郑州古商城的诞生。郑州古商城开启了郑州金水河的“人类社会形态。”

        几千年来,郑州金水河与郑州古商城以“古”相伴,共同孕育了郑州这方水土及人民,创造了郑州发展的奇迹,走过了历史的岁岁月月。

   一、郑州金水河的“古”与郑州古城的“古”

        当今的郑州金水河,发源于郑州西南部新郑梅山北麓的老胡沟,经黄龙岗、郭家咀水库等地,自西南向东北穿过主城区,依次贯通新郑、中原、二七、管城、金水等“一市四区”,在金水区八里庙汇入东风渠,全长14.8公里。

        郑州金水河历史上的古河道与今日郑州的河道,是不同的。

        郑州金水河的“古”与郑州古城的“古”,让郑州成为了“全国八大古都”的“古”。

        郑州金水河和郑州古城,二者相比,究竟哪个更“古”?

        根据历史记载,郑州古城至今具有三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郑州金水河,至今具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郑州古城形成于商,即公元前1600----1046年共554年子成汤(商汤)时期。因为夏朝只见于史书,缺乏有力的物证,所以最早的都城应该是商朝的都城。商都一个在郑州,一个在安阳,安阳是商朝晚期都城,比郑州晚。所以郑州才是中国最早的商都城,证据是郑州市区的管城回族区有“商代遗址”和曾经出土的一对铜鼎,铁证如山。如今的郑州管城回族区相当于现在的北京,也就是商朝的首都亳都!西周初年,周武王建国。姬发封他的弟弟管叔鲜于管,建立了管国。周公摄政后,管叔鲜因叛乱被杀,管国被废沦为废墟,这个“管”的名称却一直用到了现在。

        郑州金水河,有史记载是在距今二千五百年多年的历史。它的名字和中国古代郑国丞相子产的政治清明紧紧相连。相传在春秋时期,如今郑州一带的郑国,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子产(今郑州管城回族区)。在他执政的26年间,精励图治,廉洁奉公,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又一件的好事。他去世时,大思想家孔子声泪俱下地说:“子产可是古代留给我们的恩惠啊”。当时,老百姓为了纪念子产,纷纷拿出自己的金银首饰为其送葬,子产的子女都不接受。百姓便将金银首饰投到河中,这条河也因为珠宝的绚丽光芒泛起了金色的斑斓,从此得名金水河。

        那么,是否就可以认定,郑州古城比郑州金水河“更古”呢?

        郑州金水河与郑州古城,究竟谁在先?谁在后?我的理解是,作为自然形态的郑州金水河,其历史应该比郑州古城更早。当人们把河流叫做“金水河”以前,其实河流是早已经就存在了,甚至,比人类历史还要早的多。逐水而居,居而成市,市而成城。这是在以养殖和种植为主的血缘氏族及农业社会时代,中国古代城市的建立和发展的基本历史规律。郑州金水河其流域及沿岸,应该是郑州古城形成的雏形,郑州古城的形成当然与郑州金水河及其流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郑州金水河的“古”在时间上应该更早于郑州古城的“古”。二者时间的差异,只是因为人类“认识”金水河史书记载顺序上的偏差。因此,可以说,郑州金水河其流域及沿岸是形成郑州古城雏形的摇篮。郑州古城的“古”是伴随郑州金水河的“古”而后产生的。郑州古城产生后,郑州金水河开始进入了与人类社会的“共生、共存的社会化时期”。而郑州古城又促进和成就了郑州金水河的发展和辉煌。 

   二、郑州金水河与郑州古城的共生关系  

        据史书记载,郑州金水河,是养育郑州这方水土及人民的母亲河。郑州金水河还是“郑州古八景”之首。当年郑州柳禾遍地,藕花盛开;桑田稻谷,惠及百姓;沿岸城池,商贾往来;人民勤劳,安居乐业;文人墨客,纷至沓来。

