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史五卷二部15:胜利进军下的苏联外交

 金色年华554 2022-07-07 发布于江西

第十五章 胜利进军下的苏联外交

在苏德战场的最后一节里,我们简要展示一下苏联胜利进军下的外交行动。

库尔斯克会战胜利了,伟大的胜利进军开始了,法西斯敌军的一路败退开始了。在胜利进军的大潮中,苏联的国际威望无疑进一步提升,为反法西斯同盟的巩固和发展注入新活力和动力,为这一同盟的最后胜利奠定着最强大的根基。世界人民从伟大正义的进军看到了胜利的希望,看到正义和解放的方向,看到历史发展的新方向,苏联社会主义的旗帜现在是高高飘扬于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大道上,苏联人民的巨大贡献和牺牲,以及这个贡献和牺牲中所展现出来的国家凝聚力和战斗力,鲜明地写在这一旗帜上。

在胜利进军下,苏联的战争外交行动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继续推动第二战场开辟与开始深入思考战争胜利和战后问题。在第一个方面下,苏联自己开始了胜利进军,同样要求美英两位盟友也必须开始胜利进军,大家多路胜利进军,尽快结束战争,这是唯一的上策。现在开辟第二战场问题已经鲜明地和尽快结束战争这个主题联系在一起了。在第二个方面下,在苏胜利进军的形势下,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断进展的形势,战争胜利问题和战后问题成为反法西斯同盟议事日程中越来越重要内容,苏联同样也开始深入思考这个问题,也开始在这个问题上更强烈地表明自己的主张。

这段时间,苏联与反法西斯同盟诸国展开了一系列积极外交行动,力谋第一方面问题获得尽快解决,力谋在第二个方面问题上更多地体现自己的主张和要求。而美英二君在两个方面问题上或自行或与苏联共同展开一系列外交行动,其间照例有团结合作,有分歧龃龉,有曲折复杂,但最终大家摒弃虚妄私利,毫不动摇地朝着符合反法西斯胜利的方向前进。在这个过程中,苏联的正确主张获得体现,反法西斯同盟合作更上一层楼,彻底打败法西斯的政治基础更加巩固。

第一节 第二战场问题

这个问题的争论已历近两年,其间的曲折复杂我们已经充分展示了,而当时间进入1943年春夏秋,它还要历经无数曲折复杂才能获得最后的圆满解决。在这个问题上,以苏联为代表的反法西斯正义力量虽然怀着强烈愿望,但只能作为外部力量来推动问题的解决,而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靠美英两国统治者摒弃私利,拿出真正的决心和勇气。

这段时间,在第二战场问题方面,美英两国或美英苏三大国主要进行了四大外交行动:5月12日至25日英美两国元首在华盛顿再聚首,召开了代号为“三叉戟”会议;8月14日至24日,美英两国元首在加拿大魁北克会晤,召开了代号为“四分仪”的会议;10月19日至30日,苏美英三国外长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就战争中及战后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商讨;11月28日至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三国首脑首次聚首,决定了反法西斯战争未来战略,讨论了战后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除了这四大会议外,苏美英各种外交互动自是频繁展开,至于英美双方那更是时时刻刻都在一起商讨、争论和决定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毫无疑问,反法西斯同盟在密切合作中加强团结,在共同战斗中不断巩固。

对这四大会议,我们在这里就不做详细讨论了,在介绍英美战争行动时再详细展示这四大会议才是最合适的,这里我们只是大略地说一下这些会议与第二战场有关的内容,看一下苏联老大哥一直期盼的第二战场问题最终获得怎样的解决。

在前两次会议即“三叉戟”和“四分仪”会议上,英美双方商讨了地中海方向的战争问题,如何进攻意大利以及如何迫使意大利法西斯投降的问题。而在这两场会议的前后,盟军成功实施了西西里岛登陆战役,随后又登陆意大利本土,攻入意大利南部。期间,意大利法西斯内部发生政变,推翻墨索里尼统治,自行解散法西斯党,并正式向盟军投降,向德国法西斯宣战,意大利法西斯统治就此结束。盟军的意大利战役取得了重大战果,但也有诸多不令人满意之处:比如并没有乘着意大利法西斯投降之机取得更大战果,行动谨小慎微,给了德国法西斯卷土重来的机会;比如意大利战役前途不明朗,前有阿尔卑斯山脉阻挡,攻入德国本土困难重重;比如该战役并没有把多少兵力从苏德战场吸引过来,法西斯德国以少量兵力就挡住了盟军的推进,而继续不断从包括意大利战场在内的西线抽兵到东线。这就表明了意大利战场的价值远远赶不上开辟第二战场的价值。

