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史五卷二部14:苏德战场其他方面

 金色年华554 2022-07-07 发布于江西

第十四章 苏德战场其他方面

第一节 海战场

这一时期的苏联海战场伴随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以及随后的胜利进军,整体形势也在不断改善,而海战场以其更有力的战斗,更有效地支援着陆地战场,而随着战争经济扩大,苏军统帅部也在把更多的武器装备(中小型舰船和飞机)供应给海军,苏联海军的战斗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这一时期的海上战役继续在北方海域、波罗的海和黑海三大方向展开,总的任务依然是:保护己方海上交通线和打击敌方海上交通线;保障陆军的濒海翼侧和掩护海岸地带免遭来自海上的突击;配合陆军滨海方向上的进攻战役,支援陆上防御行动。

北方交通线上的斗争。北方海域的重点依然是交通线上的斗争,1943年4月初,法西斯德国海军在这一战场部署的兵力有潜艇21艘,其他主要舰艇19艘,中小型舰艇约190艘,另有150架作战飞机用于海上交通线作战。另外,“提尔比兹”号和“沙恩霍斯特”号两艘大舰巨炮继续留在这里。4月初,苏军北方舰队兵力是:21艘潜艇,8艘驱逐舰、186艘中小型舰艇和347架飞机(其中完好无损的191架)。4-12月,北方舰队又补充了一些潜艇(11艘)和中小型舰艇(28艘),这些舰艇有的是自己造的,有的是美国提供的。当然,租借物资的护航运输队到来时,盟国护航海空力量也要作为作战力量考虑进来。另外,北方舰队航空兵还补充了200架飞机,对敌空中优势更为明显。

不过,3月份,盟国照例又停止了北方海域的租借物资供应行动。法西斯德军随后把作战重点转向了苏联内海航运上,先是敌航空兵在巴伦支海和白海的交通线上频繁袭击护航运输船队和北方舰队的基地,北海舰队通过加强对空防御,加强歼击机掩护兵力,改进运输方式以及加强护航行动等措施,确保内海交通线的畅通。特别是苏军空中优势更加明显,不断扭转北方海域的空中形势,敌航空兵损失不断增加,其密集的空中打击行动被迫停止,打击力度急剧下降。从7月份开始,敌8艘潜艇进入喀拉海,投入到袭击苏联内海交通线的行动,给苏联内海航运造成一定损失,当然不可能切断这条交通线。

从11月开始,盟国的护航运输行动又恢复了,苏军和盟军又开始合作保护租借物资运输船队。11-12月,驶抵苏联和离开苏联的护航运输队各四支,规模分别为70艘船和52艘船。在苏联和盟国方面的得力合作下,无一艘运输船受损。12月份,法西斯德军还出动了以“沙恩霍斯特”号为首的水面舰艇攻击盟军护航运输队,结果攻击未成,还葬送了这艘大舰巨炮。此次英国海军非常给力,以精准的情报、有力的行动将这艘大舰巨炮围歼于极北海域。而敌潜艇和航空兵的攻击也毫无战果。

这一时期,苏军北方舰队则继续以潜艇、布雷、航空兵、水面舰艇等多种方式破坏敌海上交通线。4-12月份,苏军潜艇进行了51次攻击,击毁敌船20艘,同时潜艇也在敌航道敷设水雷276枚,对敌海上交通造成一定威胁。4-12月份,苏军航空兵由于数量增加,质量改善,以更加积极的行动打击敌海上交通线,这段时间取得了击沉敌船18艘战果。秋季时节,黑夜渐长,苏军水面舰艇也开始频繁在敌交通线上活动,也取得了一些战果,并在敌海域敷设了一百多枚水雷。总体来说,这段时间,北方舰队各兵种的积极作战,给敌人造成了六十多艘舰船的损失(其中水雷给敌人造成18艘的损失)。

波罗的海方向的战斗。1943年春季,法西斯德军和芬军在芬兰湾有二百多艘中小型舰艇,德第1航空队和芬兰空军共有约770架飞机参与对列宁格勒的海上封锁。另外,在后方的波罗的海还有大批舰艇。敌海军的任务不变,继续是紧紧封锁芬兰湾和保障波罗的海交通线的安全。

