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

 渐华 2022-07-07 发布于山东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从教育理念到范式变革】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顾名思义是都与学科建设密切相关,但其提出的初衷却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在专业建设。学科和专业,体现着知识分类体系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其建立建设的逻辑既遵循科学技术本身发展演化的规律,也体现着社会产业需求。“四新”建设工作就是对标国家发展的“四力”:新工科提升国家硬实力、新文科提升文化软实力、新农科提升生态成长力、新医科提升全民健康力。
因此,“四新”建设首先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变革。新工科既是综合大学理科应用发展的方向和创新增长点,也是工科优势大学集成创新的重要途径,最终形成新兴产业的活力源和生长源。由此,新工科建设着重抓五件事:抓理论、抓专业、抓课程、抓结构、抓融合;“四新”建设都要把握三个要点:新专业、专业的新要求、交叉融合再出新。
新医科、新农科与新工科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扎根中国大地,推动学科和产业变革、促进新经济发展、培养时代新人。新医科建设着力实现从治疗为主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全覆盖,积极探索医科与其他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特别是推动“工医”深度结合,推进“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新农科建设以强农兴农为己任,重点瞄向绿色生态产业,推动以现代生物科技改造传统农林专业,多途径强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创新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机制,力图答好农业农村现代化、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和世界发展贡献四张试卷,积极探索“农+X”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新文科则更加丰富多彩,意义更为突出和广泛。本质上是坚持价值引领、守正创新,形式上是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文科专业、文科与理工农医科专业的深度交叉融合,注重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发展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和方法论,总结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吸收世界学术探索的有益成果,思考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形态变化,深入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问题。新文科学科门类的覆盖面广,总体上要加强学科与社会的结合,注重现代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深化高校文科专业教学改革,培养新型人文社科人才。
总结来看,“四新”建设立足专业但必然走向学科,从而形成面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需求的学科融合发展理念。高校“四新”建设已在思想(学贯中西、融通社会)、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结果(创新成果、时代新人)上体现了先进性,适应着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
“四新”建设的工作重点
“四新”建设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启程,践行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伟大实践,融合学科和产业,面向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加快培养紧缺人才,推动着创新型国家建设。近年来,在相关领域进行了很多务实性、体制性的实践探索,主要有:
其一,活跃的教改实验。“四新”建设是新时代的新教改,两批国家层面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共计1457项,首批新农科项目407项,新文科项目1011项,发布了《新医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建设指南》《新文科建设年度发展报告》,各省也都遴选了更大量的省级教改项目。优化、升级“金专”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265种新专业纳入本科专业目录,2021年撤销251个工科专业点、新增794个,新增者主要以“互联网+”“智能+”为基础体现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突出交叉融合再出新,推动现有工科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推进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特色化高端医疗装备工程实践创新教学中心建设。持续推进中国政法实务、新闻传播、经济、艺术“四大讲堂”,强化与实务部门合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其二,建设新型学院。着眼国家未来产业技术需求,重新组织结构,深化人才培养组织模式创新,推进50个现代产业学院、首批12个未来技术学院和一批专业特色学院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根据先导产业需求,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经营型人才;未来技术学院瞄向科学发展前沿,预判中长期科技产业变革,致力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培育领军产业人才和战略科学家;33个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28个示范性微电子学院、11个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特别面向未来信息产业变化,引入龙头企业充分实现产教融合,解决重点领域人才短缺和卡脖子难题;开展一批优质医学院校、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的培育建设工作,支持11所大学开展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突出公共卫生学院的预防谋划作用,以建立高水平医学公共卫生学院为基础带动中西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发展。
其三,加强紧缺人才培养。推进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储能技术等领域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重型燃气轮机、病毒学、国土空间规划等紧缺领域新形态教学资源建设,加强儿科学、精神医学、公共卫生、临床诊断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教育# #高等教育# #新工科# #高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