我们说,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第二战场的声音是最小的,英美几乎要全力以赴于地中海战场,尽管会后向苏联作出了1943年8月开辟第二战场的承诺。而在“三叉戟”和“四分仪”会议上,第二战场的声音却突然强力反弹起来,因为在这两场会议上,英国自是更多地关心地中海战场,而美国却越来越关心第二战场的开辟。在“三叉戟”会议上,美国不太情愿同意英国继续意大利方向作战,而却明确提出要在1944年5月实施法国北部登陆战役,开辟第二战场,并提出了加速运兵英国本土、从地中海战场抽兵回英国本土以及准备用29个师兵力实施法国北部登陆战役等具体设想。而在“四分仪”会议上,第二战场声音的分量就更重了,美国除了坚持“三叉戟”会议上的主张和设想外,进一步提出法国北部登陆战役的优先权高于意大利战场,今后要集中资源于法国北部登陆战役准备。

应该说,经过这两场会议,美国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心基本定下来了,只是英国明里暗里还是反对之。英帝及其代表丘吉尔那是千方百计要把战争局限于地中海地区,要把更多的战争资源留在地中海战场。它总是大力强调在地中海方向作战的种种优势和“美好前景”,总是强调横渡英吉利海峡的种种困难,而想让开辟第二战场的日期不断推后。它心底里的盘算始终是,完成意大利战役后,转兵向东,扫荡爱琴海,攻入巴尔干,进而进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东欧地区,它不是向西欧而是向东地中海发展。

美国自始至终看得很清楚,丘吉尔始终存在一个要把自己带偏方向的意图,让自己越来越远离西欧这个方向。美帝是来树德立威、改天换地、再立乾坤的,怎能继续待在地中海和巴尔干的狭小天地间,而不去西欧的广阔天地闯一闯。之前自己信心不足,本质上实力也没有充足起来,而让苏联人民多流血牺牲以继续削弱法西斯德国,现在看来法西斯德国已经削弱得差不多了,自己实力也充足起来了,信心也不断增强,该是准备出手的时候,再说了准备还得准备很长时间呢。

而现在有个更强有力的东西督促它必须尽快行动,那就是苏联的胜利进军。苏联在战争转折后迅速转入了胜利进军,这越来越明显地证明,即使没有美英的帮助,它也能独力打败法西斯德国而解放欧洲。想到此情此景,美帝有紧迫感呀,它知道只想着坐享其成有可能一事无成,该付出的时候也要赶快付出。另外,美国现在越来越觉得有必要加强与苏联的合作了,在战争中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越来越显示出苏联强大而深厚的实力,现在要通过解决第二战场问题加强与苏联的合作,将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与苏联合作,不能只和英国一家合作,要多听听苏联的声音。

而以苏联为代表的正义进步的反法西斯人民继续采取各种方式督促美英尽快开辟第二战场。而苏联当听到美英又把第二战场开辟时间推迟到1944年时,对它们的出尔反尔表达了强烈不满,斯大林说了许多严重的话,指出它们这么做是在忽视苏联人民的利益,是在加剧盟友间的不信任,强力督促两位盟友尽快把第二次战场开辟纳入实施日程。同时苏联的舆论和西方正义进步的舆论继续发出强烈呼声,继续批评美英的观望等待和不作为,批评他们让苏联付出过多而自己想坐享其成。当然,尽管事后苏联著作家总是吹嘘自己即使没有美英开辟第二战场也能打败敌人,而此时此刻苏联老大哥可无意包打天下,自己已经付出太多,哪怕是迟来的第二战场,它也是好的。总之一点,可以肯定,美苏双方在第二战场问题上走在一起是必然的,是早晚的事情。