        在郑州金水河古河道沿岸,最早和最著名的古城聚落主要有“郑州古夕阳楼遗址”和“郑州商代遗址”等其它多处地方的遗址。

        郑州古夕阳楼,是坐落在郑州金水河古河道南岸的一颗耀眼明珠。夕阳楼约创建于唐武德四年(621)。郑州古夕阳楼为中国唐宋八大名楼之一,曾与黄鹤楼、鹳雀楼、岳阳楼等齐名。郑州古夕阳楼与郑州金水河是相依相守的亲密伴侣。每当太阳晨升和夕下,每当月亮俏丽檐翼,夕阳楼迎着晨曦和伴着晚霞,檐挑一轮明月,古钟悠悠,铜声阵阵,飞檐层阁,柳暗花明。使得诸多文人墨客纷纷前来抒怀赋辞,赞羡不已。大和七年(833),萧浣为郑州刺史时,李商隐充其僚佐,曾登夕阳楼诗云:“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开成二年(837),李商隐进士及第,人们便将此诗刻石立于楼上。明嘉靖《郑州志》载:“夕阳楼,在州治西,今废,有唐李商隐诗,尚有石刻。”清道光时,郑州知州王宪诗云:“记取当中鸿不所,系情多在夕阳楼。”明诗人司星聚诗云:“偶向夕阳楼上望,喜看画图听人声。”可见夕阳楼文化底蕴丰厚。郑州老城墙的西南角是郑州的至高点,金水河古河道接护城河从其下绕流而过(现南顺城街和城南路处),更衬托出它的高大。站在此高台上,举目四望,郑州城墙内外一览无余,这里就是我国古名楼——夕阳楼遗址。

        如今,“郑州古夕阳楼”已经是老郑州的标志和名片,让郑州人引为自豪。这里,期待着凝聚郑州人民共识和深情的“郑州古夕阳楼”能够早日得以重建,以济天下。

        金水河古河道南岸的郑州商代遗址,是郑州金水河古城聚落的最早雏形之一。郑州商城遗址位于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一带,为商代早期都城遗址。遗址东起凤凰台,西至西沙口,北抵花园路,南到二里冈,面积约25平方千米,包括三重城垣遗址、宫殿区遗址、居住聚落遗址、墓葬区、手工作坊遗址、窖藏坑等遗迹类型,其中以周长约7千米的(内城)城垣遗址和分布范围巨大的宫殿区遗址保留最为完整,也最具历史文化价值。1961年3月4日,郑州商代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至今,在郑州金水路以南,紫荆山以西,郑州金水河北岸,郑州老博物馆遗址处的“三角公园”里具有两处汉代民居遗址。

        你一定想不到郑州历史最悠久的学校是郑州一中。1637年,明崇祯年间,郑州知州设立天中书院,后来改名东里书院、郑州县立初级中学、郑州市私立明新中学,郑州一中,历时380年。

        历史上,郑州古城的名称几经转变,曾经叫过荥州、管州、荥阳郡、管城、故市、管城县。1913年郑州改为郑县。1928年改郑县为郑州。1931年撤市复改郑县。1933年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194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郑州,郑县分为郑州市和郑县。1953年撤销郑县,称为郑州,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开封迁入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

        岁月,使郑州古城随着历史不断地演绎着变化。变化的是郑州古城,不变的是郑州金水河。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是郑州金水河涓涓细流。郑州金水河与郑州人结下了不解之缘。郑州金水河与郑州古城,在共生共存中,共同演绎着人间烟火,融汇着历史的沧桑,体验着历史的巨变。

     三、郑州古城开启和创造了“郑州金水河文明”和“郑州古城文明。”

        我认为,郑州“郑州金水河文明”和“郑州古城文明”,首先是一种“河”“城”文明。是“河”生“古城”,“河”“城”互动,“河”“城”互促,“河”“城”共生的文明。郑州金水河促进了郑州古城的诞生。郑州金水河和郑州古城共同养育了郑州这方田宅水土及人民。

        其次,郑州“郑州金水河文明”和“郑州古城文明”,是一种“河”“城”文化,文明相汇,源远流长的“河”“城”文明。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八个方面:

