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朱德被誉为“红军之父”?毛泽东评: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行云流水vmmxd6 2022-07-07 发布于辽宁

南昌起义,挑大梁的是周恩来、叶挺、贺龙,因为,这几位都在30岁左右,年富力强,充满着干劲和激情。

而朱德,当时已经41岁了,相比起来,是名副其实的“老同志”,基本上是边缘人物了。

井冈山,朱德上去之前,毛泽东已经带人建立了根据地,一千多号人不算多,但也已经小有气势了。

可是,即使这样,最后,朱德还是被誉为“红军之父”,而不是其他大人物,这是为什么?

为何朱德被誉为“红军之父”?毛泽东评: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1、南昌起义后,朱德打了最重要的一仗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政府发动了惨绝人寰的“412事件”,开始对共产党员进行各种残酷的迫害,国民党和共产党从此水火不容。

为了活下去,为了唤醒广大民众,为了实现伟大的事业,中国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左派的一些将领,计划发动南昌起义,之后南下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

有人说了,为什么一定要南下广东?

一是离国民党政府远了,安全性提高了;二是广东有着长距离的海岸线,可以取得北方苏联的支持,让革命事业容易获得极大的助力;三是模拟孙中山的北伐之路,在广东建立根据地后,再逐渐北伐,取得革命胜利。

于是乎,在1927年8月1日,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南昌起义。

这次起义是成功的,本来计划参与三个军,一个是11军,叶挺任军长,聂荣臻是党代表;一个是20军,贺龙任军长,廖乾吾任党代表;一个是第九军,军长是韦杵,副军长是朱德,党代表是朱克靖。

整体领导班子是这样的,周恩来是前委书记,贺龙兼方面军总指挥,叶挺兼前敌总指挥,参谋团有四位: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刘伯承是参谋团团长。

也就是说,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是计划的核心。

那朱德呢?年龄较大,做辅助工作的。在起义前,朱德主要的任务,就是请南昌国民党军中的主要军官喝酒吃肉。

起义成功发起,美中不足的是,第九军军长韦杵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参加,整个第九军,除了一些共产党员参加了起义,大部队还是没能参加成。

相当于,朱德就是个空职的副军长,只带领了500人左右的教导员队。

南昌起义,就像黑暗中划亮了一根火柴,光虽然不是特别强,但让人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为何朱德被誉为“红军之父”?毛泽东评: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国民党政府当然不会眼睁睁看着起义部队南下,开始围追堵截。

汪精卫命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并进行追击。而广东的李济深,一边命令钱大钧从赣州进至会昌、瑞金地区,阻击起义军,另一边,安排黄绍竑部9000人,和钱大钧做好配合。

在壬田、会昌来年歌词战役中,起义部队歼敌6千,损失2千人。

起义部队的风险越来越大,眼看,有可能造成全军覆没,因此,在广东梅州大埔县三河坝,经过研究,决定分兵,此时,部队总人数是1.1万人。怎么分?

最后得出结果,叶挺率领主力部队八九千人先撤离,留下三千多人的队伍阻击追来的钱大钧。

谁来带人阻击?最后,经过商量,又经本人同意,留下了朱德带领11军25师和教导团。那一刻,很多人感觉到了人性的光辉。

留下意味着什么?牺牲的概率特别大,这是用生命在赌主力部队能够顺利转移。

叶挺、贺龙、周恩来等人带着大部队走了,朱德等人的风险也来了。

面对钱大钧带来的1万多人,朱德等人进行了顽强的阻击,三天三夜后,估摸主力部队走得差不多了,朱德带着2000多人撤了,而在这里牺牲的八百多战士们,从此长眠三河坝,包括优秀的团长蔡晴川。

这一仗非常悲惨,这一仗意义太大,这一仗,让朱德成为了起义军真正的主心骨。

2、朱德坚持队伍不解散,开展了风风火火的湘南起义

为何朱德被誉为“红军之父”?毛泽东评: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朱德带着突围出来的两千人继续南下,向主力部队所行进的潮汕地区前进,而经过血战后的战士中,打了退堂鼓的比比皆是,人员不断在逃走,在流失。