苏军波罗的海舰队继续被敌人封锁在芬兰湾内,4月初,它和隶属它的拉加多湖区舰队共有大中小舰艇400多艘、作战飞机232架,年内舰队又补入各型舰艇近百艘。波罗的海舰队继续在困难的条件下战斗着,它的任务有:防守列宁格勒附近海域,保卫这一狭小海域内的交通线(列宁格勒与喀琅施塔得和其他附近岛屿间的交通线);掩护方面军滨海翼侧,支援陆军作战,特别与敌地面炮兵进行战斗,保护自身和列宁格勒城免遭炮击;最后就是千方百计突破封锁,打击敌交通线。

这一时期,波罗的海舰队主要展开了如下一些行动:

一是法西斯德军又运来了一些超远程大口径火炮轰击列宁格勒,它们部署在苏军地面炮兵射程外,只能由波罗的海舰队的舰炮来对付之,舰炮射程可达50公里,能有力地对付和压制住敌人的超远程火炮,随后敌人的超远程炮轰行动开始收敛,炮击次数下降。另外,敌部署在姆加突出部的炮兵对苏军打破封锁的狭窄通道进行了炮击,为此舰队组织专门炮兵群协同方面军炮兵反击敌人这一炮击行动,并最终打垮了敌在这一地区的炮兵部队。

二是敌人对芬兰的封锁是依旧是严密的,潜艇无法突破之,于是舰队决定派出鱼雷机打击敌波罗的海交通线,全年出动229架次,给敌人波罗的海交通线造成一定损失。但是,由于航程太远且要支援陆军作战,舰队的这一行动未能更大规模展开。另外,舰队还派出小型舰艇破坏敌芬兰湾内的交通线,取得一定战果。1943年春季到年底,因波罗的海舰队行动,敌人共损失了约60艘舰艇。

三是舰队加强了对芬兰湾内交通线的保护。列宁格勒到喀琅施塔得和喀琅施塔得到其他岛屿的交通线经常受到敌小型舰艇、水雷、航空兵的袭扰,为此舰队出动小型水面舰艇、扫雷舰艇和航空兵对付之,确保这一狭小水域内交通线的畅通。另外,保卫列宁格勒到奥拉宁鲍姆登陆场间的交通线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奥拉宁鲍姆登陆场自列宁格勒被围后已经存续了快两年时间了,苏军正在西北方向酝酿1944年更大规模的战役,彻底打破敌人对列宁格勒封锁,奥拉宁鲍姆登陆场将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有大批兵员、武器和物资运往这个登陆场。为此舰队组织了专门行动,以海岸炮兵、航空兵、夜晚掩护和烟幕掩护等多种手段有力确保了这次输送行动的成功。

四是列宁格勒陆路联系虽然打开,但是通道太狭窄,不能发挥太大作用,因此拉加多湖运输线依然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是有狭窄陆路通道掩护,有苏军打击敌人的各种得力措施,敌人破坏拉加多湖的行动积极性大大下降,基本停止了派航空队轰炸这条交通线,因此这条交通线这段时间非常安全。在1943年冰雪融化后通航期内,拉加多湖运输船队共向列宁格勒运去24万多吨物资、16万多人员和85万多立方米的木材。

黑海方向的战斗。1943年4月初,法西斯德军和罗军在黑海的兵力为大中小舰艇约150艘,在克里木和塔曼半岛驻扎着350架飞机。苏军黑海舰队(包括亚速海区舰队)拥有大中小型舰艇300多艘,作战飞机288架。

应该说,黑海方向的作战与地面作战紧密相随,黑海舰队既有保护己方交通线和破坏敌人交通线的任务,也有繁重的支援陆上作战任务,总体来说,黑海舰队主要进行了如下一些战斗:

一是支援地面作战。不管解放塔曼半岛的作战还是刻赤半岛的登陆作战,都有黑海舰队及其航空兵、亚速海区舰队的战斗身影。他们支援滨海方向作战、实施登陆作战、参与空中作战等等,他们为陆上作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继续破坏敌海上交通线。这段时间,在黑海沿岸地区,敌人多盘踞在克里木和塔曼这些半岛地区,非常依赖海上交通线,特别是乌克兰第4方面军进抵克里木北部地区后,敌克里木集团陆上退路完全被切断,只能完全依赖海上交通线进行后勤补给。因此,这段时间,在黑海海域打击敌交通线就有特别重要价值了。