一是郑州金水河及其流域自然文化。

二是郑州金水河沿岸古城的政治、经济、农业、商旅、民俗风情文化。

三是郑州金水河古城聚落文化。

四是郑州金水河历史典籍和历史人物故事及诗文辞赋文化。

五是郑州金水河沿岸古城布局及其建筑文化。六是郑州金水河夕阳楼和商代遗址及其沿岸历史文物发掘文化。

七是郑州金水河历代政府治理及保护文化。

八是“郑州金水河文明”与“郑州古城文明”、“郑州黄帝遗址及其文化”、“郑州旧石器时代二七区侯寨樱桃沟“郑州老奶奶庙遗址”和“荥阳织机洞遗址”文化的关联及相互影响文化。

        三是郑州金水河文明和郑州古城文明是一种影响深广,博得天下文人墨客纷纷前来观光赞美和赋诗的文明。

        据记载,郑州金水河作为“郑州古八景”之首,郑州古夕阳楼作为中国唐宋八大名楼之一,郑州金水河和郑州古城,其历史其美景影响深广,其物产和风光久负盛名。清朝诗人司星聚在《金水晴波》一文中,对金水河用淡雅的笔调描绘道:“管城环抱绕金河,潋滟晴光涌绿波。两岸空明云影淡,满川摇动日华多。蘋洲晒网听渔唱,柳树飞桥有客过。悟得沧浪清浊意,聊将一曲和高歌”;古人王随对金水河曾有“潋滟波光入座寒,翠翎雪羽下云端。林花四绕馀何称,好种青青竹万竿。”的赞美;古人陈晓佐游完金水河后,他写道“碧玉波光四面寒,虚空檐宇出林端。尘埃未到交游绝,绕座扁舟与钓竿。”  

        四是郑州金水河文明和郑州古城文明是一种与 “郑州黄帝遗址“、“郑州古夕阳楼遗址”和“郑州商代遗址”连同郑州旧石器时代的二七区侯寨樱桃沟郑州老奶奶庙遗址和荥阳织机洞遗址,包括其历史文物的发掘,共同构成了“郑州金水河和郑州古城聚落群互动共生的文明。”我们要研究它们融汇的特点,研究它们共生共存的特点,研究它们共同的文化特点,共同的美学特点等等。

        五是郑州金水河文明和郑州古城文明是一种具有文物发掘,可以得到验证及科学检验的文明。

        长期以来,在这里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骨器、陶器、铜器、玉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这些历史文物,史称“二里头文化”。为“郑州金水河文明”和“郑州古城文明”提供了佐证及依据。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位于金水河南岸的杜岭方鼎。在1974年至1996年,在郑州商城遗址西城墙南北两段外侧及东南城角外侧,相继发现3处商代早期的青铜器窖藏坑,出土一大批青铜礼器,其中包括形制相同的饕餮纹、乳钉纹大方鼎8件,通高在59~100厘米,似具有列鼎性质,均为商王室祭祀所用的青铜重器。这批青铜重器的出土,反映了商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历史内涵,也为郑州商城遗址是早期商代王都,提供了科学而有力的考古学意义上证明。目前,杜岭方鼎已经成为今日郑州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标示性符号,人民路三角公园的青铜雕塑,模型是杜岭方鼎;郑州市博物馆的建筑造型,模拟的亦是杜岭方鼎。

        六是郑州金水河文明和郑州古城文明是一种中国最早记载君主及精英政治清明和为百姓谋福祉的政治文明。郑国丞相子产政治清明和百姓送金的故事,为历代人民所传唱,为中国政治文明所立传。

        七是郑州金水河文明和郑州古城文明是一种反映“天下为公”政治思想最早的萌芽,是中国百姓德政崇拜观念的最早记载。为中国以后“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思想理念产生,打下了思想和观念基础。