前进途中,朱德才知道主力部队已经被打溃了,到达广东潮州饶平县的茂芝时,朱德剩余的人马和主力部队突围出来的几百人汇合了,加起来,有2200多人。

这时候,军心思变,有些人提出了“散伙”。但朱德坚定地表达了必须坚持下去的意见。

接着,这里召开了重要的“茂芝会议”,朱德提出了“不走城市走农村,不走大路走山路”的建议,这和后来毛泽东的一些观点非常吻合。同时,朱德提出了具体策略:穿山西进,直奔湘南。

就此,朱德带着这些人,经入闽南,向西北前进,后进入江西,到达了安远县,并在天心圩做了军队整顿。

此时,盘点了一下队伍,只有八百多人了。是该继续存在下去,还是该解散?这个问题在每一个战士的心灵中又一次徘徊,连林彪也喊着散伙。

朱德再一次坚持了意见,同时,陈毅和王尔琢表示了支持。这一次,朱德和大家经过讨论后,再次确定了战争策略的改变:不打大仗打小仗,不打对抗打游击。

当战斗方式改变后,战士的生存率提高了,而且因为长期在农村地带行动,风险小了很多,而且军队又逐渐扩容了。

从江西到广东北部,又从广东北部到湖南南部,朱德和陈毅等人,越来越笃定,越来越坚信革命的前途。随着领导人的坚定,队伍稳定了,而且前面散了的战士和小股队伍,又渐渐聚拢了起来,到了朱德周围。

1928年1月12日,朱德发动了湘南起义,此时,光是正规的队伍已经有了两千多人。

随着湘南起义的成功,朱德吸收了很多干革命的农军,队伍迅速扩大,很快达到了一万人左右的规模。

看来,朱德创造了一段传奇,用自己的韧劲,让南昌起义的火苗未熄灭,一直燃烧,并且越来越亮。

3、朱德带人上了井冈山,成为了井冈山绝对的主力

为何朱德被誉为“红军之父”?毛泽东评: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一万人左右的部队,规模已经不小了,国民党政府开始了警觉。怎么办?

必须要有新的根据地,此时,朱德等人的目标就定位到了毛泽东所在的井冈山,那里山高林密,那里道路崎岖,适合生存和发展。

接下来,这一万人的部队就开始向江西的井冈山行去。

1928年的4月28日,朱德带领的军队和毛泽东带领的军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那是个无比重要的时刻,合并一处的军队就叫第四军。

从此之后,两人一起合作,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时,井冈山上有一千多人,其中有六百多人是袁文才和王佐的人马,另外一千人左右是毛泽东从秋收起义后带上来的,其中有学生军,还有农军。

5月之后,部队精简机构,很多农军被解散了,主要是枪支和费用确实不够,养不活这么多人,另外,农军的劳动纪律也略微松垮。

就算精简人员,朱德带领的正规军是一个都不会减的。

1928年5月25日,全国的工农革命军,统统改称为红军,而井冈山那一支就成了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后来的红一方面军,就是在红四军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从井冈山开始,毛泽东和朱德基本上一直在一起,两人相互支持,一路同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阶段。

对于朱德,毛泽东是极大的肯定,就像他评论朱德: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这是最精确的评价,也是毛泽东对朱德的最大认可。

为何朱德被誉为“红军之父”?毛泽东评: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朱德雕像

看到这里,大家想必明白了朱德被人誉为红军之父的原因,一是他保存了南昌起义后的革命火种,在最艰难的时刻保留了重要骨干力量,还坚持了下来;二是,朱德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合并一处,朱德带上来的人数占据了绝对数量,而且有两千多正规军;三是毛泽东非常支持他,而且是长期的支持。

一个有着坚韧的人格魅力,能把濒临倒下的团队不断壮大的人,能和一把手长期合作良好的人,能长期担任红军最高领导的人,不是红军之父,谁还有资格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