黑海舰队出动潜艇和航空兵实施这一打击:前者全年出动102次,大部分航次用于打击克里木南岸和克里木到黑海西岸各港口(敖德萨、康斯坦萨、苏利纳)的敌交通线,个别航次则深入黑海海峡和罗马尼亚沿海航线;后者在1-10月份出动3000多架次,主要行动包括突击敌海上和基地内的船只、在航行最繁忙的海域敷设水雷、进行侦察和引导潜艇攻击敌船队等。整体来说,苏军打击敌人黑海航运的行动照例未能取得太大战果。一方面任务繁忙的黑海舰队未能抽出更多兵力打击敌航运,另一方面敌人照例采取一系列严密措施保护其航运(使用小型船只沿海岸航行,加强黑海海空力量等)。

三是保护己方海上交通线。这段时间,敌人除了较为猛烈地破坏苏军登陆场的后方交通线外,显著降低了一般性地破坏苏军海上交通线的行动频次。不过,黑海舰队继续以得力措施保护己方交通线,确保黑海海上交通大动脉的畅通无阻。1943年4-12月,数十万人马和数十万吨物资畅流黑海交通线上,确保军队后方补给和国家战争经济的运转。

总体来说,伴随着陆上战场的不断胜利,苏军在海战场上的形势也在进一步改善。法西斯德军同样在海战场上更多考虑保住“一亩三分地”,主动出击的力度大大下降,而陆战场已经把战争资源的更大份额消耗掉了,次要的海战场其地位更形下降了。

另外,这里特别说一下,一直没有战事的苏联太平洋舰队这段时间作用不断上升,因为美国的租借物资正不断通过北太平洋输往苏联,太平洋舰队负有保护这些物资免遭不必要损失的责任。1943年全年,苏联远东港口和美国港口间进行了800多航次的运输,总运输量300万吨,美国输给苏联的租借物资200万吨。

第二节 敌后战场

这一时期,伴随着正面战场不断胜利,苏联老大哥的敌后战场也更形高涨局面,敌后斗争者的力量更强大,战斗更猛烈,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法西斯统治者在正面战场一败再败,对敌后战场同样也是一筹莫展。当然,越是末日到来,法西斯统治越残暴,它加紧劫掠、屠杀、破坏,它要在末日到来前榨干一切,毁灭一切。它的末日终于到来了,它不得不放弃侵略成果,那它就实行“焦土”政策,实行“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一切,不留一人一物、一草一木。

法西斯残暴只能激起人民更大的仇恨和更猛烈的反抗。敌后游击队的规模扩大了,地下斗争小组的规模扩大了,敌后群众更积极参与到反侵略斗争中。虽然新解放地区的游击队都已加入正规军,但到1943年春,敌后游击队仍然保持约13万人的规模,另外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联邦未解放地区还有50余万非武装的游击队后备力量,以及数万名地下工作者在城市和居民点展开斗争。游击队现在已经控制敌后相当大地区,分布在敌军事目标和交通线附近。游击队的基本编制是支队,支队进一步合编为团和旅,在乌克兰则合编为兵团。到4月底,敌后游击支队已达1019个,其中大多数分属于193个游击兵团中。游击队的战斗经验越来越丰富,敌人在与游击队的战斗中已经损失了上万人员和大量武器装备。

苏联党和政府进一步改进了对敌后游击队的领导和指挥,减少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对游击队的直接领导和指挥,让沦陷区各加盟共和国党中央和州党委更多承担起领导和指挥责任,以更灵活有效、更贴近实际地领导和指挥游击队行动。联共(布)中央和各加盟共和国党中央不断扩大和巩固敌后党组织,不断提高敌后党组织战斗积极性。这段时间里又有一大批新的敌后州党委和区委成立,党的组织网络覆盖面更广,领导敌后斗争能力更强。敌后党的任务依旧是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进一步扩大敌后斗争的规模,把敌后城乡广大人民群众更大规模吸引到敌后斗争中来。在敌后党组织的强有力推动下,不管是游击运动,还是地下斗争都以更大的规模扩展开来。

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敌后斗争和游击运动的关怀和保障。伴随着战争经济实力的增强,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可以把更多武器装备输送给敌后斗争者。1943年5月到1944年1月,敌后各游击支队从大后方又获得了约六万支各种枪、七百多门迫击炮、四千多万发子弹和二十多万枚手榴弹。为了便于破坏交通,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还拨给游击队大批车轮开闭器、铝热剂球、热熔管和新式地雷等特殊武器。另外,大批干部、爆破手等人员被输往敌后,进一步加强游击队的战斗素质。

