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解决职业教育“一头热”问题?专家:应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逍遥_书斋 2022-07-07 发布于河南

记者|任文岱

责编|李 旭

正文共3203个字,预计阅读需10分钟▼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直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但产教融而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实是职业教育长期以来的痼疾,导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也影响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为破解这一难题,明确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等诸多举措。那么,新形势下到底如何办出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产业、企业与学校之间如何才能深度融合?

解决“一头热”问题 争取“最大公约数”

根据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全国组建了150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联盟),涵盖了企业、学校、行业、科研机构在内的4.5万余家成员单位。培育了3000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了21个产教融合型城市,构建起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新模式。

“发展职业教育的初衷是要为社会、企业提供适用的人才。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育体系,其中的一个要义是产教高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做好这一点,是实现职业教育取得质的飞跃的关键,也是职业教育获得社会、企业、家长和学生广泛认可的关键。”温州理工学院副院长胡新根说,造成产教“融而不合”、校企“合而不作”或“貌合神离”“不深不实”的根本原因是,我们还没有真正做到让职业教育的各个参与方享受到切实的红利。

“企业不能等到用人荒的时候再想起职业学校;职业学校也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变化,不断更新自身专业和师资建设,而不能用闭门造车的模式培养人才。没有校企合作,就不是职业教育。”北京求实职业学校校长吴少君表示,长期以来,校企合作中“一头热”的问题始终存在,这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一方面,企业对自身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主体责任认识不足;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对企业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此外,校企合作缺乏鲜明的政策导向,互动机制也不够健全。“不能实现多方共赢,就会出现'一头热’的问题。”

胡新根说,当下和未来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破局“一头热”这个短板。如果将来还是这种状态,肯定是不行的,要确保多头共热、多方共担、多元共赢。他认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找准各参与方的实际需求,如何找到这一“最大公约数”及平衡点。找到这一平衡点,就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家长学生不积极、不热忱,企业不参与、不欢迎,光靠过去“普职分流”解决不了劳动力素质偏低的问题。胡新根表示,客观讲,我们的职业教育缺的不是资源,而是资源要匹配;缺的不是环境,而是环境要适宜;缺的不是重视,而是重视要对路。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淡化'分流’,强化分类发展、融通发展,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胡新根看来,职业教育新体系建设一定要照顾到各方利益,使各方都受益,争取“最大公约数”。这个各方,也可以说是一种“多元的结构”,包括政府、学校、家长、学生、企业和社会等,形成一个多维的、复杂的、动态演进的系统。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是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利器’。在新时代,我们要认真考虑解决如何让学生和企业等各方都受益,都成为改革发展的赢家,才能从根本上真正解决较长时间以来职业教育与经济结构、市场需求不匹配和相互脱节的难题。”胡新根说。

不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胡新根表示,职业教育必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当前,办高质量职业教育最大的困境在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低以及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

面向市场、服务产业是职业教育的一项基本功能,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变革。教育部表示,过去十年,我国职业教育淘汰落后专业108种,升级和补充专业1007种,更新幅度超过70%。

职业教育适应新的经济业态、新技术、新职业的变革需要大量投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家根据产业布局和行业发展需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等产业需要的新兴专业,支持高水平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国家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使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鼓励通过多种渠道依法筹集发展职业教育的资金。

胡新根说,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就要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适应性,尤其需要提高对职业教育的生均拨款水平。

实际上,教育部职业教育司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曾表示,举办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项高投入的事业。针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陈子季总结称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用9处'鼓励’、23处'应当’和4处'必须’,进一步明确了诸多举措,真正从法律层面让企业参与不难、参与有利。

吴少君对这些鼓励性措施、保障性措施的施行非常期待,“职业学校若想将企业项目和专家引进校园,需要资金和制度上的保障。”

今年财政部和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下达2022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的通知》,要求各地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财政职业教育投入工作,优化教育支出结构,落实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的要求,健全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体制,筹集更多资金用于职业教育发展。这为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明确了方向。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胡新根看来,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和“高适应性”的建设过程中,不能片面以分数论英雄,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成长因子”为主要指标,来评判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未来职业院校录取新生即使要凭分数,也不能完全凭分数、拼分数,要确保让职业院校招得到素质好、潜力佳、分数也不低的学生。让社会特别是用人企业来评价学校和学生。

胡新根认为,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还要重视典型标杆的作用,要让有教育情怀、有育人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企业家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让这样的企业真正受益,同时让积极就业服务企业的学生受益。企业的用工用人制度及其实际使用成效、口碑,是评判企业能否准入的标准。

作为职业学校一方,过去多年,吴少君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学校的职业教育有什么优势能让企业主动合作,并且实现共赢。“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就要花大力气解决好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建设、技术技能培训能力建设等。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准确把握,努力培养好德技并修的优秀人才,都是促成校企合作的关键因素,将这些因素都灵活调动起来,才能办好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培养出高素质技能人才、未来的能工巧匠。”

“对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来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是目的,而是过程和路径,是撬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杠杆和支点。”胡新根说,当前,创办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难点和热点也正在于此。近年来,各地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各显神通,有很多不同做法,例如产教融合型城市、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联盟、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等。


【民主与法制时报版权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