10月份召开的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主要讨论的是战争胜利和战后问题,第二战场问题在苏联方面强烈要求下讨论的。在苏联方面的质询下,美英重申和进一步明确了“三叉戟”和“四分仪”会议的成果。不过苏联发现这个成果还不甚巩固,因为成果中有英国人在“四分仪”会议中埋下的钉子:法国北岸登陆行动能否实施还取决于此次登陆的困难程度和当面之敌的强弱程度。这反映了这个成果还缺乏强大而坚定的政治决心作后盾,被取消的可能性依旧存在,那么这个问题只能在德黑兰三巨头会议上获得最终的解决。

历史性的德黑兰三巨头会议以最终圆满解决第二战场问题而载入二战史册,它为第二战场的开辟注入了最强大、最坚定的政治决心,从而使这一战场的开辟真正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关于这场会议我们这里不做介绍了,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理应把大家的胜利事业都展示明白后方能详细介绍。大家只须明白,越是曲折复杂的问题,越需要最强大、最坚定的政治决心才能破解之。

另外,这一时期,美国有求于苏联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想让苏联参与对日战争,因为美国感到自己独力彻底打败日帝法西斯有困难,特别是打败盘踞在伪满的关东军更是难上加难。美国尽快解决第二战场问题也是有意想让苏联承诺出兵中国东北,消灭关东军。没有太大难度,苏联老大哥也多次承诺在消灭德国法西斯后,将对日作战,这着实消除了美国一块大心病,美苏合作不能不再进一步。另外,这段时间,西方盟国与苏联顺利签订了第三份租借物资议定书,其中美国的租借物资规模将从1942年的245万吨增至1943年479万吨,英国大幅减少对苏租借规模,而加拿大也承担起对苏供应物资的义务。

第二节 战争胜利和战后问题

这个问题已经被大家多次公开和私下讨论过了,《大西洋宪章》开了讨论这个问题先河,不过,过去胜利还没有看见太多希望时,讨论这个问题还没有太多实际基础,而现在胜利在望,讨论这个问题的迫切性就急剧上升了。而随着胜利进军的到来,苏联也在外交人民委员部成立专门机构(和平谈判和战后体制委员会,对德停战委员会,对芬、对匈、对罗停战委员会),来研究战争胜利和战后问题。

而三大国第一次在一起专门讨论这个问题的会议当属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了,会议涉及的议题实际上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战争胜利后如何处理和惩罚法西斯战败国,二是战后准备确立怎样的国际秩序维护战后和平,维护大家共同的利益。当然,三大国在具体讨论过程中,又会把这两大方面转化为一系列具体问题:德国问题、意大利问题、奥地利问题、法国问题、波兰问题、国际组织问题、苏联西部边界问题等等。在讨论这些问题时,各方的分歧自是少不了,但总体还是本着合作原则展开探讨,这一方面因为共同的敌人还没有消灭,合作是必须的,另一方面大家也想着要把这种战时合作精神维持到战后。对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我们同样要推到以后来详细介绍。

那么,三国外长会议后,斯大林在十月革命二十六周年到来之时又全面阐明苏联就战争胜利和战后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从法西斯侵略者手中解放欧洲各国人民,并帮助他们重建自己的民族国家;给已获得解放的各国人民以充分的权利和自由,来自行解决他们国家制度的问题;采取措施使一切法西斯罪犯,战争祸首都要为其所犯暴行受到严惩和报应;建立起一种使德国完全不可能重新进行侵略的秩序;在相互信任和帮助的基础上,建立起各国人民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长期合作,以恢复被占领者破坏的经济和文化。斯大林所阐明的目标涵盖了战争胜利和战后问题的主要方面,是苏联就解决这一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这一时期,苏联也本着加强战时和战后合作的原则,本着协助各国进步力量重建独立国家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了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关系,进一步承认其进步力量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领导地位。苏联正式承认了戴高乐的战斗法国,承认它为“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利益的代表和同希特勒暴政进行斗争的全体法国爱国者的领导者,并互派全权代表。”苏联与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签订了《友好互助和战后合作》条约,进一步巩固了双方的友谊,另外捷克斯洛伐克在苏联境内建立武装力量,并与苏军并肩作战,投入反法西斯战争事业。苏联赞同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抵抗组织建立国家政权的行动,即赞同南斯拉夫反法西斯委员会改组为南斯拉夫新政权的最高立法和执行机构,以及全国解放委员会作为新政权的临时政府。