党和政府还向敌后斗争者输送大批宣传品,开播专门无线电台,向敌后人民宣传前方的胜利消息,助力敌后党的宣传工作,增强敌后人民战胜敌人的信心,鼓舞敌后人民的斗志,既从物质上,更从精神上武装敌后人民。

敌后斗争如火如荼更大规模地展开了。1943年春夏,遵照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的命令,敌后游击队更加集中力量展开了破坏敌后交通的行动,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行动。还在敌“堡垒”战役准备期间,敌后游击队对敌交通的破坏就已此起披伏地展开了,由游击运动司令部直接领导的各游击队集中力量破坏敌“中央”和“北方”集团军群的后方交通,有乌克兰党中央直接领导的各游击队集中力量破坏敌“南方”集团军群的后方交通。“堡垒”战役准备的4-6月份,各游击队前所未有地炸毁敌列车1700列,不断迫使敌大量铁路区段运行中断。而据敌人统计,仅在“中央”集团军群后方就有44座铁路桥、298台机车和1223节车皮遭到破坏。敌后游击队正以大无畏的猛烈行动重创敌后交通。“中央”集团军群主管后方地域的将军申肯道夫宣称,光靠59个警备营和警察营来保护3300公里交通线与大量军事和工业目标明显是不够,必须增兵——而增兵后照样无济于事。

库尔斯克会战爆发后,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命令白俄罗斯、加里宁州、列宁格勒州、奥廖尔州和斯摩棱斯克州约9.6万名游击队员同时行动,实施一场代号为“轨道战”的敌后交通破坏战役,这一战役将7月份的敌后交通破坏行动推向高潮:本月各游击队前所有为地实施了1200余次破坏行动,更有力地重创了敌后交通,更有力地配合了正面作战。

苏军正面作战转入反攻并发展为战略总攻后,敌人不断地通过铁路交通把预备队从一个地段调到另一个地段,为此最高统帅部要求敌后游击队发挥更大作用,更猛烈地推进“轨道战”。8月2日,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再次聚集起167支游击支队近10万人的兵力对敌后交通更猛烈的袭击。游击队毁铁路,破通信,炸机车,一夜之间破坏4.2万余根钢轨,远超原定计划的2.6万根。敌人不得不承认:“最近几夜,由于闪电般地发生了一系列爆炸事件,我铁路运行状况发生重大变化,这些爆炸使'中央’集团军群后方的交通几乎瘫痪。”但勇猛游击队员们不给敌人喘息之机,再接再厉,到8月31日已破坏钢轨17.1万根,到9月15日破坏规模则高达21.4万余根。

当苏军发展进攻,逼近第聂伯河时,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命令继续发展“轨道战”战果,实施代号为“音乐会”的新一轮破坏敌后交通行动,此次行动一直持续到年底,再次破坏敌钢轨14.8万余根。两次战役的战果加起来,可折合单轨铁路两千多公里。在“轨道战”和“音乐会”战役期间,除了拆钢轨,破路基外,游击队还继续展开炸列车、毁桥梁、破公路、消灭敌兵力兵器等各种作战和破坏行动。在敌人的交通线上,每天各种事故、各种破坏、各种爆炸是此起彼伏,令敌人是焦头烂额。

法西斯匪徒除了惊呼后方交通一片瘫痪外,除了东拼西凑搜刮钢轨和其他交通设备外,是一筹莫展。敌人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地紧紧守在自己交通线上,敌人动用25个师多的兵力一次又一次展开讨伐行动,而敌后游击队以其更勇猛、更激烈行动已经向世人证明敌人的一切反动行动都是徒劳无功的。

除了破坏交通外,游击队还在其他方面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身在敌后的游击队积极展开侦察行动,为正面军队提供了大量情报,始终是苏军重要情报来源之一。在敌人败退之时,游击队积极阻挠其运输和撤退,消灭其兵力兵器,袭击其指挥部和其他机关。而在正面军队推进过程中,游击队和当地居民则协助军队构筑通过江河障碍的渡场,在沼泽地铺设道路,带领军队向撤退敌军两翼和后方挺进,并协助军队解放居民点。

