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线辅导】可以秒懂的中国音乐史——市井风情与历史回眸

 CZi5 2022-07-07 发布于河北
幸会音乐,创造你我的音乐生活

本讲王老师将为我们开始新的篇章:宋代人的市井闲情造就了宋代平和雅致的音乐;元代人带来了轰轰烈烈的元杂剧和诸多琴曲大家留下的古琴文化。

市井与闲情
/宋代的音乐腔调

宋代商品经济开始繁荣起来,商业都市林立。宋代的城市,街和巷是完全开放的,住宅区和商业区连成一片,商家纷纷沿街设店摆摊,宵禁也被取消,没有了宵禁,自然就有了夜生活和夜市,甚至还出现了下半夜营业的鬼市,宋代城市所具有的热闹、繁华与活力绝非唐代的城市可比,这很显然是非常典型的消费型商业城市。

宋人追求一种世俗、平和、雅致的生活美学,繁荣的城市经济和商品贸易让老百姓的腰包里也有钱了,于是一种精致细腻、追求生活品质和享乐型的城市生活格调开始蔓延,宋代的音乐也因此表现出新的风格,大众娱乐音乐成为主流。

图片

(清明上河图)

轰轰烈烈的元杂剧

如果说南曲和北曲只是中国戏曲正式拉开了序幕,那么元杂剧则是戏曲真正意义上的粉墨登场,中国戏曲在元代形成了非常成熟的表演体系,并且拥有了一大批的职业演员和职业戏班,并且还涌现出了许多非常优秀和伟大的编剧。

中国戏曲会在元代达到高峰一方面是戏曲从宋代诞生以来不断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则以元代特殊的统治有关。由于元代汉族文人不被重视,所以很多汉族文人干脆放弃仕途,寄情于田园生活和艺术创作,在自己编织的精神世界里忘却烦恼,吐露真情,寻个逍遥!

图片

【明】仇英《西厢记图册》

明清古琴遗珍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派,史称虞山派,或者叫熟派,因为这个流派的创始人是江苏常熟人,常熟也叫虞山,虞山派的开山鼻祖叫严澄(1547-1625),号天池,他是一位官家子弟。严澄50岁时,与琴友组织了“琴川社”,这是万历年间第一个琴社。68岁时,严澄主持编订出了虞山派最富有代表性的琴谱——《松弦馆琴谱》,这是后来清代的《四库全书》唯一收录的一部明代琴谱。

另一个将虞山派发扬光大的人物是来自江苏太仓的徐上瀛,号青山。他在崇祯十四年写下了一本非常有影响力的古琴演奏美学专著,叫《溪山琴况》,这本书被尊为是古琴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所谓“琴况”,也就是古琴的况味与美学情趣。书中提出了古琴表演艺术的24个审美况味: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

总体来说,虞山派将“中和”的儒家音乐观和“大音希声”的道家音乐观融合为一,动静交融、气韵生动,形成了“博大和平,清微淡远”的琴风,代表曲目有《普庵咒》《梧叶舞秋风》等。

明清古琴音乐还诞生了一首非常流行的琴曲叫《平沙落雁》。《平沙落雁》的传谱多达近百种,是迄今为止传谱最多的琴曲。常见的版本一般是七段,按照音乐风格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乐曲通过描写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的景致,抒发出内心对于超然世外、自由翱翔于天地间的鸿鹄之志。

图片

(《松弦馆琴谱》)

尾声
/万余年我们的音乐选择与文化价值

中国音乐万余年的发展道路中有太多值得记忆的人物、故事、作品、体裁和音乐思想,但它终归又都是些随风的往事。我们研究历史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过往,历史中隐藏着民族音乐的深层次基因。历史还是一种潜在的强有力的文化传统和心理惯性,因此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以及未来中国音乐的发展。这就是我们需要不断回顾历史,讲述历史和阐述历史的原因。

我们的音乐中浸润着对天地自然的认知,融汇着历史上交集于此的不同族群的智慧和想象。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被其他文化所替代的。

图片

(唐《宫乐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