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当年张伯驹先生在吉林省生活的岁月

 明日大雪飘 2022-07-07 发布于上海
文章图片1

张伯驹,一八九八年生,河南项城人。

张伯驹,中国著名的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

张伯驹的挥毫泼墨、文玩古画、下棋看戏等等,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境界。

张伯驹一生淡泊名利,坚持所爱,超然度世。

一九五六年,张伯驹将国宝级收藏晋陆机《平复帖》卷,唐杜牧之《张好好诗》卷,宋范仲淹《道服赞》卷等等等,无偿捐献给国家。

一九五七年掀起的大鸣大放反右派运动中,张伯驹善意地提出“要保留京剧旧剧目 …… ”等建议,被别有用心的人,扣上了“阻碍革命戏剧创作”的大帽子,不久成为右派分子。

张伯驹的一生,活得坦坦荡荡、光明磊落,从不屑蝇营狗苟之事。

每每谈及自己被打成右派时,问心无愧的张伯驹总是淡然处之,说 :“ 国家大、人多,个人受点委屈不仅难免,而且也算不了什么…… 我只盼望祖国真正富强起来。”

文章图片2

一九六一年,张伯驹先生与夫人潘素来到吉林省工作。

张伯驹任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主持全面工作,夫人潘素在吉林省艺术专科学校担任讲师,从事教学工作。

吉林艺术专科学校就是现在的吉林艺术学院。

张伯驹先生来到吉林省主持吉林省博物馆工作后,看到吉林省博物馆的收藏工作较为薄弱,他非常慷慨地将自己的最爱 —— 唐人写经《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宋代赵伯啸的《白云仙乔图》等等等国宝级文物无偿地捐献了出来,极大地丰富了吉林省博物馆的馆藏,对吉林省“博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九六四年,年已六十六岁的张伯驹提出书面申请,请求退休,未获批准。

一九六六年,“文革”爆发。

张伯驹先生,潘素女士,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隔离审查。家多次被抄劫,夫妻二人脖子上挂着沉重的“大牌子”,屡次三番遭受批斗。

这一时期,张伯驹先生,潘素女士,在身体、精神、人格上倍受摧残、欺辱。

一九六九年,全国掀起了走“五七”道路狂潮,各地大批干部拖家带口地上山下乡、插队落户。

在“五七”的大背景下,年过七十的张伯驹先生,潘素女士被当做“ 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 了。

文章图片3

一九六九年十二月,正是东北最寒冷季节,年迈张伯驹先生与夫人潘素女士也踏上了“五七道路”,来到了吉林省舒兰县朝阳公社插队落户。

已是七十岁老人的张伯驹先生与夫人潘素女士来到了冰天雪地的吉林省舒兰县朝阳公社后,住房、吃饭、取暖等等等都成了大难题。

县、公社等都非常同情这两位可敬的老人,但那是极特殊的历史时期啊 ……

万般无奈之下,张伯驹先生、潘素女士只好万分落魄地回到北京,依靠出卖极为有限的家产,依靠亲人们的接济来苦苦地煎熬,艰难地度日。这种十分拮据的日子直到一九七一年末,张伯驹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才结束。

一九七八年,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批准了吉林省文物局上报的关于对张伯驹的复查结论。对张伯驹先生予以彻底平反,恢复了名誉。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六日,一生善良的张伯驹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五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