游击队协助军队解放了布良斯克、别日察、克林采、迪亚特克沃、特鲁波切夫斯克、克里特尼亚、波切普、纳夫利亚等城市和重要居民点;在渡过相关河流时,中央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已提前从游击队那里获得敌西岸阵地详细情报,以及纳夫利亚河、涅鲁萨河、谢夫河和杰斯纳河徒涉场的详细情报;在第聂伯河会战期间,游击队为军队准备和移交了第聂伯河、杰斯纳河和普利皮亚特河上的25个渡场;在解放新罗西斯克过程中,当地游击队积极配合正面军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基辅战役中,萨布罗夫游击兵团独力粉碎奥夫鲁奇市敌军,坚守该市直到正面军队的到来;在基辅战役的敌反击行动中,乌克兰的数支游击兵团还协助60集团军掩护其暴露的右翼;12月9日,三千游击队和正规部队一起将敌人逐出兹纳缅卡……在伟大解放进军过程中,正面军队自是发挥了主要作用,但也不能忘记敌后游击队做出的重要贡献。

除了破坏交通外,游击队还继续展开远距离奔袭行动,扩大游击作战区域,对敌人更深后方进行广泛的袭击。在乌克兰,3-6月份,费奥多罗夫指挥的游击兵团从契尔尼戈夫州,转战沃伦地区,向乌克兰西部地区即敌人的更深后方挺进,扩大游击作战影响力。而科夫帕克兵团则进行了光荣的喀尔巴阡山脉奔袭作战,直接深入乌克兰边境地区,转战两千公里,击毙敌兵5000人,击溃敌17支预备队,颠覆列车12列,击毁汽170辆,还捣毁敌人大批炼油设施和其他工业设施。在白俄罗斯,根据共和国党中央的指示,1.2万名游击队员从11月下旬开始实施远距离奔袭作战,向比亚韦斯托克州、布列斯特州、平斯克州、维列伊斯克州、巴拉诺维济州等西部各州挺进。他们不断捣毁敌人后方,猛烈前进,至年底光荣地完成了任务。

在积极努力的作战中,游击队扩大了自己的作战区域,扩大了自己的解放区。至年底时,白俄罗斯游击队已控制了共和国相当大的区域;而乌克兰游击队则在罗夫诺、沃伦、日托米尔、基辅、契尔尼戈夫、卡梅涅茨-波多尔斯基、基洛夫格勒等州建立了新的解放区;列宁格勒州敌后群众则解放了该州几乎整个中部、西北部和西南部;加里宁州和白俄罗斯游击队在两个区域的交界处则建立了纵横百里的解放区。到1943年秋季时,苏联游击队已经控制了二十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

在解放区,恢复了苏维埃政权机关,开办了小型工厂,开展了组建和训练后备部队的活动。沦陷区许多居民为免遭法西斯的残暴虐待,纷纷奔向解放区。有了解放区的保护,许多居民得以幸免于死,得以逃避被敌人赶往德国本土服苦役之苦。“这是苏联游击队的一大功劳,是游击队对战胜希特勒德国作出的一个贡献。”

随着大片国土获得解放,许多游击队归入了正规军,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游击队规模的扩大。在敌后党组织的有力领导下,到年底时,苏联敌后游击队进一步扩大25万人的规模,这是整个战争形势胜利高涨的结果,更是敌后党组织和游击队主动作为,积极斗争的结果。在新的一年里,苏联游击队将把更猛烈的战斗加到法西斯匪徒身上,为最后解放苏联国土作出自己的贡献。

行文的最后我们再说说地下斗争者的行动。这一时期,隐伏在城市和居民点的地下党组织和地下工作者继续积极战斗着:继续宣传、动员、组织群众,使更多的敌后群众投身到反侵略的斗争中来;继续开展各种破坏和扰乱行动,阻扰敌人的交通设施和工业设施正常运转;继续开展各种抵制和消极的怠工行动,使敌人掠夺和压榨政策难以奏效。而随着苏军日益临近,地下工作者的任务则转变为保护企业、工厂、矿井以及各种建筑设施免遭敌人破坏和抢夺。

好了,对海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介绍到此结束,现在,不管在哪个战场,苏联军民都是胜利不断,都是局面大好,都在为最终彻底打败敌人铺垫着道路。

二战史五卷二部14:苏德战场其他方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