        八是郑州金水河文明和郑州古城文明是一种兼收并蓄,融汇发展的文明。

        因此,可以说,郑州金水河,对于郑州不仅仅是一条河流。自古以来,她是一片流域及形成郑州古城雏形的摇篮;她是润泽和哺育郑州古城生命和这片田宅桑土及人民生活的母亲河;她是河水孵化出的“郑州金水河文明”和“郑州古城文明”;她是现代“郑州城市文化”和“郑州精神”的奠基;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国家君主及精英德政和廉政政治理想追求的最早记载;她是中华民族“天下为公”和“天下大同”民族精神和政治文明理念的诠释及重要因子。      

     四、郑州金水河与郑州古城的历史跨越

         有人在评论郑州悠久的历史时,风趣地说“郑州,往西一走,就是旧石器时代,史称“二里头文化”(侯寨老奶庙和荥阳织机洞遗址);往南纬下,就是新郑黄帝始祖;往北经上,就是郑州北部的花园口,它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往东直进,就是西周的中牟“圃田”及曹魏官渡古战场;在金水河里游泳就是畅游春秋战国,在金水河里钓鱼就是独钓春秋战国;立于郑州古城之中,在管城伸手一摸就是商代青铜,脚下一踩就是商代城廓;往西一望,就是楚河汉界和北魏少林。” 这充分说明了郑州金水河和郑州古城“古”的博大,古的深厚,古的境界和古的伟大。郑州,作为中国八大古都名副其实,名不虚传。

        郑州早期城市的源起和发展其实就是一条金水河。这一点儿也不夸张。郑州城市的规模,直到八十年代末,只要沿着金水河流域走一趟儿,从西三环到东部中州大道,从北三环到南三环,不过二十分钟,几乎就“逛”完了整个郑州城。当年的郑州金水河及其流域,其实,就是一座郑州城,至少说也是大半座郑州城吧。

        郑州,在九十年代及以后,紧紧地抓住了“历史关头的转折期,时代发展的机遇期”,抓住了机遇,赢得了发展。暮然回首,那时的郑州,和现在的郑州相比,已是灯火阑珊处。

        进入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中期及以来,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变革和发展,郑州金水河和郑州古城从九十年代中期的“拆墙透绿”和“水清、界明”及郑东新区开发开始,按下了快速发展的启动键,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郑州“闷声发大财”悄然开始了历史的蝶变。到至今,郑州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令人感到称奇和吃惊。

        如今,郑州古城生辉。郑州古城在发展中格局不断放大。

        郑州的发展,像一匹脱缰野马,突破了古城“束缚”,驰骋在发展的飞跑之中。暮然回首,郑州,已经形成了“大郑州的发展格局”:  

        究竟“大郑州”的格局有多大?回答你的是,目前的郑州,已经是八十年代古城郑州的10倍。如今,郑州在古城基础上,东进已经开发了郑东新区,并与中牟和开封边界相连;南下已经开发了郑州港区,并于新郑黄帝故里相接;北上触角已跨过了黄河开发了平原新区,并于新乡原阳县握手;西下已经开发到了荥阳边界,并于荥阳“二里头文化”结缘。目前,时机已经趋于成熟,未来郑州的六市县,就可以实现“撤市县并区”,其中,东部中牟县、南部新郑市、西部荥阳市,有望首批可以实现撤市县并区。

        郑州,在1991年城市建成区约92平方公里,人口则达到了当时的特大城市标准为118万。到2010年初,郑州各区县建成区之和约750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建成面积约450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约988万,其中各区县城区人口总和为714万左右。目前到2021年,郑州市区面积达1,078.07 平方公里。较之以前郑州面积和人口,各增加了10倍之多。

        在九十年代,郑州的市内公路,只有“三环”,到至今,郑州已经悄然进入了“四环时代”,并向着“五环”拓展。如今,郑州交通四通八达,内通全市,外达全国,已经实现了“四十分钟出市区,一小时与河南全省各地市直达的’一小时经济圈’。”

        郑州,地铁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钻地入天,分布全市。按现行设计,东可到中牟绿博园,西入荥阳覆地,北到平原新区,南通新郑机场和港区。