不过,这段时间,苏联和波兰的关系继续处于复杂情形中。波兰流亡政府依旧不承认苏联侵占其国土的行为,依旧采取敌视苏联的政策,为此苏联与之断绝了外交关系。同时,在苏联境内,一些波兰解放斗争者(主要是原波兰共产党人员)成立了波兰爱国者联盟,并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这支武装力量也与苏军并肩作战,投入反法西斯战争。

这段时间,苏联也开始与芬兰取得接触,这是首次与敌国的正式接触,苏联表示愿意与芬兰进行和平谈判,强调无意威胁芬兰的独立,也不提出无条件投降的要求。而芬兰要求苏联归还侵占的领土,恢复1939年以前的边界,遭到了苏联的拒绝,双方最终在这个问题上卡了壳,于是接下来只能在战场上一较高低了。

另外,苏联还对英美占领意大利后所执行的政策表达了关切,认为自己作为战胜国也有权参与意大利占领政策的制定,认为英美没有对意大利实行彻底的民主化改革,新上台的巴多里奥政府依旧是一个反动政府,法西斯残余依旧存在于这个政府。最后,英美还是成立了一个意大利咨询委员会,给苏联等国一定的发言权。

第三节 法西斯同盟继续分崩离析

这段时间,法西斯德国内外继续朝着分崩离析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内部的反对派继续发展,搞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密谋推翻希特勒的统治,另一方面外部的诸仆从国继续另谋出路,拒绝投入更多资源于这场战争。至于欧洲人民的抵抗运动在前方胜利的影响保持蓬勃发展之势,更加猛烈冲击着法西斯的统治。

意大利法西斯统治被推翻前,德意两个法西斯头目进行了多次会晤,统治已危机重重的墨索里尼一如既往地要求希特勒同苏联单独媾和,集中全部力量于地中海方向,而希特勒则要求墨索里尼集中全部力量继续把战争打下去。墨索里尼政权被推翻后,本人也被捕。法西斯德国迅速出兵,攻占意大利大部分地区,把盟军阻挡在南部狭小地区,同时又把墨索里尼救出,充当北部占领区傀儡政权的头目,从此墨索尼里在法西斯德国刺刀下继续过活。

希特勒竭力要把罗马尼亚控制在法西斯集团内。希特勒一方面要求安东尼斯库集中全部力量于苏德战场,一方面指责其背着德国同西方强国单独媾和。而安东尼斯库一方面信誓旦旦宣称继续忠于法西斯同盟,一方面则拒绝增兵苏德战场,同时继续搞单独媾和的事情。

希特勒同样花大力气要把匈牙利控制在手中。他指责匈牙利部队在苏德战场作战不利,继续要求霍尔蒂撤换不听话的卡拉伊政府,继续增兵苏德战场。霍尔蒂和安东尼斯库一个态度,拒绝增兵,单独媾和的事照搞,同时脚踩两只船,继续留在法西斯阵营内。

在保加利亚国内,亲英美的集团正在谋划建立一个新政府,以退出战争作为其根本任务。资产阶级反对派人物在开罗与英国军政代表进行了接触,声明一旦英美军入侵巴尔干,他们将全力支持,并在英美支持下建立新政府。看来,英帝的巴尔干战略是有广阔市场的,如果它确乎能拉美国跟它一道进入巴尔干,反动的欢迎者是大有人在。不过,光靠这些脚踩两只船的反动者不行,英帝的战略还得和德国法西斯见面。

至于芬兰,情况与上面几个仆从国大致相同,它与英美已经进行了多次谈判,也与苏联保持接触,但都没有结果,只好继续留在法西斯阵营。

至于德日两个法西斯,一个是加紧策划把另一个拉入反苏战争,另一个则锲而不舍要继续策划其与苏联的单独媾和,千方百计想让它全身心投入到对美英的战争。它们继续干着南辕北辙的买卖。

好了,反法西斯同盟在毫不动摇地巩固加强着,法西斯同盟也在“毫不动摇地”分崩离析着。

二战史五卷二部15:胜利进军下的苏联外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