        郑州,以它的强劲发展,已经进入国家中心城市序列。

        郑州经济发展迅速,再谱新篇。2021年,郑州市完成生产总值1269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2021年,郑州市完成生产总值1269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

        郑州,在规划发展中,克服了零打碎敲,“一张图纸绘到底,几代班子接力干。”郑州以前是,“东富西贫,南穷北乱。”现在,郑州是“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城市功能布局;现在,东有CBD商务区,西有CCD中央大街坐落于CCD“四个中心”的中轴线上,串联起“四个中心”沿线的体育馆、博物馆、大剧院、科技馆等大大小小16个“新地标”。

        如今,郑州金水河夺艳。郑州金水河再展新姿,与诸多河湖贯通,形成水系。

        古老的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郑州金水河,已经焕发了生机,展示出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郑州金水河----------

        已经成为了贯穿郑州主城区一条风景秀丽的景观内河。她,由西向东,清流淙淙,碧波荡漾,蜿蜒流长,是市民休闲散步、唱歌娱乐、健康体魄、翩翩起舞的打卡地;

        已经成为了令郑州人为之骄傲和引以为豪的园林生态走廊。她,郁郁葱葱,垂柳倒影,花园亭台,水榭阡径,给郑州这座古城注入了美丽、灵性、生机和活力;

        已经成为了镶嵌在郑州城区的一颗栩栩生辉的灿烂明珠。她,宛如瑶台,星月荟萃,玉练皎洁,银河靓闪,响彻着新时代郑州奋进崛起的主旋律;     

        已经成为了郑州古老历史与现代文明创新结合发展的典范。她,继往开来,东区生辉,港区夺艳,轻铁飞驾,绽放着新时代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光辉异彩。

        郑州金水河已经融汇到了“美丽郑州”行列。郑州已经悄然进入了“河湖郑州”、“水系郑州”、“园林郑州”时代。郑州,东部有万亩牟山湿地公园;东区有龙湖、象湖和诸多河流汇聚;东南部有蝶湖和十七及十八里河;西部和西南部有帝湖、西流湖、南水北调渠、洞林湖;西北部有天健湖;中部穿成而过有金水河、东风渠、熊儿河。郑州金水河已经得到“广泛延伸”,与郑州的东风渠、熊儿河、沟通已经进入了“水系郑州”和“河湖郑州”,重新绽放历史光彩。    

         郑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展现了新时代的光彩,绽放了新时代的巨变。         


余心,高级政工师。曾经在《郑州晚报》发表过大量新闻报道。撰写多篇企业党建、企业管理和经济研讨论文获得省社科、党建、体改等奖项。九十年代以来,参与郑州大学全国著名逻辑学专家教授周洪仁先生编著的《职工逻辑学读本》教材写作;参与河南团省委省团校《让团徽在岗位上闪光》团课教材写作;受郑州少林寺住持释永信大师和台湾大学教授吉约先生邀请,写作《少林禅宗》(包括人物插图)一书,作为河南省宗教文化代表团和少林武僧代表团访问台湾暨宗教文化和少林文化及少林禅宗文化的普及交流读物;多次受邀参与企业党建和管理制度及企业文化运行机制的编制和构建及讲授等。爱好诗文绘画。2020年10月,开始文学创作。在国内诸多微信公众平台、《河南科技报》等发表小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歌词、散文等20多篇,计10多万字;发表摄影作品、漫画作品等多期篇。



作者文集链接

艺术生活就在你身边 

新时代 新理念 新城市 新生活 

《说蝉》

原创·小小说 《 取钱》

原创·小小说《 手机小狗拉杆箱和女人》 

看郑州

原创·小小说《任命》

诗歌《我和我的祖国》

《感悟秋叶》

小品文·《谈谈白雪》

散文诗·《春天·守望·希望畅想断章》 

漫画:生活画面 画面生活  

纪实小小说·《接待》

写意春天 

小小说系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